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主基督




張國昇牧師12/22/ 2013

圣殿:以马内利——有谁还能牢记
過幾天,就是聖誕節。世界上的人都大概聽過聖誕的故事,教會有很多聖誕節的傳統,基督徒也許從小就唱聖誕歌,聽過聖誕故事的不同版本,甚至搞不清楚甚麼是傳統,甚麼是真正的聖誕故事。我們今天一齊來看聖經。

有一首常常聽到的聖誕歌:天使初報聖誕佳音(The First Noel)這首聖詩把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記載的聖誕故事都寫出來了。可惜的是,詩人把時間混亂了一點,也把傳統真實化,以至後人都以為在聖誔夜,東方有三王來朝見聖嬰。讓我們先看看耶穌出生的那一夜,就是第一個天使和一小羣人同慶的聖誕(The first Noel)。伯利恆野地的牧羊人,夜間按着更次看守羊羣。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牧羊人就甚懼怕。天使對他們説,「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臥在馬槽裹,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説,「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輿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8-15)聖誕節前,教會都佈置得很漂亮,節前幾個主日晚上都有音樂晚會,樂隊和詩班表演。有些人家門口掛滿了各樣燈飾,家裹也把傳統的聖誕樹立起來,壁爐上面,餐廳裏面都擺上了傳統的應節珍藏。聖誕節是豪華熱鬧,值得慶祝的。慶祝甚麼呢?一般人不太清楚,大摡是給耶穌開生日會吧。不過第一個聖誕,環境很簡單,是個馬槽,沒有甚麼佈置,沒有家具,也沒有樂隊,就算有樂隊也沒有聽众,只能對牛馬彈琴。在伯利恆野地裏只有一小羣牧羊人。環境是冷清清的。但耶穌的誕生並不平凡,有天使大有榮光的報喜訊。伯利恆是耶路撒冷以南五里左右的一個沒人注目的小城。我們希奇為什麼耶穌不在耶路撒冷出生,在那裏會更熱鬧,更轟動!不過主的使者只向一小羣牧羊人報這大喜的訉息。牧羊人是社會最低層的人。但他們所牧的羊是為聖殿獻祭用的。這個喜訊,不單是對他們有益處,也是關乎全世界,萬民的。「因為今天在大衞城裏,(就是伯利恆)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天使的宣佈很簡單,但對這小羣的牧羊人來講,不單是懼怕,也驚訝,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天使。他們只不過是平賤小民,沒學問,也沒有期望甚麼。天使說,「今天」(就是天使說的現在,二千多年前發生的事)  要為「你們」(「你們」通常你們是指以色列民,但天使先說這喜訊也是關乎萬民的),生了「救主」(「救主」σωτήρsōtēr (Savior ) 。「救主」這個字,當時不常聽到。在新約第一次看到這字,是當耶稣的母親馬利亞,得知她的親戚以利沙伯也懐了約翰六個月時,就去向以利沙伯問安。以利沙伯說,「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他所說的話,都要應驗。」馬利亞回答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 147)舊約神就是拯救,所以神是救主的觀念是很明確的。現在神要籍着耶穌拯救世人,這個觀念在新約慢慢展開。(約 442;徒 531)牧羊人當然不太明白,更不明白的就是:這個降生的嬰孩,就是「主基督」。原文是Χριστòς  κύριος  or "Messiah-Yahweh" or "Christ Lord" 可翻作,"The anointed Lord" 受膏的主」;但更適當的,譯法「他就是彌賽亞,是主(是神)」"Christ, The Lord "。天使的訊息背後含有這個意思,「今天為你們生了救主,這救主就是彌賽亞,就是耶和華神。」牧羊人不太明白所聽到的是甚麼意思。

天使隨著説,「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路 212)舊約時代,神常常給以色列人「記號」Signs。記號有不同的用途。有時用來表示神的權能(申433-35);逾越節的血是保護的記號;割禮是立約的記號。也有用作預言記號,如約拿的預表,和以賽亞給亞哈斯王的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 714)記號或兆頭Sign 通常都是有近的應驗,也有指將來雙重的應驗。天使給牧羊人的記號,是認證生下來的嬰孩就是救主,主基督。天使離開牧羊人升天去了,他們就急忙往伯利恆,要看看所成就的事。果然在馬槽裏用布裹着的聖嬰。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事傳開了。你以為聽見的人會相信嗎?聖經說,聽見的人只詫異而已。因為講話的是牧羊人。在當時的社會,牧羊人講的話是沒有人信為真的。所牧的羊都常常搞不清楚是自己的,還是别人的。因此牧羊人是不許在公堂上作證人的。不過馬利亞卻把這些事藏在心裏。 

天使說,「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就是耶穌出生那天,彌賽亞已經降臨在他們當中,只是猶太人不信。但是東方的博士信他們所看見的天兆,遠道來到耶路撒冷要找生下來作猶太王的耶穌。要找的是新生王New born king ,不是生下來將來要作王的嬰孩 Not born to be king。要找王當然要到耶路冷王宮裏去找。希律王聽見了,因事關重大,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查問祭司和民間長老,要知道這王应当生在那裏。祭司和民間長老告訴他,先知記载,王要生在伯利恆。希律王就召了博士來,打發他們去尋訪那孩子,並回來向他報告。博士就去伯利恆。因路途遙遠,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時,耶穌已是二歲的孩童。因此當博士查出耶穌是出生在伯利恆,他們來到伯利恆朝拜耶穌時,耶穌已不是在馬槽的嬰兒了。事後主在夢中指示博士不要回去見希律王。希律王被博士蒙騙後,就發怒殺盡伯利恆城兩歲以下的男孩。因為他也選擇相信先知預言的話。不過大多數的猶太人仍是不信,到今天仍然在等待着彌賽亞的降臨。

