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主基督




張國昇牧師12/22/ 2013

圣殿:以马内利——有谁还能牢记
過幾天,就是聖誕節。世界上的人都大概聽過聖誕的故事,教會有很多聖誕節的傳統,基督徒也許從小就唱聖誕歌,聽過聖誕故事的不同版本,甚至搞不清楚甚麼是傳統,甚麼是真正的聖誕故事。我們今天一齊來看聖經。

有一首常常聽到的聖誕歌:天使初報聖誕佳音(The First Noel)這首聖詩把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記載的聖誕故事都寫出來了。可惜的是,詩人把時間混亂了一點,也把傳統真實化,以至後人都以為在聖誔夜,東方有三王來朝見聖嬰。讓我們先看看耶穌出生的那一夜,就是第一個天使和一小羣人同慶的聖誕(The first Noel)。伯利恆野地的牧羊人,夜間按着更次看守羊羣。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牧羊人就甚懼怕。天使對他們説,「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臥在馬槽裹,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説,「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輿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8-15)聖誕節前,教會都佈置得很漂亮,節前幾個主日晚上都有音樂晚會,樂隊和詩班表演。有些人家門口掛滿了各樣燈飾,家裹也把傳統的聖誕樹立起來,壁爐上面,餐廳裏面都擺上了傳統的應節珍藏。聖誕節是豪華熱鬧,值得慶祝的。慶祝甚麼呢?一般人不太清楚,大摡是給耶穌開生日會吧。不過第一個聖誕,環境很簡單,是個馬槽,沒有甚麼佈置,沒有家具,也沒有樂隊,就算有樂隊也沒有聽众,只能對牛馬彈琴。在伯利恆野地裏只有一小羣牧羊人。環境是冷清清的。但耶穌的誕生並不平凡,有天使大有榮光的報喜訊。伯利恆是耶路撒冷以南五里左右的一個沒人注目的小城。我們希奇為什麼耶穌不在耶路撒冷出生,在那裏會更熱鬧,更轟動!不過主的使者只向一小羣牧羊人報這大喜的訉息。牧羊人是社會最低層的人。但他們所牧的羊是為聖殿獻祭用的。這個喜訊,不單是對他們有益處,也是關乎全世界,萬民的。「因為今天在大衞城裏,(就是伯利恆)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天使的宣佈很簡單,但對這小羣的牧羊人來講,不單是懼怕,也驚訝,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天使。他們只不過是平賤小民,沒學問,也沒有期望甚麼。天使說,「今天」(就是天使說的現在,二千多年前發生的事)  要為「你們」(「你們」通常你們是指以色列民,但天使先說這喜訊也是關乎萬民的),生了「救主」(「救主」σωτήρsōtēr (Savior ) 。「救主」這個字,當時不常聽到。在新約第一次看到這字,是當耶稣的母親馬利亞,得知她的親戚以利沙伯也懐了約翰六個月時,就去向以利沙伯問安。以利沙伯說,「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他所說的話,都要應驗。」馬利亞回答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 147)舊約神就是拯救,所以神是救主的觀念是很明確的。現在神要籍着耶穌拯救世人,這個觀念在新約慢慢展開。(約 442;徒 531)牧羊人當然不太明白,更不明白的就是:這個降生的嬰孩,就是「主基督」。原文是Χριστòς  κύριος  or "Messiah-Yahweh" or "Christ Lord" 可翻作,"The anointed Lord" 受膏的主」;但更適當的,譯法「他就是彌賽亞,是主(是神)」"Christ, The Lord "。天使的訊息背後含有這個意思,「今天為你們生了救主,這救主就是彌賽亞,就是耶和華神。」牧羊人不太明白所聽到的是甚麼意思。

