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9, 2013

2013年9月主日证道预告


Sept. 1, 2013
Sermon Title: The Lord your God is a jealous God
講道題目:耶和華是忌邪的神

Sept. 8, 2013
Sermon Title: What does this all mean?
講道題目:這是甚麼意思呢?

Sept. 15, 2013
Sermon Title: The Festivals in the ninth month
講道題目:九月的節期


Sept. 22, 2013
Sermon Title: Be careful, lest you forget
講道題目:你們要謹慎

Sept. 29, 2013
Sermon Title: Life and death;blessings and curses
講道題目:生死禍福

Monday, August 26, 2013

禱告與頌讚




張國昇牧師 8/25/13

赞美的歌声上达天家
今天我們就要結束使徒行傳講道系列。雖然使徒行傳書中只有兩個主要人物:彼得和保羅,但整本書主題應是聖靈行傳。書中描述的是五旬節後聖靈怎樣帶领初期教會的發展。彼得和保羅的經歷中,我們得到兩個得勝的秘訣:禱告與頌讚。 他們兩人都曾被收監,但神把監門打開,他們的鎖鏈脫落。藉着聖靈能力,他們醫病趕鬼,甚至使死人復活。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在腓立比被囚。夜裏在監裏禱告,唱詩讚美神。監獄的地基搖動,監門全開,鎖鏈鬆開,禁卒因這大神蹟,全家都信了耶穌。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時,神藉保羅的手,行了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徒 1911-12)保羅在回程中經過特羅亞講道到深夜,又有一件更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聽道時睡着了,從三層樓上掉下來摔死。保羅伏在他身上禱告,他便活過來了。保羅到了耶路撒冷,被猶太人控告捉拿,保羅要上诉羅馬皇帝該撒。在途中船遇險,洑水逃生到了米利大島。土人熱情款待。保羅拿柴生火取暖,被毒蛇咬而不死。土人以他是個神。他又用禱告醫好了島長部百流父親的熱病。從此,島上其餘的病人,也來得了醫治。保羅得到多方的尊敬。之後他們便順利來到羅馬。保羅在羅馬住在自己租的房,足足有兩年,傳講神的國。使徒行傳結束時,福音已傳到羅馬了。
讀完使徒行傳,一定會感覺到使徒時代的教會是那麼多姿多彩。彼得講道,那麼有能力,聽道的人都覺得扎心,都想要知道當怎樣行。一天就有三千人信主!並且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你們的牧師講道就差得太遠了,怪不得禮拜堂的窗都要加上厚厚的玻璃。雖然牧師講道只有二十分鐘,萬一有人睡熟了,掉下去可不是開玩笑。五樓掉下去肯定會死,而且牧師又不是保羅,沒有信心可以用禱告使他復活!教會的信徒天天禱告交通,存着歡喜誠實的心用飯,那麼親密的團契,也令人太羡慕了。大薄預備的飯菜,不是不好吃,可能比初期教會的麥餅和魚乾更好吃,但是我們的教會團契缺少了些甚麼呢?可能教會不是缺少甚麼物質的東西或知識上的領悟。生活一無所缺,道理也是懂得的,只不過對信仰沒有太認真。耶穌留給門徒的只有一條誡命,就是愛神愛人;還有一條使命,就是往普天下傳福音。我們只是聽到知道了,但沒有遵守主的教訓。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今天多半信徒,也不看重去追求過一個聖靈充滿的生活,得過且過,作個基督徒就算了,怪不得沒有能力,生命不精彩。前一陣子,教會附近出現一個「不平庸的教會」(Uncommon Church) 過了不久那教會又消失了。教會不是擧起特色的名牌,或靠些不常用的方式來崇拜就可以脫離平庸。我承認很多時候我也想用一些不尋常的事工,來吸引會眾訪客;把講道當作例行 Routine 的事。徜若我們對事奉和祟拜當作例行的事,那麼教會便會成為一個死氣沉沉,平平庸庸的機構了。教會要復興得着能力,就要從牧師到會眾都要悔改,追求過聖潔,被聖靈充滿的生活。教會的動力,在乎會眾能同心禱告,尋求聖靈的領導。