在現代以色列中,有一個很受猶太人敬重的拉比名叫 Yitzhak Kaduri,他在108 歲時神給他啓示,在異象中得見彌賽亞,並與他談話。他並且把彌賽亞的名字寫下來,封閉着,吩咐人要在他離世後一年才可以揭開。就好像耶穌降生時,神在耶路撒冷,給又公義又虔誠的西面一個啓示,應許他在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主的基督。(路 225-33)當耶穌的母親按摩西的律法,帶着孩子上耶路撒冷,要將他獻與主,就遇見了西面。他從馬利亞手中接過耶穌來,給他們祝福,並對孩子的母親說預言,「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這位現代的拉比不久也去世了。耶路撒冷有三十萬人參加葬禮,要封閉一些街道才能容得下那麼多人的出殯行列。一年過後,2007年,人把他封閉的字條打開, 裏面宣佈彌賽亞的名字「Yehoshuaor Jesus 耶穌。 他的宣佈轟動了全世界。因這宣告與他一生的名聲有關,他的家族和一些人便開始傳說這文件不真實。不過拉比去世前也說過一些預言,說彌賽亞降臨時,那時政治舞台上必有一顯著的人物出現,並且這政客很受人擁戴。不過那政客必死,然後彌賽亞才降臨。Yitzhak Kaduri所得的這個啟示,不正是福音派主流所相信耶穌再來的景況嗎?而且這末世預言,也清楚地記載在但以理書和啓示録裏。不過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已經在第一個聖誕降臨了,因為天使宣佈説,今天,就是耶穌誕生那天,不是將來的日子,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不過,耶穌基督的再來也是真確的事實。耶穌再來之前,聖經記載,必有敵基督出現,正如拉比Yitzhak Kaduri 所見的異象。那敵基督正是最會諂媚人的政客,先跟以色列定下和平的盟約,然後悔約。大災難先要降臨,然後以色列才悔改,承認耶穌為彌賽亞。

聖誕節是記念耶穌基督已經來了,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就得着權柄,作神的兒女。( 1:12)  基督徒不用等到地上有大災難,耶穌再來時才認他作救主,作彌賽亞。今天我們已經是神的兒女,這是何等的福份!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天國近了

張國昇牧師12/15/ 2013
他张开膀臂呼唤你走十字架永生的路
聖誕節,購物中心裏的商店都滿熱鬧的。有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去逛購物商場。小女兒只有五,六歳吧,看見聖誕老人,就想坐在他膝上,拍個照,順便把昨天晚上寫下來的禮物單給老人看看。大女兒已經是個十一,二歳的大孩子,不再信這一套。她對媽説,「這老人家整天坐在那裏,不作運動,胖胖的,很不健康呢。」媽媽看着很清秀的女兒,知道她説話很認真的。單看家裏面的體育工具;exercise ball, dumb bell; exercise bike 就知道她很認真。還有满地的食譜都是low Carb,low calories , low fat,low cholesterol recipes。做媽媽的正在担心她太清瘦了。「媽咪呵,你看他臉那麼紅,不是高血壓,就是 Alcoholic ,我提議他要看看醫生。」女兒説的確實有一點道理。聖誕老人幾百年都是那個老樣子。這個時代很講究形象,身體過重,老是穿着那紅袍的老人,對年輕人真的沒有什麼魅力。不過他的交通工具還可以。起碼他 get around, 不像機場那些大飛机,天氣冷一點就不能起飛。但 Santa 的形象怎樣隨著時代去改變呢,這卻是一個難題。減去一百磅;刮掉白鬍子,穿上黑禮服,人家就認不出他是 Santa 了。有一次,一個teenage boy 陪爸爸坐在百貨公司門口的Spouse Courtesy bench。低著頭弄iPhone。突然間他抬頭問爸爸,「Dad, 你有沒有 Santa 的 cell number; 或者 email address 都可以?」「Son,你要幹嘛!」老爸有點 amused。「我想問問他,有沒有我想要的CD. 我還要請他email 給我他workshop 的照片,看看他的工塲,有沒有Amazon.com 在 Phoenix 的 Distribution Center 那麼大!」這個就是二十一世紀Santa 在年青人心目中的形象。手裹拿著 iPhone 在工塲跑來跑去。有了iPhone, 比起從前郵政時代的 Santa 就忙得多啦。