天使隨著説,「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路 212)舊約時代,神常常給以色列人「記號」Signs。記號有不同的用途。有時用來表示神的權能(申433-35);逾越節的血是保護的記號;割禮是立約的記號。也有用作預言記號,如約拿的預表,和以賽亞給亞哈斯王的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 714)記號或兆頭Sign 通常都是有近的應驗,也有指將來雙重的應驗。天使給牧羊人的記號,是認證生下來的嬰孩就是救主,主基督。天使離開牧羊人升天去了,他們就急忙往伯利恆,要看看所成就的事。果然在馬槽裏用布裹着的聖嬰。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事傳開了。你以為聽見的人會相信嗎?聖經說,聽見的人只詫異而已。因為講話的是牧羊人。在當時的社會,牧羊人講的話是沒有人信為真的。所牧的羊都常常搞不清楚是自己的,還是别人的。因此牧羊人是不許在公堂上作證人的。不過馬利亞卻把這些事藏在心裏。 

天使說,「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就是耶穌出生那天,彌賽亞已經降臨在他們當中,只是猶太人不信。但是東方的博士信他們所看見的天兆,遠道來到耶路撒冷要找生下來作猶太王的耶穌。要找的是新生王New born king ,不是生下來將來要作王的嬰孩 Not born to be king。要找王當然要到耶路冷王宮裏去找。希律王聽見了,因事關重大,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查問祭司和民間長老,要知道這王应当生在那裏。祭司和民間長老告訴他,先知記载,王要生在伯利恆。希律王就召了博士來,打發他們去尋訪那孩子,並回來向他報告。博士就去伯利恆。因路途遙遠,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時,耶穌已是二歲的孩童。因此當博士查出耶穌是出生在伯利恆,他們來到伯利恆朝拜耶穌時,耶穌已不是在馬槽的嬰兒了。事後主在夢中指示博士不要回去見希律王。希律王被博士蒙騙後,就發怒殺盡伯利恆城兩歲以下的男孩。因為他也選擇相信先知預言的話。不過大多數的猶太人仍是不信,到今天仍然在等待着彌賽亞的降臨。

在現代以色列中,有一個很受猶太人敬重的拉比名叫 Yitzhak Kaduri,他在108 歲時神給他啓示,在異象中得見彌賽亞,並與他談話。他並且把彌賽亞的名字寫下來,封閉着,吩咐人要在他離世後一年才可以揭開。就好像耶穌降生時,神在耶路撒冷,給又公義又虔誠的西面一個啓示,應許他在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主的基督。(路 225-33)當耶穌的母親按摩西的律法,帶着孩子上耶路撒冷,要將他獻與主,就遇見了西面。他從馬利亞手中接過耶穌來,給他們祝福,並對孩子的母親說預言,「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這位現代的拉比不久也去世了。耶路撒冷有三十萬人參加葬禮,要封閉一些街道才能容得下那麼多人的出殯行列。一年過後,2007年,人把他封閉的字條打開, 裏面宣佈彌賽亞的名字「Yehoshuaor Jesus 耶穌。 他的宣佈轟動了全世界。因這宣告與他一生的名聲有關,他的家族和一些人便開始傳說這文件不真實。不過拉比去世前也說過一些預言,說彌賽亞降臨時,那時政治舞台上必有一顯著的人物出現,並且這政客很受人擁戴。不過那政客必死,然後彌賽亞才降臨。Yitzhak Kaduri所得的這個啟示,不正是福音派主流所相信耶穌再來的景況嗎?而且這末世預言,也清楚地記載在但以理書和啓示録裏。不過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已經在第一個聖誕降臨了,因為天使宣佈説,今天,就是耶穌誕生那天,不是將來的日子,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不過,耶穌基督的再來也是真確的事實。耶穌再來之前,聖經記載,必有敵基督出現,正如拉比Yitzhak Kaduri 所見的異象。那敵基督正是最會諂媚人的政客,先跟以色列定下和平的盟約,然後悔約。大災難先要降臨,然後以色列才悔改,承認耶穌為彌賽亞。

聖誕節是記念耶穌基督已經來了,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就得着權柄,作神的兒女。( 1:12)  基督徒不用等到地上有大災難,耶穌再來時才認他作救主,作彌賽亞。今天我們已經是神的兒女,這是何等的福份!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天國近了