從使徒行傳學到的一大功課就是禱告的能力。初期教會是禱告的團體。保羅和同工常常一起禱告。很可惜今天的信徒,或者因為都很有學問,對事情通常都是先用自己的方法去處理,走頭無路時才禱告。可能以為禱告是消極的方法去尋求答案;又有可能不相信禱告的果效,把禱告當作一些弱智基督徒的迷信。既然沒有像保羅的經歷,禱告時地的根基都震動;也沒有看過生命的改變,或病人得醫治,當然不會明白或尋求那從禱告而來的能力。不過我們要確實知道,禱告是基督徒最大的權利,這也是使我們分別出來與眾不同的地方。天父叫我們要藉着禱告去親近他。雅各說,「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雅 513-14)我們不單要常常禱告,雅各指出在某種情況下,更應該禱告。例如有受苦的,這裏是指為福音受苦的人(原文與提後2:94:5是用同一字),正如舊約時先知和約伯的榜樣。(雅 510-11)為主受苦時,不要自憐或埋怨,要忍耐和更懇切的禱告。禱告不一定會減輕痛苦,但一定會引至心靈的更新改變Transformation 從沮喪低落的心情,變成得勝的盼望。約伯從痛苦的經歷,更深的認識神,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 425)因他的忍耐,神雙倍的祝福他。
你們有喜樂的,就當歌頌。基督徒在患難中是可以嚐到喜樂的,因為在患難中禱告時,神給我們柳暗花明的確據。在患難中享受從神來的喜樂,當然要歌頌讚美神。不過雅各在這裏不是說從苦難而來的喜樂。他是指喜樂本身,是得意時的喜樂,與苦難無關的喜樂。當人沐浴在洋洋自得帶來的喜樂時,就很容易會忘記神的恩惠。當人喜樂時就該歌頌神。就如大衞往往在禱告中,用琴瑟歌頌敬拜神。歌頌就是敬拜。
雅各指出還有一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禱告。我們當中有病的,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奉主的名來用油抺病人,為他禱告。耶穌曾給十二個門徒權柄,能趕逐汚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 101)當時耶穌差他們去猶太人中,隨走隨傳天國的道,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痳瘋的洁淨,把鬼趕出去。(太 106-8)那是事工性一次過的權柄。隨後門徒要醫病趕鬼就不成了。(太 1714-16)門徒問耶穌為甚麼他們這次不能把鬼趕出去,醫好那病人呢?耶穌的答案很簡單,非禁食禱告就不成。耶穌復活升天後,聖靈降臨使徒得着能力,彼得,保羅奉主耶稣的名醫病趕鬼,使死人復活,不過這些神蹟也是發生在使徒時代,那時代也過去了。難道今天就没有神蹟嗎?其實甚至今天,為了神的榮耀,我們還是每天都可以看到神蹟。因為神是昔日今日直到永遠永不改變的神;神當然可以醫治任何病痛。不過神沒有把醫病趕鬼的權柄交給長老,或教會的聖職人員;牧師,神甫都沒有領受這樣的權柄。但每一個信徒都有禱告的權利,雅各說,「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雅 514)主要是奉主的名為病人禱告。關鍵也不在橄欖油,因為耶穌和他的門徒醫病,從來沒有用油來抹病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裏用油裹傷,那是傳統的方法,橄欖也不見得是萬能聖藥。長老和油都不是主要的因素;關鍵是要用信心為病人禱告。「出於信心的禱告,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雅 515),耶穌在馬太福音也是這樣的教訓門徒,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萊種,甚至可以移山。有信心的禱告就沒有一件事不能成就。(太 1720-21)那麼為甚麼要請教會的長老來為病人禱告呢?因為長老是教會屬靈長者,神交托給他牧養教會群羊的責任。他們會憑着愛心,按着神的旨意為眾人祈求。因為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 516)這裏不是說長老比教會其他信徒更公義,我們要明白「義人」 的定義。在律法時代,凡誠心遵守神律法的人都稱為義人,在新約恩典時代,人因信耶穌就被神稱為義。凡信耶穌的人都是被稱為義人,都有權利到神面前禱告,義人憑信心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長老,牧師是神的僕人,我們盼望那些屬靈長者起碼都是重生得救,遵守神誡命的義人,他們信心的禱告,應該也是大有功效的。
既然教會有禱告的權利,為甚麼我們不用這禱告的權利,讓神大大地祝福,使教會成為有活力而又健康増長的教會呢?讓我們為彼此的轜弱代禱,也為教會禱告吧!