 不錯,時代改變了。今天孩子們的玩具,都是 futuristic 的,有聲有色,都是電子時代的產品,花樣多得很。做父母最頭痛的就是,這些玩具的價錢不便宜。到年初收到信用卡寄來的單子就更頭痛了。不過無論時代怎樣改變,人心卻沒有多大的改變;神更是永不改變的。 人追求的都是要「馬上」得到的享樂满足。因此這個社會有信用卡這事。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實用不實用,喜歡就想買。口袋裏沒錢也沒關係,拿信用卡來刷一下就成了,連數目也懶得看。汽車,洋房,遊艇( 叫pleasure boat,因為是 for pleasure用來遊樂的,不是需要的)人家有,自己也要。最近看到 Wolkswagan 的廣告 “0 down;0 interest and 0 payment 。Sign and Drive” 還有很多小字看不清楚。推銷員最喜歡這套,但我勸你不要進入這圈套。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都要馬上就得到!吃飯要快餐,買東西要找 Instant Rebate。所有食品都有Instant的:instant breakfast; instant lunch ; instant dinner; instant noodle,還有日本麵「出前一丁」,在微波爐「丁」一下就成啦。發財也要馬上達到目標,那麼最簡單就是買彩票 play lottery。得來快的東西,失去興趣也很快;錢財也是一樣;容易得來的橫財,不會處理,很快就花光了。箴言有句話,很滑稽也諷刺,「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麼。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 23:5)

我們好像是活在一個短暫的世界,甚麼都是有限的。我們在工場上就很清楚,甚麼都有個Deadline!每天就是為了在限期前趕着完成工作計劃。唸博士的要在限期內把論文寫出來,不然就白費工夫了。連生孩子都有限時,產期到了就要生下來。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太陽出來又會下去;人生在世,生命或長或短,都有一個定限,時間滿了,就要走啦。世界上有永恆的事情嗎?

二千多年前,在加利利地的拿撒勒城裏,有一個童女名叫馬利亞。她已經許配了大衞家的一個人,名叫约瑟。但還没有迎娶。有一天,有一位天使,進了她家,對她説,「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懐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衞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没有窮盡。」(路1:26-33)這是聖誕前奏的故事。天使告訴馬利亞,她要懷孕生子,她生的兒子耶穌,要永遠作王,他的國没有窮盡!His Kingdom will be forever! Forever? 没有窮盡? 這個不是世上的觀念,人世間那裏有永恆的事情。聖誕節電視廣告中,有一個廣告我不希望太太去留意看。是有點浪漫,但不真實,廣告說:Every kiss starts with a 'Kay'; Diamond is forever. 女士們,不要受騙,Diamond 不是 Forever 的。我不是吝啬 cheap,但我喜歡CapitalOne 的 commercial: it depends on 'What is in your wallet!' 説真的,永恆的觀念是神的觀念。這次我們大學的團契在 Sabah 相聚,交通分享的時候,蔡元雲弟兄 Philemon Choi 請我讀詩篇九十篇。摩西的一生都算得是多姿多彩丶但他也感歎人生的短暫,寫了一首很動人的詩。他對神說,人生「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你叫他們如水冲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隠惡擺在你面光之中。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妁心。」(詩篇 90:4-12)那天我們在座中的都是我這個年紀的人,快跑完人生的道路,每個人的生命中,亦經歷過神的實在。蔡元雲弟兄指出,摩西並不是消極。他在最後一節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詩篇 90:17)摩西有生的年日,在最後的日子,仍在作主工。不過他知道,在他離世後,要得着神給他永恆的獎賞。

有永恆的事嗎?當然有!聖經講到神永恆的國度。神應許大衛,他的後裔要接續他的位,神必堅定他的國,直到永遠。(撒下7:12-13)雖然我們也知道,猶太人犯罪,神懲罰他們,竟亡國了。大衞的王朝中斷了。不過神的應許絕不會落空的。大衞的後裔,耶穌基督的降生,就是應驗了神的應許。基督的國度,不是政治的國度,而是神的國度。隨着耶穌的降生,神的國度臨到世上。正如天使説的,耶穌要永遠作王,他的國没有窮盡。施洗约翰在曠野呼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猶太人仍然沈迷在屬世之中,必要過去的夢想,聁望一天要掙脫羅馬帝國的轄制。約翰大聲呼嘁,醒來吧,世上的人,要掙脫罪的捆綁,悔改歸向神,才是正確的人生。這個世界的事都要過去,只有天上的事才是永恆的。 耶穌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要重生才能進天國。天國的公民權要出生證明的。天國沒有投資移民這條例,進天國的護照不能用錢買的。約翰福音吿訴我們,耶穌成了肉身降臨,是要把天國表明給世人看。但「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翰福音 1:11-12)今天人還是不接待他。昨天我看電視,得知美國有一電視台,不接受一兒童醫院的廣告,因為廣告中提到耶穌的名字。Come on,這是聖誕節的廣告,聖誕節不講耶穌講誰?不過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就是生在神的家。在天國裏有永恆的盼望。約翰在年老的時候寫下這個忠告,「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壹書 1:17)我們當趁著現在還有機會,作永恆的選擇。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以馬內利

金门教会诗班在布道会演唱圣诗


張國昇牧師12/1/ 2013

聖誕節將來到,聖誕節不是聖誕老人的生日,聖誕節是關乎耶穌基督的降生。這個耶穌又是誰呢?我們查考歷史,從羅馬帝國的史官約瑟芬,猶太人的歷史記載,以及伊斯蘭教的記載都可以找到耶穌確有其人。據歷史記載,他是一個猶太教領袖所恨惡的改革家,因而被猶太教的領袖控告,讓羅馬政府釘他十字架治死他,但他的門徒卻說他三天後復活了。不過二千年後的今天,全世界三分一的人仍然慶祝他的生日,記念他的復活。究竟耶稣是甚麽一個人呢?