張國昇牧師12/15/ 2013
他张开膀臂呼唤你走十字架永生的路
聖誕節,購物中心裏的商店都滿熱鬧的。有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去逛購物商場。小女兒只有五,六歳吧,看見聖誕老人,就想坐在他膝上,拍個照,順便把昨天晚上寫下來的禮物單給老人看看。大女兒已經是個十一,二歳的大孩子,不再信這一套。她對媽説,「這老人家整天坐在那裏,不作運動,胖胖的,很不健康呢。」媽媽看着很清秀的女兒,知道她説話很認真的。單看家裏面的體育工具;exercise ball, dumb bell; exercise bike 就知道她很認真。還有满地的食譜都是low Carb,low calories , low fat,low cholesterol recipes。做媽媽的正在担心她太清瘦了。「媽咪呵,你看他臉那麼紅,不是高血壓,就是 Alcoholic ,我提議他要看看醫生。」女兒説的確實有一點道理。聖誕老人幾百年都是那個老樣子。這個時代很講究形象,身體過重,老是穿着那紅袍的老人,對年輕人真的沒有什麼魅力。不過他的交通工具還可以。起碼他 get around, 不像機場那些大飛机,天氣冷一點就不能起飛。但 Santa 的形象怎樣隨著時代去改變呢,這卻是一個難題。減去一百磅;刮掉白鬍子,穿上黑禮服,人家就認不出他是 Santa 了。有一次,一個teenage boy 陪爸爸坐在百貨公司門口的Spouse Courtesy bench。低著頭弄iPhone。突然間他抬頭問爸爸,「Dad, 你有沒有 Santa 的 cell number; 或者 email address 都可以?」「Son,你要幹嘛!」老爸有點 amused。「我想問問他,有沒有我想要的CD. 我還要請他email 給我他workshop 的照片,看看他的工塲,有沒有Amazon.com 在 Phoenix 的 Distribution Center 那麼大!」這個就是二十一世紀Santa 在年青人心目中的形象。手裹拿著 iPhone 在工塲跑來跑去。有了iPhone, 比起從前郵政時代的 Santa 就忙得多啦。

 不錯,時代改變了。今天孩子們的玩具,都是 futuristic 的,有聲有色,都是電子時代的產品,花樣多得很。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這些玩具的價錢不便宜。到年初收到信用卡寄來的單子就更頭痛了。不過無論時代怎樣改變,人心卻沒有多大的改變;神更是永不改變的。 人追求的都是要「馬上」得到的享樂满足。因此這個社會有信用卡這事。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實用不實用,喜歡就想買。口袋裏沒錢也沒關係,拿信用卡來刷一下就成了,連數目也懶得看。汽車,洋房,遊艇( 叫pleasure boat,因為是 for pleasure用來遊樂的,不是需要的)人家有,自己也要。最近看到 Wolkswagan 的廣告 “0 down;0 interest and 0 payment 。Sign and Drive” 還有很多小字看不清楚。推銷員最喜歡這套,但我勸你不要進入這圈套。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都要馬上就得到!吃飯要快餐,買東西要找 Instant Rebate。所有食品都有Instant的:instant breakfast; instant lunch ; instant dinner; instant noodle,還有日本麵「出前一丁」,在微波爐「丁」一下就成啦。發財也要馬上達到目標,那麼最簡單就是買彩票 play lottery。得來快的東西,失去興趣也很快;錢財也是一樣;容易得來的橫財,不會處理,很快就花光了。箴言有句話,很滑稽也諷刺,「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麼。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 23:5)

我們好像是活在一個短暫的世界,甚麼都是有限的。我們在工場上就很清楚,甚麼都有個Deadline!每天就是為了在限期前趕着完成工作計劃。唸博士的要在限期內把論文寫出來,不然就白費工夫了。連生孩子都有限時,產期到了就要生下來。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太陽出來又會下去;人生在世,生命或長或短,都有一個定限,時間滿了,就要走啦。世界上有永恆的事情嗎?