Tuesday, August 20, 2013

藉禱告去尋求神的心意

中国内地教会的弟兄姐妹每天多次祷告神


張國昇牧師  8/18/13

我們都相信神是聽禱告的,也是答應禱告的神,他要把最好的賜給他的兒女。我們這樣信就好了,這就是心裏得着平安的秘訣。但我們會不會有時猜想神是怎樣答應禱告的呢?千千萬萬的禱告,求的又不同,並且有些禱告會繫到很多人,那些人又會獻上對立的禱告,那神怎樣辦?美國南北戰爭时期,南北兩軍都為他們認為正義的立場去力爭。林肯總統是個基督徒;南方邦聯軍總司令也是基督徒。他們都禱告,但只有一方可以獲勝。不要為神擔心,因為他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神,也是歷史的神。在南北戰爭時,他已經看到馬丁路德•金的民權運動。主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的意念,我的道路,高过你們的道路。」(賽 558)神回應我們的禱告,是為我們的益處。他要在我們禱告生活裏増強我們的信心;安慰我們的傷心,激勵我們的愛心,振興我們的熱心,獎賞我們的忠心。教會的事工,更需要在禱告中尋求神的帶領,因為很多事工都是重要,有價值的,但要把焦點集中在哪一方面,就只有神才知道。
我們要常常禱告,才會更容易領悟神的指引。我們還是用使徒行傳裏的行蹟來闡明這個道理。司提反殉道後,耶路撒冷教會受到迫害。彼得出外傳道,到了約帕,住在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他有一個很規律的禱告生活。約在午正,他就上房頂去禱告。相信他也為教會和福音工作禱告。那時他覺得餓了,想要喫。在禱告中,他就見到異象,有一大布袋從天而降,內有各種不潔淨的動物,有聲音要他宰了吃。對一虔誠的猶太人,這是破戒,萬萬不能的事。神回答他的禱告不是在「吃」那方面,而是在福音工作方面。神指示他一個最大的真理,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神的教會不被猶太人的律法所限,進天國是憑神的恩典,不是靠行律法。神已經為他作將來的準備。當安提阿教會的猶太信徒強調外邦人信徒要守割禮時,案件要等待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作定斷時,彼得在約帕禱告中,已明白神的心意,於是站起來發言。神有時答應我們的禱告是為將來,甚至為別人。讚美神,神把我們的眼界擴大,看見他的國被張開,他的義被建立,而不是單求成就自己的益處。
當安提阿教會一起同心禱告時,便得到同一宣教異象,差派巴拿巴和保羅一起同工出去宣教。但當他們準備笫二次宣教時,他們卻意見不合,結果分別走不同宣教的路線。同心禱告的伙伴,也不一定得到同一呼召。只要不是因私慾的驕傲而吵架,不是因血氣引至不和,而是各按自己的異象,順服在神的旨意而行,分道揚鑣去事奉神,亦未嘗不是美事。巴拿巴培育了馬可;保羅造就了西拉和提摩太。兩個工塲加起來比兩個人一起走的範圍會更廣。神的名傳得更廣,得到更大的榮耀,因為他們不是因吵架出去的。
保羅帶着西拉來到特庇,又回到路司得,以哥念去看望以前建立的教會,並堅固弟兄。在路司得保羅就帶着提摩太一起出去宣教。聖經說,「聖靈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着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幚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徒166-10)我們讀這段聖經,往往趕快的看過去,因為有太多地名,又難念又不知那些地方在哪裏,最後讀到馬其頓的呼聲,鬆了一口氣,有點熟識,記起來牧師常用「馬其頓的呼聲」這句話來勉勵我們要順服聖靈的呼召去宣教。但今天我要你們看地圖,從這段聖經得到更多寶貴的教訓。首先要注意,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攔阻不能去亞西亞,他們決定要去是可以去的。但「聖靈」禁止他們。意思就是說他們不是憑血氣出去作神的工,他們出去以先必好好禱告尋求神的旨意。專心禱告尋求神的旨意的人才聽得到聖靈的聲音,禁止他們往亞西亞。