耶稣基督的誕生,聖經有兩處記載。馬太福音一章十八至廿五節;路加福音二章一至廿一節。兩福音書記載的東西不同,因為兩書主要的對象不同。馬太福音的主要對象是猶太人,他們自從四百多年前亡國,被擄巴比倫後,一直寄居在外邦人當中,神不再與他的選民同在。但神曾藉著眾先知的話,應許將來必為他們興起一救贖主,就是彌賽亞(希伯來文字音)。馬太福音對猶太人的讀者指出,耶穌就是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給大衛王的後代約瑟,還沒有迎娶。她仍是個童女。但她從神的靈懷了孕。當約瑟發覺她未婚懷孕,便想休了她。正當他思想的時候,有天使夢中向他顯現,告訴他馬利亞的身孕是從聖靈來的,並叫他仍舊娶馬利亞為妻,還要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裏救出來。馬太福音更特別的指出,「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 122-23

為甚麼天使特別說,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呢?倘若你對中國人說,「神與你同在。」他馬上會說,「老兄,不要開玩笑,嚇死人啦!」孔老夫子不是教導我們,「敬鬼神而遠之」嗎?鬼當然離我們越遠越好,我們都怕鬼會害人的。我們都知道神是公義的,賞善罰惡的。我們當然希望神獎賞自己的善行,但要是神與我們在一起,就要好好考慮。因為害怕神越親近,就更容易發現我們每天生活行為,心思意念中的邪惡。要是降罰就大難臨頭,擔當不起了。所以還是保持一段距離好一點,免得神發現自己的毛病,或可說是罪吧。「敬而遠之」是個良策。過年過節拜拜他,免得神生氣。小時候,我家是拜拜的,廚房有位神叫「灶君」,年終時要拜拜他,因為傳說他年底要往玉皇大帝那里述職,稟報大帝他一年來在廚房聽到的東西。「灶君」一定聽到很多東西。婆婆生氣時在傭人面前罵媳婦,媳婦受了委屈在廚房埋怨婆婆,下人在廚房沒人聽見便加盬加醋的搬弄是非。平時說話不在意「灶君」在那裏聽,年終為灶君送行又怕他打壞報告,因此祭灶一定有碗糖心糯米湯丸。糖是用來甜甜他的心;糯米是用來粘著他嘴不要亂講話。其實人人都自知常常言語有過,背後說人非。誰不怕神與人同在太親近,萬一被神聽見就不妙了。犯罪的人最怕見官,因為法官會定罪懲罰。不要說法官,就算是警察也不想見到他。開快車,衝紅燈,車停下來就緊張,趕快想個藉口!總之法官也好,警察也好,都是敬而遠之為妙。但是猶太人認識他們的神。神有公義,但也有慈愛。他們知道他們亡國,被外邦人統治是因為他們違背了神的律法,離棄獨一真神去拜偶像假神。但他們知道神有豐盛的慈愛。神曾他們的祖先大衛立約,「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罸他們的罪孽。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不叫我的信實廢棄。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詩 8928-34)以色列人與列邦的民有甚麼不同呢?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與他們同在。(出 3316)四百多年亡國的經歷,神好像遠離他們。他們切切盼望彌賽亞的來臨。「以馬內利」是他們最大的安慰,是神實踐了他的應許。他們記得從摩西到大衞到列王,當他聽從神的時候,神與他們同在時的福音。神替他們爭戰,神是他們的力量,是他們的保障。

天使在夢中對約瑟說,「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 121)耶穌 Jesus Joshua 希臘文的寫法,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Yahweh is salvation) 在天使對約瑟的話中,我們知道耶穌的誕生,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把猶太人從羅馬政權下解放出來,而是要把百姓從罪中救贖出來。在路加福音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耶穌降生那夜,天使在曠野對牧羊人報佳音,「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為今天在大衞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 210-11)福音是為萬民的,不單是猶太人。救主 Savior 是把出人從罪中拯救出來,不是從羅馬的政權。他就是「主基督」Christ the Lord,他就是猶太人所等待的彌賽亞 Christ ,也是主Lord,這字一般是指神,也有用來指彌賽亞。那麼耶穌基督的降生,他在十字架上流血犠牲,他的復活勝過了死亡,對你我都有很大的關係。耶穌降生是為贖世人的罪。神是公義的法官,有罪的人當然怕法官會定罪,因此敬而遠之。但信耶穌的人,罪就得到赦免,可以享受神的慈愛。「以馬內利」,神與你們同在是福樂,不是懼怕。

聖經記載以色列有兩個王:一個是掃羅,另一個是大衞。掃羅被揀選作王時很謙卑,大有能力,為民眾喜愛。後來不聽神的話,自作主張,以至神的靈離開了他,他就被惡魔的靈打擾,胡亂行事,犯罪更深,離神越遠,以至在恐懼痛苦中死亡。大衞的一生都有不少過犯,但他懇切的求神赦罪。他一生追求渴望的是神與他同在。詩篇二十三篇是大衞的詩,是一篇我們很熟識的詩篇。大衞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 2346) 大衛不懼怕神,因為他知道他的罪已蒙神赦免,他以神與他同在為福樂,因為他知道神的慈愛永遠長存。