二千多年前,在加利利地的拿撒勒城裏,有一個童女名叫馬利亞。她已經許配了大衞家的一個人,名叫约瑟。但還没有迎娶。有一天,有一位天使,進了她家,對她説,「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懐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衞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没有窮盡。」(路1:26-33)這是聖誕前奏的故事。天使告訴馬利亞,她要懷孕生子,她生的兒子耶穌,要永遠作王,他的國没有窮盡!His Kingdom will be forever! Forever? 没有窮盡? 這個不是世上的觀念,人世間那裏有永恆的事情。聖誕節電視廣告中,有一個廣告我不希望太太去留意看。是有點浪漫,但不真實,廣告說:Every kiss starts with a 'Kay'; Diamond is forever. 女士們,不要受騙,Diamond 不是 Forever 的。我不是吝啬 cheap,但我喜歡CapitalOne 的 commercial: it depends on 'What is in your wallet!' 説真的,永恆的觀念是神的觀念。這次我們大學的團契在 Sabah 相聚,交通分享的時候,蔡元雲弟兄 Philemon Choi 請我讀詩篇九十篇。摩西的一生都算得是多姿多彩丶但他也感歎人生的短暫,寫了一首很動人的詩。他對神說,人生「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你叫他們如水冲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隠惡擺在你面光之中。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妁心。」(詩篇 90:4-12)那天我們在座中的都是我這個年紀的人,快跑完人生的道路,每個人的生命中,亦經歷過神的實在。蔡元雲弟兄指出,摩西並不是消極。他在最後一節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詩篇 90:17)摩西有生的年日,在最後的日子,仍在作主工。不過他知道,在他離世後,要得着神給他永恆的獎賞。

有永恆的事嗎?當然有!聖經講到神永恆的國度。神應許大衛,他的後裔要接續他的位,神必堅定他的國,直到永遠。(撒下7:12-13)雖然我們也知道,猶太人犯罪,神懲罰他們,竟亡國了。大衞的王朝中斷了。不過神的應許絕不會落空的。大衞的後裔,耶穌基督的降生,就是應驗了神的應許。基督的國度,不是政治的國度,而是神的國度。隨着耶穌的降生,神的國度臨到世上。正如天使説的,耶穌要永遠作王,他的國没有窮盡。施洗约翰在曠野呼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猶太人仍然沈迷在屬世之中,必要過去的夢想,聁望一天要掙脫羅馬帝國的轄制。約翰大聲呼嘁,醒來吧,世上的人,要掙脫罪的捆綁,悔改歸向神,才是正確的人生。這個世界的事都要過去,只有天上的事才是永恆的。 耶穌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要重生才能進天國。天國的公民權要出生證明的。天國沒有投資移民這條例,進天國的護照不能用錢買的。約翰福音吿訴我們,耶穌成了肉身降臨,是要把天國表明給世人看。但「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翰福音 1:11-12)今天人還是不接待他。昨天我看電視,得知美國有一電視台,不接受一兒童醫院的廣告,因為廣告中提到耶穌的名字。Come on,這是聖誕節的廣告,聖誕節不講耶穌講誰?不過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就是生在神的家。在天國裏有永恆的盼望。約翰在年老的時候寫下這個忠告,「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壹書 1:17)我們當趁著現在還有機會,作永恆的選擇。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以馬內利

金门教会诗班在布道会演唱圣诗


張國昇牧師12/1/ 2013

聖誕節將來到,聖誕節不是聖誕老人的生日,聖誕節是關乎耶穌基督的降生。這個耶穌又是誰呢?我們查考歷史,從羅馬帝國的史官約瑟芬,猶太人的歷史記載,以及伊斯蘭教的記載都可以找到耶穌確有其人。據歷史記載,他是一個猶太教領袖所恨惡的改革家,因而被猶太教的領袖控告,讓羅馬政府釘他十字架治死他,但他的門徒卻說他三天後復活了。不過二千年後的今天,全世界三分一的人仍然慶祝他的生日,記念他的復活。究竟耶稣是甚麽一個人呢?