他們便順從往每西亞去。他們在每西亞的邊界,又想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郤不許。第一點我們學到的就是:聖經沒有說基督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傳福音不需要有計劃。亞西亞和庇推尼都有很多猶太人,保羅也一定看到很多傳福音的機會,可能也有很多計劃,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不存先見的去好好禱告,願意接受神的引導。不是亞西亞,庇推尼沒有福音的需要,在那裏傳福音也沒有錯,不過神有更大的使命要交托給保羅,保羅也只有在禱告中才可以得到指引。
馬其頓是甚麼地方?馬其頓是在希臘中間,在主前三百多年前是希臘軍事和經濟的中心。羅馬時代有一條東西大道(Via Egnatia)經過馬其頓,是從小亞世亞到歐洲的陸路。保羅帶着西拉和提摩太從特羅亞坐船,到了尼亞波利,再到腓立比。這城是記念亞力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而得名,羅馬時代是一個駐防城,軍事要地,諸式人等都住在那城,城裏的人享有羅馬公民權。保羅在歐洲宣教的城巿就是腓立比,以後成為他在歐洲宣教的基地,亦只有腓立比教會常常供給保羅宣教的需要。(腓 415-16)在這裏我們神的旨意原是要福音從亞洲傳到歐洲,從東方傳到西方去。神的靈禁止他們自作主張,否則便會違反了神的心意。
當安息日,他們出城門,到了河邊,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其中有一個賣紫色布的婦人,名叫呂底亞,講了道,她和她一家都信了耶穌。教會就這樣開始了。後來保羅和西拉也是在那禱告的地方,因從一使女身上趕出鬼來,使女的主人便把保羅西拉下監。「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徒 1625-26)你記憶中,曾幾何時你禱告時,房子的根基都震動呢?When was the last time when we prayed the whole church shook?我們禱告會聲音多,卻沒有震動了會,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更沒有轟動奧斯汀的靈性復興。禁卒被保羅同人的見證,很受感動,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 1630-31) 他們就把福音講給禁卒和他家人聽,於是全家都信而受洗了。
神禁止保羅在亞西亞和庇推尼傳道,卻呼召他去馬其頓。神把一些門關了,又為他門開了新的門。在腓立比信耶穌的首先是一個婦女呂底亞和的一家,後來禁卒和他家也信了。呂底亞是個富有的商人,雖然是外邦人,但是素來敬拜神的,她的心已準備好接受主的道。禁卒不信神,神就用神蹟,使他很戲劇化的歸向神。腓立比的福音工作就這樣的開始,以後腓立比的教會成為向歐洲傳福音的基地。福音的門不是我們自己去打開的。憑着自已的力量和衝動去作工,不但辛苦,果效也不大,往往會灰心喪氣,甚至一邊作工,一邊埋怨神。信徒要成長,就要參與教會的事奉,教會的事工是作不完的。不過我們先要同心禱告,讓神為我們打開事奉的門,按着神的心意把焦點看準去作主工 (focus on the right ministry.)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1:16.) 雖然呂底亞和禁卒是很不同的人物,保羅都一視同仁的向他們傳福音。我們短宣隊,可以向台灣山地原住民的孩子傳福音,也可以向美國校園裏的低頭族傳福音,有機會也可以跟大學教授傳福音。因為不是我們的口才或智識,乃是神的大能,使人得救。有些人聽見福音就信了,有些人郤要所站的地大大震動才能信。It is O.K. Let God shake up the ground! 我們只管用愛心去傳。還記得4Is嗎? identify認出對象; Invest生命的投資; Invite 真誠的邀請and God will add the Increase神會加添得救的人數。不要忘記為他們禱告。神是聽禱告的。