今天教會是神在新約裏的選民,神與教會同在就是教會的力量。遵守耶穌給我們的誡命和大使命,神就與我們同在。「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19-20) 人要稱耶穌的名為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是何等寶貴的應許。

*Statistics from The Washington Times Dec. 23, 2012 report.
There are 5.8 billion religiously affiliated adults out of a world population of 6.9 billion (84%)
Break down:
There are 2.2 billion Christian (32%);
1.6 billion Muslim (23%);
1 billion Hindus (15%)
500 million Buddhists (7%)
400 Million practice various religion (6%)


我信不足,求主幚助

張國昇牧師11/24/ 2013

鼓浪屿老教堂


我們都信有神,並且相信我們的神會看顧保守我們。但甚麼是信心呢?「信」大概可分作兩大類:理智上的信;和心底裏的信。理智的信限於頭腦,合邏輯的才可以信。發自內心的信不憑眼見,憑自己或別人的經歷去相信。這兩種的信心都不是盲目的。

馬可福音記載一個故事。耶穌帶了彼得,雅各和約翰上山。耶穌在山上顯出父独生子的榮光 (Shekinah-glory),屬神的榮耀。摩西和以利亞顯現與他們在一起。摩西和以利亞是代表舊約的律法與先知;耶穌和他的門徒正代表了新約的啓示。新舊約的啓示在這裏連繋起來。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認證了他是彌賽亞的身份。下山的時候,耶穌也給他們預先知道,他將要受死並復活。當耶穌和三個門徒下山到其餘門徒那裏,就看見他們被許多人圍著,並與文士和眾人辯論。耶穌上前問個究竟,原來其中有一個人,帶著他從小便被鬼附的兒子,到他的門徒面前求醫,但門徒沒有能力把鬼趕出來。耶穌就吩咐那人把孩子帶到他面前,就對孩子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923)孩子的父親立時含淚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幚助。」耶穌就斥責那汚鬼,汚鬼從孩子身上出來,孩子便得了醫治。

表面看來,只不過是耶穌醫病趕鬼的另一個行蹟,其實這個故事是關乎信心的問題。是指誰的信心呢?耶穌看著門徒和一班人在那裏辯論得火熱,沒有行動也沒有果效,就嗟嘆說,「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可 919)耶穌一定是想起摩西的世代,雖然看過神的大能和恩慈,仍是不信。當時的世代也是一樣,雖然看過耶穌行的神蹟,聽過他傳講天國的道理,仍是不信。現今的世代又怎樣?福音已廣傳,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甚至一些無神論和回教的國家,都慶祝聖誕節,也聽過耶穌的名字,但仍是不信!還拿神來作辯論的題目。科學不能證明有神,神就不存在吗?世界有這麼多的苦難,又有這麼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神是否死了?保羅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籍著所造之物,就可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郤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 119-22)保羅所形容的,就是現今的世代!誰不相信有神?中國自古以來,都相信舉頭三尺有神靈。人生在急難絕望的時候就會喊天!現今世代給科學沖昏了腦袋,以為不可證實的就不可信。科學當然不能證實有神; 以有限的科學怎能證實無限的神?!但不要自欺,不信有神不等於神不存在。不過我勸告世人,就算不信也不要辱罵神,不要為自己積蓄神的忿怒。

讓我們看看這孩子父親的信心。父親對耶穌說,「你若能作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幚助我們。」(可 922)他沒有信心真的相信耶穌「能」作甚麼,只知道耶穌有愛和憐憫。耶穌對孩子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在原文聖經,耶穌的話帶有輕輕責備的語氣,「你說,你若能作,是甚麼意思!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耶穌的意思是說:問題不是我能不能,而是在你信不信!耶穌說,在信的人,凡事神都能作。這不是個神學上用來討論的題目,這是耶穌告诉他的一個事實。我們再看下去,看到馬可福音十一章,耶穌和門徒從伯大利出來,看見一棵無花果樹,只有葉子,不結果子,就咒詛那樹。第二天早晨,耶穌和門徒又經過那裏,見無花果樹已经枯乾。門徒就告訴耶穌,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裏。他若心裏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 1122-24)當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時,耶穌是很認真的,他不會撒謊。我們當然也不會試探神,禱告求神把山移開給我們看,山移了對我們也沒有甚麼好處。不過在聖徒實際生活上,為甚麼我們為找工作禱告,禱告很久也沒有消息?為甚麼我們生病,誠懇的禱告好多次,也沒有好轉?是不是我們沒有信心呢?也許是!我們一邊禱告,一面懷疑,神是否「能」作甚麼,就好像那孩子的父親一樣。不要懷疑神能不能作,先要看我們能不能信。聖經的小字寫著,有古卷說這孩子的父親立時流淚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幚助。」原文的意思不是要耶穌增加他的信心,而是幚助他的不信。英文是翻作,「我信,求你幚助我的不信。」幚助這個字與廿二節的用字是相同的。他流淚因為他知道在耶穌面前,不是因他信心剛強,也沒有甚麼值得可誇的好處,就是這樣,照他的本相,是一個信心不足的懷疑者在主面前,求耶穌憐憫幚助。Just as I am, a doubter, but help me, Jesus! 不過他現在已認,耶穌是神,耶穌能。一個罪人悔改也是一樣,照着自已的本相到耶穌面前來,無善可陳。正如那古典的聖詩說:Just as I am, without one plea!不是因信心比别人强,比別人好,積存了更多的功德善果; 而是相信耶稣能赦罪,使相信的人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我們禱告的信心也當有這樣的根基,不是要看自己的信心是否大到能移山,而是相信神能成就我們所求助於他的一切事。不論是為前途,找工作,或是為病痛,健康求告神,都不是去指教神怎樣应允我們的禱告,而是相信神能,也相信神有他的主權,有他的時間,雖然我們暫時看不清楚,還是相信他的旨意是最美好的,他必成就關乎我們的事。