耶稣基督的誕生,聖經有兩處記載。馬太福音一章十八至廿五節;路加福音二章一至廿一節。兩福音書記載的東西不同,因為兩書主要的對象不同。馬太福音的主要對象是猶太人,他們自從四百多年前亡國,被擄巴比倫後,一直寄居在外邦人當中,神不再與他的選民同在。但神曾藉著眾先知的話,應許將來必為他們興起一救贖主,就是彌賽亞(希伯來文字音)。馬太福音對猶太人的讀者指出,耶穌就是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給大衛王的後代約瑟,還沒有迎娶。她仍是個童女。但她從神的靈懷了孕。當約瑟發覺她未婚懷孕,便想休了她。正當他思想的時候,有天使夢中向他顯現,告訴他馬利亞的身孕是從聖靈來的,並叫他仍舊娶馬利亞為妻,還要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裏救出來。馬太福音更特別的指出,「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 122-23

為甚麼天使特別說,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呢?倘若你對中國人說,「神與你同在。」他馬上會說,「老兄,不要開玩笑,嚇死人啦!」孔老夫子不是教導我們,「敬鬼神而遠之」嗎?鬼當然離我們越遠越好,我們都怕鬼會害人的。我們都知道神是公義的,賞善罰惡的。我們當然希望神獎賞自己的善行,但要是神與我們在一起,就要好好考慮。因為害怕神越親近,就更容易發現我們每天生活行為,心思意念中的邪惡。要是降罰就大難臨頭,擔當不起了。所以還是保持一段距離好一點,免得神發現自己的毛病,或可說是罪吧。「敬而遠之」是個良策。過年過節拜拜他,免得神生氣。小時候,我家是拜拜的,廚房有位神叫「灶君」,年終時要拜拜他,因為傳說他年底要往玉皇大帝那里述職,稟報大帝他一年來在廚房聽到的東西。「灶君」一定聽到很多東西。婆婆生氣時在傭人面前罵媳婦,媳婦受了委屈在廚房埋怨婆婆,下人在廚房沒人聽見便加盬加醋的搬弄是非。平時說話不在意「灶君」在那裏聽,年終為灶君送行又怕他打壞報告,因此祭灶一定有碗糖心糯米湯丸。糖是用來甜甜他的心;糯米是用來粘著他嘴不要亂講話。其實人人都自知常常言語有過,背後說人非。誰不怕神與人同在太親近,萬一被神聽見就不妙了。犯罪的人最怕見官,因為法官會定罪懲罰。不要說法官,就算是警察也不想見到他。開快車,衝紅燈,車停下來就緊張,趕快想個藉口!總之法官也好,警察也好,都是敬而遠之為妙。但是猶太人認識他們的神。神有公義,但也有慈愛。他們知道他們亡國,被外邦人統治是因為他們違背了神的律法,離棄獨一真神去拜偶像假神。但他們知道神有豐盛的慈愛。神曾他們的祖先大衛立約,「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罸他們的罪孽。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不叫我的信實廢棄。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詩 8928-34)以色列人與列邦的民有甚麼不同呢?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與他們同在。(出 3316)四百多年亡國的經歷,神好像遠離他們。他們切切盼望彌賽亞的來臨。「以馬內利」是他們最大的安慰,是神實踐了他的應許。他們記得從摩西到大衞到列王,當他聽從神的時候,神與他們同在時的福音。神替他們爭戰,神是他們的力量,是他們的保障。

天使在夢中對約瑟說,「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 121)耶穌 Jesus Joshua 希臘文的寫法,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Yahweh is salvation) 在天使對約瑟的話中,我們知道耶穌的誕生,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把猶太人從羅馬政權下解放出來,而是要把百姓從罪中救贖出來。在路加福音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耶穌降生那夜,天使在曠野對牧羊人報佳音,「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為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 210-11)福音是為萬民的,不單是猶太人。救主 Savior 是把出人從罪中拯救出來,不是從羅馬的政權。他就是「主基督」Christ the Lord,他就是猶太人所等待的彌賽亞 Christ ,也是主Lord,這字一般是指神,也有用來指彌賽亞。那麼耶穌基督的降生,他在十字架上流血犠牲,他的復活勝過了死亡,對你我都有很大的關係。耶穌降生是為贖世人的罪。神是公義的法官,有罪的人當然怕法官會定罪,因此敬而遠之。但信耶穌的人,罪就得到赦免,可以享受神的慈愛。「以馬內利」,神與你們同在是福樂,不是懼怕。