Thursday, August 8, 2013

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張國昇牧師

天国新移民:台东原住民信主的孩子们在作决志祷告

新約聖經開始是福音書,四本福音書都是記載耶穌基督的生平。耶穌沒有出來傳道之先,施浸約翰先來作他的先鋒,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豫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太 33)他在約旦河一帶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天國」不是舊約的觀念,舊約從來沒有用過這個名詞。而新約時期所傳的就是這天國的道理。耶穌受浸後出來傳道,「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裏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 423)天國之道成為耶穌傳道的中心信息,他常用比喻來將天國的道理去教訓人。現在讓我們來詳細看看這天國的道理。
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通用的語文是亞蘭文,新約聖經是用希臘文寫的。亞蘭文翻成希臘文,「天國」也作「神國」,是同一意思。馬太福音常用「天國」這詞,而其他福音書則用「神國」,大概也是因為馬太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他們不敢妄用「神」這個名字。究竟「天國」是代表甚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神掌王權的國。雖然猶太人𠄘認神的權能,但神也膏立地上的君王去統治他們。大衞是神最喜悅的王,並且神藉先知拿單應許大衞,「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 716)當大衞王朝滅亡時,猶太人簡直不能相信這些事會臨到神的子民。當他們被擄巴比倫後,他們一直在渴望着彌賽亞的來臨,「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應許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恩言,必然成就。當那日子,那時候,我必使大衞公義的苗裔長起來。他必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那日子猶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 3314-16)幾百年來他們都在盼望從猶大家,大衞的苗裔所出的君王,彌賽亞來復興以色列國。當施浸約翰指着耶穌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他的兩個門徒就去跟隨了耶穌。其中一個門徒安得烈,找着他的哥哥西門彼得,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約 141)日後當耶穌問門徒,人說我人子是誰,這個門徒彼得馬上回答說,「你是基督(就是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太 1616)耶穌就是要來作王的那位彌賽亞。當耶穌在世最後一個星期,坐着驢駒進耶路撒冷時,眾民擁他為王,但當被賣在羅馬巡撫彼拉多面前受審時,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為我爭戰,使我不至於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 1836
天國是神的國,不是人建立的,人也不能在神的國裏作甚麽建設。神的國是神掌權的地方,人不能為神掌權施政。神的國没有地理或政治的界限,任何地區,任何種族都可以成為天國的子民。而且天國的子民是可以有雙重國籍。美國是不容許雙重國藉,有些移民想保留自己的國藉,拿到了綠卡,既可以居留,就不願意申請入藉作美國公民。不過離開美國境太久就會失去永久居留權。說真的,在世上任何一個國家,我們真的可以永久居留嗎?我做過英國殖民地的公民,也曾成為加拿大國的公民,現在是美國公民,但此地雖美而非吾土,我仍是抱着寄居的心情在美國作客。一天離開這個世界,慶幸是天國公民,可以在天國永久居留。
施浸約翰和耶穌出來傳道,傳的是同一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417)「悔改」的意思不是後悔。人做了錯事一定會後悔,但後悔而不改是沒用的,因為轉過頭來又去犯同一過錯。「悔改」原文有態度上改變的意思。對神的態度改變,從前敵擋神,現在以耶穌的名為寶貴;從前叛逆頑硬,現在聽命服從。態度先改變才可以引至行動的改變。從前追求屬世的東西,現在把萬物看作糞土,不再服事「馬門」,改而服事主耶穌基督。