最後門徒問耶穌,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這個鬼呢?耶穌回答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可 929)禱告也是信心的操練。別以為門徒就比跟隨耶穌的羣眾更有信心,更屬靈。牧師,執事,長老,主日學老師也不一定比其他的信徒更有信心。我們都是在作主工,但也不見得都有果效。教會的靈長常常對會友說,我為你禱告;或說我們把教會的事工交託給神。但轉過來又自己作了結論:這個會友的病不會好轉的啦,因為我是醫生。你怎樣知道神不能?或莽言判斷, 這個事工不會有果效的,因為人數那麼少。你又怎能知道神不會用這少数一群人,去成為很多人的祝福呢?耶穌回答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也是信心的表示,我們這一群屬神的人,服事神的人,是不是真的用禱告交託給神後,就相信神「能」呢?還是仍然繼續替自己,也替神去擔心?我們不是要求神増加我們的信心比別人都強一倍,而是求神給我們單純的信心去相信「神能」。



Monday, October 28, 2013

雅各这一窍

(根据郭弟兄10月27日主日证道“凯旋”改写)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有两个人都凯旋,一样得胜归家。一个人只被轻描淡写一句话: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 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以诺共活了三百六十五岁。以诺与 神同行, 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创5:24)另一个人雅各,不但在“创世纪”大半篇幅中记载,而且涵盖整本圣经。时至今日,他的子孙还在主导并且搅扰着整个人类历史。

雅各一生两次被上帝的使者中途拦路指点迷津,都是因为他脑袋“灌水”,虽然十窍通了九窍,却还有“一窍不通”。第一次是逃避哥哥以扫报复杀机,夜宿旷野路斯,上帝托梦给他,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意味着十字架的道路是唯一的选择。耶和華上帝重申对他爷亞伯拉罕的应许。雅各的灵魂苏醒以后回应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雅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窍通了。另一次是发生在20年后,雅各领受祝福,从母舅加岳父那里满载而归,却面对困难重重;他力挽狂澜却无所适从。上帝的使者亲临,以摔跤和使他瘸腿为试练。雅各的那一窍再通,绝对不能放弃上帝的祝福!

旅游的人们特别喜欢旷野繁星的明亮与接近。对于浪迹天涯的雅各,那晚肯定格外孤独和寂寞:自己追求并且竭力要抓住的东西,尽在眨眼之间付之东流:父亲以撒的祝福瞬间归于虚空;母亲的疼爱远隔天涯;兄弟的追杀影同行随;前面的道路曲折漫长。他有说不出来的盼望:有谁能在旷野为他开道路?有谁可在沙漠帮他开江河?那个莫名其妙的梦让他的灵魂苏醒了: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 人是棋子,上帝是棋手;人是迷途的羊,上帝是好牧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上帝计划中的一步。

1. 不同世界观的那一窍
亞伯拉罕家族以牧羊为生,上帝藉他們牧羊的工作使他們富足起來。(25) 上帝的選民靠牧養牲畜或耕種生活。牧羊是積極性和生產性的職業,基督徒也按照上帝最初的吩咐,从事创造性的行业。他的哥哥以掃却善於打獵,常在田野。他喜欢这種殺害奪取的行当,是維持生活?还是一種娛樂?

雅各却喜欢安靜,常住在帳棚裡默想上帝的应许和祝福,渴望得着那些好像原来不属于自己的福分。他的业余爱好是烹調:紅豆湯是他在炎热时节的拿手小吃。他哥以掃興趣煮野味,烧烤应该是好手。多吃肥甘葷食的父亲以撒,可能早已视网膜动脉硬化,或者眼睛白内障,老眼昏花甚至已经失明。

好像当今时代的人们,业余生活不是打麻将就是跳舞。二十多年来的中国人,戏称“十亿人民八亿赌,还有两亿在跳舞,不赌不跳的是二百五。”只有少数基督徒常常聚会,学习圣经,改变自己,在世上作光作盐。他们成为“异类”,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为打击“非法聚会”的对象,官员揽财的“猎物”。

今天教会也有两组雅各传人:一是为主默想祷告,预备属灵饮食的牧者长执,查经团契带领人;二是有一帮善于管理饭食的执事和同工,善于制作家乡小吃的好像陈妈一家,都是雅各“煮红豆汤”的承传。我们不思想,不煮饭,干什么?好好领受,争取多多参与。马大和玛丽亚不同的事奉,要有智慧地安排。

