Sunday, March 31, 2013

復活節受洗的新天國子民(圖)

徐俊濤弟兄和鄭盈姐妹受洗歸主,他們的孩子徐晟謙(Justin)接受嬰孩奉献礼
2013年3月31日復活節早晨,海德公園華人浸信會舉行洗禮儀式,張國昇牧師為最近決志信主的徐俊濤弟兄和鄭盈姐妹施行浸禮,他們的孩子徐晟謙(Justin)也接受嬰孩奉献礼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6:4-5)

教會中五名嬰孩也在家長的懷抱中蒙應許接受嬰孩奉献礼他們是:湯曉悅(Abigail Tong, 家長:Jonathan and Grace); 李心恩(Sam-Yan Samantha Lei; 家長:U-Peng and Anna); 鄒若妍(Elise Chow, 家長:Edwin and Jeannis); 關恩柔(Samantha Kan ; 家長Senwen and Sue) .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里就是最大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太18:2-5)

Monday, March 25, 2013

耶穌為門徒洗腳

張國昇牧師3/24/13


牧者早晨清洁培训营地

今天是棕櫚主日,是主耶穌復活升天的前一個主曰。那一天,耶穌騎着驢駒進耶路撒冷,全城,萬人空巷。因當時有不少人聽過耶穌講道,看過他行的神蹟,他的名聲早已遠播。中也有親眼看到耶穌呼喚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出墳墓的人,在人羣中為耶穌作見證。(約 1217人们迎接耶稣,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地上,前擁地圍繞着耶穌,他為彌賽亞,「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正應驗了經上所說的話。但耶穌進城,並不是要得人的榮耀,他知道要面對的是十字架,要成就父神救贖的旨意。十字架是羅馬帝國最殘酷的刑具,耶穌要面臨的是極大的痛苦,不僅是在肉體上,而且在心靈上,為背負罪孽重擔的人蒙受悲傷。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但人们還是不信他。

在耶穌被賣之先,他和十二個門徒一同吃逾越節的晚餐。最後晩餐的故事,四福音書都有記載。當我們留心看的時候,發覺約翰福音要表達一個其他福音書沒有注重的信息:就是耶穌自己知道降世為人的使命。「逾越節之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裏去...」(約131-3)一連三次說耶穌知道,他甚麼都知道,當然也知道加略人猶大要出賣他。但他沒有逃避將要發生的事,因為他知道自己原是為這樣的時刻來到世上。雖然他知道最親近的一个門徒要賣他,他只是為那人悲傷,並沒有責罵他,因為他也知道真正賣他的不是猶大,而是全世界上的人。彼得三次不認主,罪不比猶大輕;我們在同僚面前怕認自己是個基督徒,以福音為恥,在表現上也與彼得和猶大無異。他明知要受極大的苦,且死在十字架上,他願意按父的旨意行,絕對順從父神的旨意同時約翰福音給我們看到另一「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 131

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耶穌用行動來表明他對門徒的愛。他離席站起來,脫了外衣,拿一條毛巾束腰,這是奴隸的服裝,是當時猶太人和外邦人都看不起的樣式。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且用自己所束的毛巾擦乾。洗腳是奴僕的工作,而且只有外邦人的奴隸才替人洗腳。在那個封建階級分明的社會,主人是不會為客人洗腳的;就算是同輩,也是不大可能的事,除非在特殊塲合,為要給對方表達極大的愛。何况現在老師為門徒洗腳,更是史無前例,不可思議的事。門徒都很尷尬,但不敢出聲。但彼得的性格與不同,難怪當耶穌來到西門彼得面,彼得馬上對他說,「主阿,你洗我的腳麼。」 耶穌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究竟耶穌要他們明白甚麼呢?門徒跟隨耶穌進耶路撒冷的時候,聲勢浩大,威風无比。門徒似乎感覺到,時候到了,他們所跟隨的主要得國了。耶穌本來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裏按人的想法,既然父已將萬有都交在他手裏,他大可以一剎那間敗壞撒旦的作為,在怒氣中把猶大除滅……  但耶穌沒有這樣做。門徒到後來看見耶穌被釘十字架,三天後復活才明白耶穌為甚麼在逾越節晚上為他們洗腳。保羅說,「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 26-8)耶穌給門徒一個行動的大榜樣:無限的謙卑;無比的愛,毫無保留的順服。而且要門徒明白一個真理,他來到世上不是要用武力趕走羅馬人,榮耀在世作王。神救贖的方法是十字架的道路。「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 153-4)他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可憐的彼得,當時他真的不明白,他的思維被當時的傳統困着。他從小時就學會尊卑的禮教;老師洗門徒的腳,怎樣可以呢?就如從前中國封建社會的禮教,爸爸有時做錯了,但鑑於做父親的尊嚴,怎能向孩子認錯求饒?耶穌不是反傳統,而是超越傳統。耶穌要他們學謙卑彼此服侍的功課。謙卑就是要暫時放下自己的尊嚴。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約 1314-15)彼此洗腳,意思就是用愛心去彼此服事。同輩同僚洗腳是把自己的身份降卑,是出自很大的愛心服事。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誡命,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衆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 1334-35)這就是教會「 濯足節」(Maundy Thursday)的傳統。Maundy  就是誡命的意思,在受難節(Good Friday)的前一天,有些教會有象徵式的禮儀,為信徒洗腳,表示教會的弟兄姐妹,彼此用愛心服事。