聖經記載以色列有兩個王:一個是掃羅,另一個是大衞。掃羅被揀選作王時很謙卑,大有能力,為民眾喜愛。後來不聽神的話,自作主張,以至神的靈離開了他,他就被惡魔的靈打擾,胡亂行事,犯罪更深,離神越遠,以至在恐懼痛苦中死亡。大衞的一生都有不少過犯,但他懇切的求神赦罪。他一生追求渴望的是神與他同在。詩篇二十三篇是大衞的詩,是一篇我們很熟識的詩篇。大衞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 2346) 大衛不懼怕神,因為他知道他的罪已蒙神赦免,他以神與他同在為福樂,因為他知道神的慈愛永遠長存。

今天教會是神在新約裏的選民,神與教會同在就是教會的力量。遵守耶穌給我們的誡命和大使命,神就與我們同在。「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19-20) 人要稱耶穌的名為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是何等寶貴的應許。

*Statistics from The Washington Times Dec. 23, 2012 report.
There are 5.8 billion religiously affiliated adults out of a world population of 6.9 billion (84%)
Break down:
There are 2.2 billion Christian (32%);
1.6 billion Muslim (23%);
1 billion Hindus (15%)
500 million Buddhists (7%)
400 Million practice various religion (6%)


我信不足,求主幚助

張國昇牧師11/24/ 2013

鼓浪屿老教堂


我們都信有神,並且相信我們的神會看顧保守我們。但甚麼是信心呢?「信」大概可分作兩大類:理智上的信;和心底裏的信。理智的信限於頭腦,合邏輯的才可以信。發自內心的信不憑眼見,憑自己或別人的經歷去相信。這兩種的信心都不是盲目的。

馬可福音記載一個故事。耶穌帶了彼得,雅各和約翰上山。耶穌在山上顯出父独生子的榮光 (Shekinah-glory),屬神的榮耀。摩西和以利亞顯現與他們在一起。摩西和以利亞是代表舊約的律法與先知;耶穌和他的門徒正代表了新約的啓示。新舊約的啓示在這裏連繋起來。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認證了他是彌賽亞的身份。下山的時候,耶穌也給他們預先知道,他將要受死並復活。當耶穌和三個門徒下山到其餘門徒那裏,就看見他們被許多人圍著,並與文士和眾人辯論。耶穌上前問個究竟,原來其中有一個人,帶著他從小便被鬼附的兒子,到他的門徒面前求醫,但門徒沒有能力把鬼趕出來。耶穌就吩咐那人把孩子帶到他面前,就對孩子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923)孩子的父親立時含淚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幚助。」耶穌就斥責那汚鬼,汚鬼從孩子身上出來,孩子便得了醫治。

表面看來,只不過是耶穌醫病趕鬼的另一個行蹟,其實這個故事是關乎信心的問題。是指誰的信心呢?耶穌看著門徒和一班人在那裏辯論得火熱,沒有行動也沒有果效,就嗟嘆說,「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可 919)耶穌一定是想起摩西的世代,雖然看過神的大能和恩慈,仍是不信。當時的世代也是一樣,雖然看過耶穌行的神蹟,聽過他傳講天國的道理,仍是不信。現今的世代又怎樣?福音已廣傳,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甚至一些無神論和回教的國家,都慶祝聖誕節,也聽過耶穌的名字,但仍是不信!還拿神來作辯論的題目。科學不能證明有神,神就不存在吗?世界有這麼多的苦難,又有這麼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神是否死了?保羅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籍著所造之物,就可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郤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 119-22)保羅所形容的,就是現今的世代!誰不相信有神?中國自古以來,都相信舉頭三尺有神靈。人生在急難絕望的時候就會喊天!現今世代給科學沖昏了腦袋,以為不可證實的就不可信。科學當然不能證實有神; 以有限的科學怎能證實無限的神?!但不要自欺,不信有神不等於神不存在。不過我勸告世人,就算不信也不要辱罵神,不要為自己積蓄神的忿怒。