2. 不同爱情观的那一窍
以掃四十歲的時候已经娶了外邦两房妻子,她们不同的信仰,文化和习俗搅乱了这个家。两个儿媳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裡愁煩。后来曉得他父親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又娶了以實瑪利的女兒为妻。此女虽属本族,但却是不蒙应许的人,还是门不当户不对。

雅各宁可终生打光棍,也绝不屈从以扫式的婚恋与情欲。主前2006年出生的雅各,主前1929年逃到母舅拉班家的时候,已经77岁。大表妹利亚的眼睛没有神气,小表妹拉结却生得美貌俊秀。雅各爱拉结,愿为拉结的缘故为丈人家当7年义工。新媳妇入洞房,在那个时代可是没有什么“花烛”夜,更不可能有“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那一幕。黑灯瞎火的,雅各把忍耐珍藏了70多年的“童贞”,烈火干材般地献给了深爱的女人…… 到了早晨,雅各一看是利亞?!新娘被了包。悔恨和痛苦之心,可想而知。岳父大人却振振有词:大女兒還沒有給人,先把小女兒給人,在我們這地方沒有這規矩。进一步敲诈:你為這個滿了七日,我就把那個也給你,你再為他服事我七年。

3.利亞回應这一窍
错,错,错!莫,莫,莫!可是上帝绝对不会搞错。人的失误和巧计,偏爱与偏心,反应到上帝那里,上帝晓得摆平,上帝必让万事都来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雅各也與拉結同房,並且愛拉結勝似愛利亞,於是又服事了拉班七年。上帝見利亞失寵,就使他生育,拉結卻不生育。母以子贵,箭袋充满的人是有福的。利亞把头生儿子起名叫流便,就是有兒子的意思。首先知道說是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然后才希望如今我的丈夫必愛我。她又生了老二,坚信耶和華因為聽見我失寵,所以又賜給我這個兒子,於是給他起名叫西緬,就是“聽見”。显然,利亚依靠不了人,只有祷告上帝。三子起名叫利未,就是聯合的意思。又将老四起名叫猶大,就是讚美的意思。利亞一不做二不休,把使女悉帕給雅各為妾,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迦得,就是萬幸的意思;紧接着生了第二個兒子。利亞高兴地說:我有福啊!於是給他起名叫亞設,就是有福的意思。第五個兒子出生了,利亞存感恩的心說:神給了我價值,給他起名叫以薩迦,就是價值的意思。利亞领受了神賜的第六個兒子,与神同在的见证何等丰盛,她给六子起名西布倫,就是同住的意思。

利亚时时刻刻赞美上帝的恩典和祝福,而雅各所爱的爱人却是另有一番回应。

4. 愛妻拉結回應的那一窍
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他姐姐,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
雅各立马反应說: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豈能代替他作主呢?雅各虽然深爱拉结,无奈爱妻认识神的灵性极低,而理性特强。雅各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不迁就让步,他教育爱妻认识赐生命的神,创造天地的主;希望她晓得神与人的正确关系,绝不可以喧宾夺主,混淆是非。遗憾的是,拉结似是而非,自己做主“分别善恶”。当她的使女闢拉給雅各生了一個兒子。拉結說:神伸了我的冤,給他起名叫但,就是伸冤的意思。第二個兒子起名叫拿弗他利,就是相爭的意思。(创30)心里充满着“嫉妒”与“纷争”。等到自己生了约瑟,也不晓得神的顧念和應允,认为神只是要除去她的羞恥.就給他起名叫約瑟,就是增添的意思。意思想要耶和華再增添一個兒子。(创30

而拉結最后臨產甚是艱難(创35),將近於死,靈魂要走的時候,就給他兒子起名叫便俄尼(憂患之子,艱難之子,不幸),这是一个不愿意信靠神的人最后的哀鸣,甚至是一个无知的人,对神对儿子对以色列家的“咒诅”?!雅各又一次在重大问题上不迁就,他绝对不会按常人那样:遵照爱妻的生前遗嘱,将幺子取名什么“憂患之子,艱難之子,不幸”。雅各果断給他起名叫便雅憫,就是右手之子;好運的意思。

我们不免为拉结的死哀思!上帝为什么不让雅各的爱妻进应许之地?这之前她到底犯了什么不可饶恕之罪?创世纪31章讲述了拉结选择与争夺了什么绝对不应该的东西?雅各一家决定一同逃离回府,因为上帝的时候已到。當時拉班剪羊毛去了.拉結偷了他父親家中的神像。她设法把神像藏在駱駝的馱簍裡,坐在上頭,蒙骗父亲的搜查。拉结经历了上帝透过雅各的祝福与见证,这20年的福分和大爱,竟然没有感动这个被深爱的女人,更甭想她该说出“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这样的誓言。不可容忍的是,她还要把外邦偶像带进上帝的应许之地?!我们若不是坚信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哪敢相信在天家还能见到拉结的身影?