耶穌回答彼得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約 138)「洗腳」預表耶稣在十字架流血犧牲,為我們作贖罪的挽回祭。除非罪被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淨,否则我們就與基督無份。當時加略人猶大也在門徒之列,耶穌也為他洗腳,但他結果成為沉淪之子。不等於耶穌的寶血沒有功效。耶穌為他洗腳,表明了耶穌的恩慈和寛容,但他沒有接受耶穌的道,沒有悔改。耶穌也門徒說,「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潔淨了。」( 約 153)耶穌的寶血已經為我們流;但我們要接受他真理的道 The truth of His words 才得潔淨。

彼得可能明白耶穌所說「與我有分」是甚麼意思。「有分」meros  通常用作產業的意思,正如路加福音浪子的比喻。小兒子要求分給他應得的「產業」就是指他應得的「分」。(路 1512)但猶太人想到的是在將來末日永世裏的分 Eschatological blessings。在末世基督再來時,或賞(啓 206)或罰(路 1246; 啓 2219)那就是我們的「分」。彼得當然想與基督有分。西門彼得說,「主呵,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的人,只要把腳一洗,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 139-10)這是指着猶大來

門徒在耶穌將要上十字架前,還在爭論誰為大(太 181; 路 2224)耶穌洗他們的腳,為他們作了最好的榜樣,要他們知道誰要為大,誰就要願意作僕人。耶穌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6-17)只知道,行道,实属空谈。若能彼此相愛,彼此服事,就有福了。教會也就福,因為世人便會看出我們是耶穌的門徒。

Monday, March 18, 2013

大齋期的傳統


張國昇牧師(3/17/13

基督教有二千多年的傳統,影響着整個西方文化。我們在美國寄居的華人,不少有雙重國籍。徜若你是天國的子民,就有三重國籍,故应该好好地認識一下教會的傳統。耶穌基督初期的門徒,大部份是猶太人,有猶太教的背景。當時不少基督徒也守安息日,在會堂講道。保羅原是個法利賽人,按着祖宗嚴谨的律法受教(徒223;腓35)。蒙主耶稣呼召作外邦人的使徒,把真道和傳統禮儀阐明。基督教初期教會的信徒首先把七日的頭一日分别為聖,記念基督復活,定為主日,並守主日為敬拜的日子。到了第二世紀時,很多教會開始慶祝復活節為一特別值得記念的主日,要在主復活这个莊嚴神聖的日子前,好好凖備自己的心,因而定復活節前的一段時期為「大齋期」(Lent)。在這段時間內,聖徒禁食,禱告,悔罪,自我懲罰(Penance

「大齋期」的拉丁文原為"Quadragesima 是復活節前第四十日的意思。大概是引用耶穌在約但河受洗後,被聖靈引到旷野,四十天禁食 Fasting 禱告,因此亦稱作大齋期 (Great Fast)。但因主日是記念主榮耀復活的日子,不能齋介,因此在四十天外另加六天,好讓主日不守齋介。因此Lent 是從復活節前六個星期的星期三開始,這天稱作「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 ,把灰點在额上以示懺悔。天主教的大齋期從聖灰星期三開始,直到復活節前的星期四晩彌撒止。復活節前的星期四也稱為濯足節(Maundy Thursday ,是記念耶穌受難前一晩為門徒洗腳。(約 135-11)按教會傳統,這天早上有为信徒洗腳的儀式,並有聖餐。Maundy 是拉丁文,意思是誡命 Commandment 是記念耶穌當天晚上給門徒一條新命令,叫他們彼此相愛。(約1334)中世紀以後,英文 Anglo-Saxon word 'Lent' 漸漸代替了拉丁文 ,有春天的意思。而且這個字的字根和 "Lengthen" 有關,也代表“春日漸長”。

大齋期内教會鼓勵信徒禁慾,懺悔惡行,用一個虔誠謙卑的心,懺悔的態度去思想記念耶穌的受難(星期五是受難節)。這期間内有些注重聖禮的宗派甚至禁止吃肉,蛋和奶,只准吃素和魚。鼓勵虔誠信徒放棄一些物質享受去記念主的受苦。早期教會在這段時間內為申請受浸的信徒培訓,準備好在復活節早晨為他們受浸加入教會。有些社區在大齋期前大大慶祝 Pre-Lentern Festival 放縱肉體享受,就如纽奥尔良 New Orlean Mardi Gras