怎樣才可以進天國呢?死人不能進天國。這是相當有道理的。美國移民法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得到優先,有投資移民,有專業移民。當然死人不用申請移民了,因為死人對美國沒有貢獻。天國的公民,基本的條件是個活人。按天國的定義,誰是死的人呢?聖經說罪人就是死人,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 623)而且世人都犯了罪,包括好人,壞人,都是罪人,因為世上沒有完全人。倘若你說自己不是罪人,那麼不是你說謊就是你以神為說謊者。因為只有活人才可以進天國,所以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 33)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 35)重生完全是神的工作,只有聖靈才可以使人重生。在人方面,要認罪,悔改,信耶穌,就能重生進神的國。甚麼叫「信耶穌」?信耶穌就是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信他代贖的功勞,信他從死裏復活。在美國出生的就是美國公民;生在天國就是天國子民。而且只有這一個方法才可以作天國的公民。行善,捐款都不能入籍天國,因為天國沒有投資移民的條例。
耶穌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約 109)耶穌就是進天國的門,要進天國就一定要經過耶穌這個門。有些人會爭論說,為甚麼一定要信耶穌才得永生,其他宗教不也是教人行善,上天堂嗎!說這些話的人不一定有宗教背景,更非想尋求宗教信仰,只不過是不服氣,認為基督教太強橫,只有信耶穌才能進天國!不錯,甚麼宗教都是教人行善,但沒有擔保善人不會犯罪。就算善人真的不會犯罪,但在未信教行善之前所犯的罪又怎辦。宗教沒有解決罪辦法,因為已犯的罪不能回頭不犯。罪的問題只有兩種方法去處理:受懲罰;得赦免。信耶穌的人,罪得到赦免,因罪的懲罰,耶穌已在十字架上還清了。因此信耶穌的人,不至在罪中滅亡。所以從耶穌那門進去的人,必然得救有永生,而且得草吃,享受神的豐盛。不過這門是窄的,(太 713)帶着很多包袱就擠不進去。世上的財寶又捨不得放下,帶着很多重擔又跑不動,又擠不過窄門。聖經記載有一個少年人來見耶穌,求得永生之道。耶穌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 1916-2217)這個少年人是一等好人,從小就遵守摩西律法,沒有犯過法。他想既然如此,他就有足夠的條件得永生了。但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太 1921)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不是不能,是難,因為捨不得屬世的纏累。請不要誤會,耶穌不是要他捐錢,其實耶穌提醒他,他並不是完全人,因為他沒有完全遵守誡命。連金錢那些身外物都捨不了,又怎麼能遵守侓法的總綱,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的去愛神愛人呢?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把金錢當作偶像去拜就不能敬拜神,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 62124
進天國的門,不單是窄,而且是會關閉的。(路 1324-28)要努力的進去。就是要在今生追求的事物上定下優先次序。聖經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 3633)永生比任何事物更重要,當聖靈感動你時,就要認罪悔改信耶穌,不要拒絕聖靈的感動,因為你心硬的時候,救恩的門便關閉了。當耶穌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時,他的門徒問他,「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耶穌告訴他們,必有打仗的風聲,饑荒地震等大災難,並有假先知出來迷感人,人的愛心也漸漸冷淡了。不過「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雖然今天的世代,充滿着末世的徵兆,但基督還沒有來,就是因為福音還沒有傳遍天下。基督徒守主餐時,不是說要記念主,直等待他再來麼?倘若我們真的等候盼望主的再來,我們就要發奮傳天國的福音。傳天國的福音,不單是主的命令,而且我們也當有一個迫切感,使世人都聽到福音,得進天國。並且要常常警醒,因為主再來的日子我們不知道,但主會在想不到的時候,突然來到,看到我們閒懶不結果子,我們就會羞愧了。