讓我們看看這孩子父親的信心。父親對耶穌說,「你若能作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幚助我們。」(可 922)他沒有信心真的相信耶穌「能」作甚麼,只知道耶穌有愛和憐憫。耶穌對孩子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在原文聖經,耶穌的話帶有輕輕責備的語氣,「你說,你若能作,是甚麼意思!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耶穌的意思是說:問題不是我能不能,而是在你信不信!耶穌說,在信的人,凡事神都能作。這不是個神學上用來討論的題目,這是耶穌告诉他的一個事實。我們再看下去,看到馬可福音十一章,耶穌和門徒從伯大利出來,看見一棵無花果樹,只有葉子,不結果子,就咒詛那樹。第二天早晨,耶穌和門徒又經過那裏,見無花果樹已经枯乾。門徒就告訴耶穌,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 1122-24)當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時,耶穌是很認真的,他不會撒謊。我們當然也不會試探神,禱告求神把山移開給我們看,山移了對我們也沒有甚麼好處。不過在聖徒實際生活上,為甚麼我們為找工作禱告,禱告很久也沒有消息?為甚麼我們生病,誠懇的禱告好多次,也沒有好轉?是不是我們沒有信心呢?也許是!我們一邊禱告,一面懷疑,神是否「能」作甚麼,就好像那孩子的父親一樣。不要懷疑神能不能作,先要看我們能不能信。聖經的小字寫著,有古卷說這孩子的父親立時流淚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幚助。」原文的意思不是要耶穌增加他的信心,而是幚助他的不信。英文是翻作,「我信,求你幚助我的不信。」幚助這個字與廿二節的用字是相同的。他流淚因為他知道在耶穌面前,不是因他信心剛強,也沒有甚麼值得可誇的好處,就是這樣,照他的本相,是一個信心不足的懷疑者在主面前,求耶穌憐憫幚助。Just as I am, a doubter, but help me, Jesus! 不過他現在已認,耶穌是神,耶穌能。一個罪人悔改也是一樣,照着自已的本相到耶穌面前來,無善可陳。正如那古典的聖詩說:Just as I am, without one plea!不是因信心比别人强,比別人好,積存了更多的功德善果; 而是相信耶稣能赦罪,使相信的人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我們禱告的信心也當有這樣的根基,不是要看自己的信心是否大到能移山,而是相信神能成就我們所求助於他的一切事。不論是為前途,找工作,或是為病痛,健康求告神,都不是去指教神怎樣应允我們的禱告,而是相信神能,也相信神有他的主權,有他的時間,雖然我們暫時看不清楚,還是相信他的旨意是最美好的,他必成就關乎我們的事。

最後門徒問耶穌,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這個鬼呢?耶穌回答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可 929)禱告也是信心的操練。別以為門徒就比跟隨耶穌的羣眾更有信心,更屬靈。牧師,執事,長老,主日學老師也不一定比其他的信徒更有信心。我們都是在作主工,但也不見得都有果效。教會的靈長常常對會友說,我為你禱告;或說我們把教會的事工交託給神。但轉過來又自己作了結論:這個會友的病不會好轉的啦,因為我是醫生。你怎樣知道神不能?或莽言判斷, 這個事工不會有果效的,因為人數那麼少。你又怎能知道神不會用這少数一群人,去成為很多人的祝福呢?耶穌回答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也是信心的表示,我們這一群屬神的人,服事神的人,是不是真的用禱告交託給神後,就相信神「能」呢?還是仍然繼續替自己,也替神去擔心?我們不是要求神増加我們的信心比別人都強一倍,而是求神給我們單純的信心去相信「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