禁食最主要的動機是為了要專心禱告。早期教會大齋期的傳統也是為了要禱告,懺悔,準備自己的心去記念主為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受難,好讓我們反思罪的工價是何等可怕嚴重。信徒在這期間禁慾苦行,Penance 也是提醒信徒在生活行為上要有節制,不能在肉體上放蕩,仍舊活在罪中。過份就是放縱 Excess is indulgence 。今天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社會中,享用很多,時常超級過份。有一次,有個朋友跟我介紹他的兒女,我說你的兒子長得比你還高呢。他說這孩子在美國生的,女兒就不同啦,她是在台灣生的。我看一個高大英俊,一個嬌小玲瓏,太好啦。只是不要讓孩子們放縱飲食,超肥過重就好了。世人都愛滿足肉體的慾望,有機會就過份享受。就很容易在生活方式上,和肉體情慾上犯罪。耶穌基督時代,猶太人中的愛辛尼人 Essense ,隠居在死海一帶的山洞中,追求聖潔,研讀聖經,谨守摩西律法。為了逃避肉體情慾,不結婚,生活簡樸。從前中國也有苦行僧,出家修行,為的也是禁制最容易引人犯罪的貪慾和情慾。他們都看得準確,貪戀情慾最容易引人犯罪,但採取防範的方法可能不怎麼適當。

吃喝是一種神賜給人快樂的享受,婚姻的性生活也是神祝福的。循規蹈矩去享受,不但能帶來快感,還能滿足肉體的需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沒東西吃,神賜嗎哪給他們吃,每天按時供應,不可多收留到早晨。但有人貪心,或許不信神的供應,就多收嗎哪留到早晨,結果生蟲發臭了。吃過嗎哪又要吃肉,神使鵪鶉飛散在營四週,以色列的百姓就起來,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捕取鵪鶉,貪心不厭足。神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民 1131-33)今天世界人口衆多,人人都愛放量吃魚吃肉。電視廣告说,漢堡包裏有兩三塊肉,中間的東西堆得老髙,放在嘴前看不到眼睛。一個龍蝦牛排餐可供三人食用的份量。哪裡來那麼多的魚肉?當然是科技培養,甚麼激素和抗生素都加進餌料理。Steve 給我看一張台灣得獎的豬公,肥得站不起來,吃那麼多肉的人也是肥得跑不動。隨着肉體食慾的放縱,情慾的放縱,膽固醇高了,血壓也高了,糖尿病又多了,婚姻破裂,性病,愛滋病的頻率直缐上升。這不是神初始創造世界的旨意,人也沒有遵守神的託付。神要世界有適當的生化循環,要人好好治理全地,管理神所創造的一切活物。(創 128)不是要人汚染環境,浪費資源,謀取私利,滿足私慾。

「大齋期」Lent 期間,有些教會傳統鼓勵信徒放棄一些“成瘾”和“嗜好”。放棄甚麼東西呢?各人不同,可能是抽煙,喝酒,咖啡,看電視,電子遊戲,週末上館子吃點心,星期天打高爾夫球,釣魚,等等。我不常上館子飲茶,不去六個週末也無所謂。但徜若很愛好吃點心,六個星期不上茶館是個犧牲,是苦行。思想感受耶穌怎樣為你受苦犧牲。教會Lent 的傳統的用意是好的。使人發覺有些東西,甚至一些壞習慣,過量去醄醉享受 excessive indulgence)的事物,都是不一定有需要的,A lot of things we can do without!不過有些癖好 Addictions,如吸毒,酗酒,性癖(Drug addictionalcoholism and sexual addiction ,要暫時放棄是很難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勝過那些癮癖更是不易。在「大齋期」的傳統中,我們會更體會保羅所說良心與情慾交戰的苦惱, 保羅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呵,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 71824-25)在嚐試放棄一些生活習慣中最喜愛的東西,會使我們更認識罪的醜惡,更體會基督為我們的受難和犠牲,更感謝神的大愛和救恩。正如保羅說,「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麼?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中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着呢。...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羅 61-27-8)放棄一些生活中的喜好,是表明我們不再貪愛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這世界的東西不再作我們的王了,與基督同死,脫離了罪,也要與基督一同復活。向神感恩之餘,我們願意耶穌在我們生命中作主作王了。

教會在「大齋期」禁食( fasting 的傳統各異。在西方教會,禁食的條例比較寬容,可以吃魚和飛禽。東方教會 Eastern Orthodox )比較嚴謹,不許吃任何飛禽走獸,連牛奶也不可。只可喝豆漿和吃素。在齋期又想吃肉,又不喜歡吃魚,怎辦?結果對自己解釋說, 麥當勞的 Egg muffin Egg burritos 是可以吃的。因為那些蛋是沒有受精的蛋,算是「素」。在大齋期前開個狂歡派對,因為在齋期內不可胡閙。倘若我們禁食所關注的只是一些規條,甚麼可以吃,甚麼不可以吃的話,我們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法利賽人,只留意安息日可走多長的路?可否在安息日醫病行善?禁食的主旨不是守住儀文。禁食是為要尋求更多的認識神,經歷與神更深的交通。因此禁食很自然包括禱告和認罪。有時我們尋求神的旨意時,更要禁食禱告。有一次,施洗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 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耶穌就解釋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倍伴之人豈能哀痛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太 914-15)今天教會有不少傳統,也有不少儀文。那些傳統儀文只不過是一些引導去明白背後的真意。不要為守齋期而禁食刻苦己身,以免成為二十一世纪的法利賽人。要因有心尋求更深認識神去禁食禱告,好更明白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