7/7/13

Wednesday, August 7, 2013

安提阿的教會

張國昇牧師




初期教會在耶路撒冷日見興旺的時候,人數増加,教會便選出了第一批執事來管理教會行政供應門徒所需。教會第一次遭到大逼迫就是在執事司提反殉道之後,門徒就從耶路撒冷分散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各地。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徒1119)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耶穌,其中一部分也許是只會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
敘利亞的安提阿是當時羅馬帝國第三大城,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已經建立。(founded by Seleucus Nicator one of the general of Alexander the Great) 猶大亡國被擄巴比倫以後,不少散居外邦的猶太人(the Diaspora) 住在安提阿。他們安居做買賣,有敬拜的自由,因此他們保留着傳統的猶太教(Judaism)並且吸引了不少外邦人信奉猶太教。 在新約時代的初期,福音的基地是在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當第一批執事初選出來時,其中一個是進了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徒 65當時在耶路撒冷的教會,彼得被聖靈充滿,放膽傳耶穌的道。執事司提反也被神重用,放膽傳耶穌基督的道。羣眾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死。司提反殉道時,圍觀的人中有一少年人名叫掃羅,对司提反被害幸灾乐祸。並且向大祭司要文書給大馬色各會堂,准他捆挷信這道的人,帶回耶路撒冷處置。那時掃羅帶着大祭司的文書,到各會堂去捉拿信道的人。耶穌在大馬色路上向掃羅顯現,差他去外邦人中傳他從前逼迫的道。過了些時,掃羅,就是保羅,往耶路撒冷去,沒有人敢接待他,只有巴拿巴接待他,領他去見使徒。保羅在耶路撒冷放膽傳耶穌,並向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道,他們郤要殺他。弟兄們便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去大數。(徒 930),當時外邦人信耶穌的人數多起來,風聲傳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教會便打發巴拿巴出去,直到安提阿,堅固教會的信徒。巴拿巴又往大數去找掃羅,帶他去安提阿,與他同工一年多,教訓了許多人。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在安提阿起首。(徒 1126
從教會歷史的角度來看,耶路撒冷的教會被逼迫,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神的旨意是要基督的真道傳到外邦,傳遍萬民。不是受到逼迫,基督的道仍留在耶路撒冷。被人認為是猶太教的一門。被祭司長官方認作異端邪門猶太教仍是正統,不能突破。當門徒在安提阿被稱為「基督徒」時,這道就脫離了舊約的「猶太教」,是耶穌基督為萬民所立的新約,是用他寶血買贖的「教會」,這道有了一個全新的意義。

安提阿的教會是怎樣的教會呢?
安提阿是羅馬的一重要城巿,各式人等混雜之處。正如奧斯汀是個大學城,國際性的學者雲集,是自由派思想混雜之地。雖然宗教信仰自由,基督教還是會受到外界一些有形無形的壓力。在安提阿的猶太人,是分散寄居的族類 Diaspora ,因為這缘故,他們雖然來自各地,仍堅決保持着他們的傳統文化。今天在海外的中國人,也是來自不同地方,寄居作客旅的族類。從清末民初,到中日戰爭,以至內戰時期,不少海外華僑都是有家歸不得的移民,可說是Chinese Diaspora 。今天來到美國的學人,雖然是自己的選擇,仍是寄居作客。但中國人也像猶太人一樣,要保存傳統文化,美國各大城巿都有唐人街,華人會館,同鄉會,中文學校。奧斯汀也不例外。安提阿當地敬拜的女神是Tyche or Fortune),或稱作財神。其實安提阿的人與古今中外的人都沒分別,都是拜各式各樣的「財神」。不過神特別使用安提阿的教會,作為大使命傳福音給萬民的一個基地。當門徒被逼分散,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帶到猶大地和敘利亞,安提阿教會便成為福音運動,宣教事工發展的第二歩。巴拿巴看到神打開了向外邦人宣教的工塲,就馬上去大數找到掃羅,在安提阿教會專心作培訓的工作。要訓練更多的工人。耶穌曾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要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 937-38在宣教工作上,工人的質素是很重要的。神把培育工人的責任放在教會裏。要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工人出去之先,要好好裝備,這是教會的工作。巴拿巴和掃羅,在安提亞教會專心作培訓的工作有一年多的功夫。
革老丟年間,巴勒斯旦地有大饑荒。安提阿教會的弟兄,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在猶大地,耶路撒冷教會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款托巴拿巴和掃羅送到耶路撒冷眾長老那裏。(徒 1129-30) 使徒行傳特別記載這件事,因為安提阿教會大多是外邦信徒,他們用愛心賙濟在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弟兄。在主裏是一家人。今天我們在海外的教會,和在國內的教 會,在主內都是一家人,各教會在工人培訓上,在經濟上有需要,弟兄都要照各人能力去幚助。這就是安提阿教會給我們的榜樣。
最後一點。安提阿教會也是一個宣教的教會。他們有一班同工齐心禱告,一同事奉,多令人羡繤!在使徒行傳提到巴拿巴,西面,路求,馬念和掃羅。當他們一起禁食禱告時,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是聖靈親自揀選差派,同心禱告的同工都同感一靈,清楚聽見。領導教會的不是牧師,應該是聖靈。教會的方向,事工,和異象都應該是同工們在神面前同心禱告所領受的啓示。而且同心禱告所領受的是一致的,不會引起爭執。「於是他們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 133他們得到聖靈的啓示,就馬上採取行動。保羅,巴拿巴從被差派,從安提阿教會一次又一次的出去,到更遠更遠的地方宣教,到福音未曾被宣揚的地方,高擧基督的聖名,使萬民歸向他。安提阿教會對保羅和外邦人宣教事工,都是有關鍵性的重要。安提阿教會成為保羅宣教的基地。保羅也和安提阿教會建立了很密切的關係。
從另一角度來看,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宣教士,只不過在不同岗位上作宣教的工作。保羅把自己看作當兵的人。盡管作老兵,也不作逃兵,也不作退休軍人。「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 47最近我看到葛理翰 Billy Graham  出版的那本書 漸近天家”(Nearing home"我很感動,九十三歲的基督老兵鼓勵比他年的老兵繼續往前跑。在塲上賽跑的都跑,不要因起歩跑得快滿足開心,要跑完全程才得獎賞。葛理翰指出摩西蒙召時八十歲,他死的時候,年一百廿十歲。在登上尼波山上,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神給他看到應許之地。(申347)我們中間有已經退休的,有些快要退休的,也有些人想提早退休的。葛理翰有個很好的建議,從工塲上退下來,不可退出人生Retire from the job but not from life。他書中寫着,「有一架1961年代的古董汽車, 在保險槓上有個標語:要享受人生,因有一天會過去的。Enjoy life --- it has an expiration date!」享受人生,不是甚麼都不幹。退休後,每天打高爾夫球,看看電視,清閒無事,一兩個星期 可算享受,過了一個月就會悶得發瘋了。倘若你是基督徒,退休正是能專心服事神的時候。教會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有經歷,有修養,有根基,有時間,有餘錢, 神正呼召你跟他一起走最後得勝的一程,登上尼波山,神要給你看到將要來的的榮耀。God is calling you to walk that last triumphant mile with Him to catch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glory on our Mount Nabo.
今天我們的教會也是個宣教的教會,但願安提阿教會成為我們宣教的典型模範。願我們的會友,都把自己看作是宣教士,把我們的教會看作是宣教的基地,更願我們的教會是聖靈引導的教會。

 7/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