5.雅各心中有了最大“价值”这一窍

長子名分包含雙分地土,君王職分和祭司職分。祭司職任是將人帶給神,君王職任是將神帶給人。創世記啟示了長子名分能轉移給次子見證曾经有四例:從以掃轉移給雅各;(創二五22262934;)從謝拉轉移給法勒斯;(創三八2730;)從流便轉移給約瑟,犹大;(創四九34,代上五1;)以及從瑪拿西轉移給以法蓮。(創四八1220 。)

雅各不惜代价,甚至不擇手段要抓住并且取得上帝应许给长子的名分!可惜名正言顺该得长子名分的以扫却毫不在乎,为了一碗紅豆湯,把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创25:29-34
父亲以撒有些“贪食好酒”,眼睛虽然失明,心灵依然独通一窍,长子的名分是神赐给儿子的至宝。他以先知的名分宣告祝福,虽然此时“酒肉穿肠过” (創27),祝福的言语却句句传神旨:我兒的香氣如同耶和華賜福之田地的香氣一樣。願神賜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並許多五穀新酒。(他爱吃野味却赞美土地)願多民事奉你,多國跪拜你.願你作你弟兄的主,你母親的兒子向你跪拜.凡咒詛你的,願他受咒詛.為你祝福的,願他蒙福。

6.
惟有雲梯十架这一道
雅各对神对人的回应,是雅各醒悟的那时刻: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从今以后,他愿意住在耶和華的神殿中,直到永远。他的成功与得胜,在于他对神緊抓不放,窮追不捨;最后九九归一,不再流浪。他对神对人愛到底,追到底,賴到底,抓到底。无论對世界,對愛情,还是對上帝,纵然有过疏忽,过失,罪恶,过犯。然而有一点,他抓的是神的国和义,担当起男人,丈夫,家长,族长,先知的责任。故此,在人生的徘徊,危险,恐惧的关键时刻,上帝看重他,爱他爱到底。

归途的黑暗中,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見自己勝不過他,可怜他还在黑暗中继续搏斗和顽抗,就將他的大腿窩摸了一把,使他的大腿窩,正在摔跤的時候就扭了。上帝的使者說:天黎明了,容我去吧。言下之意好像要撇下他不管,让他继续瘸腿行走在世界。雅各的灵魂再度苏醒!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4-26)大腿不灵,手还是可以抓住的,与他一生的德行相称,只是心灵的苏醒,促使他恍然大悟,紧紧抓住这位成为人形的上帝,祷告也好,强求也好,耍奈也好,随你怎么说,就是抓住上帝不放。

何止雅各一个呢?那小寡婦路得也是这样抓住了;妓女喇合抓住了;曾经干过“賣淫嫖娼”的他瑪和猶大也都抓住了;“姦淫謀殺”的大衛抓住了;那个不要脸的撒瑪利亞的淫婦,竟然也抓住了;还有那伙人也是,他们扒人屋頂,抬癱子求醫​​治,一帮不像话的家伙;最不可理喻的是那个十字架上的強盜,马上要死了,怎么不学阿Q? 来一曲“我手掣钢鞭将你打”,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让众人喝一阵彩?他不,他偏偏转向那个被自己人离弃,羞辱,马上跟自己同样下场的“死刑犯”,说:耶稣,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他竟然承认这位救主,看见天国,也看见复活!

7.除此以外无别窍
雅各深知此道为独道!所以那人对雅各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创32:28)。有人把这句话谬解为上帝输给雅各?难道输者还能腾出手来摸雅各的大腿窩?难道赢的还要求输的祝福?雅各被表扬“得胜”,难道不是肯定他“紧紧抓住神,引人认识神,完全降服神”吗?!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2:17)君不信在天家得奖赏分量与质量应该不会是“平均主义”,也不可能“吃大锅饭”吧?
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启3:21)这里说的该不会是所有人都要跟万王之王一同挤在一个座位上吧?


在乎與不在乎我们的得胜与归家呢?從上往下是俯瞰,那是神的恩典與預定;從下往上是仰望,那是人的回應与决定。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提前1:5

Monday, October 21, 2013

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張國昇牧師

路得記是一個很美的故事。不過我們有沒有想到為甚麼聖經把路得記放在士師記和撒母耳記中間呢?上星期我們談及約書亞之後的那個世代,以色列人很快就離棄耶和華神去敬拜迦南地的外邦神,以至他們在宗教上和道德上極其敗壞。士師記結束的時候,最後一節聖經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 2125)就是他們忘記與他們立約的耶和華,厭棄神作他們的王,以至當時國家社會一片混亂。

心目中沒有神,無所畏懼是最可怕的。怕有神的審判,就不敢故意作惡。天不怕地不怕,就任意而行。以色列在這混亂的境況中渡過了三百五十多年。在這段黑暗的歷史將要結束時,神譲一缐曙光,帶給他的選民以色列末後的盼望。路得記是就是記載一個外邦女子,因她對耶和華的敬虔,以至 神的祝福臨到選民。從她的後裔,神為以色立一個地上的王----就是大衞王。接着路得記就是撒母耳記,書上所記載的就是以色列王國的開始,而且神要堅立大衞的王位,直到永遠。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名叫以利米勒。他帶著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離開神應許之猶大地,到外邦人摩押地去,就住在那裏,他的兒子也各娶了當地的摩押女子為妻。後來以利米勒和兩個兒子都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兒子。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在當時的環境是最可憐的。拿俄米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就決定起身回伯利恆。不過他不願意連累兩個兒婦,就想打發他們回娘家去另嫁新夫。兩個兒婦都捨不得離開婆婆,不過在現實的環境底下,其中一個媳婦俄珥巴就選擇回父家,另一個媳婦路得就堅決要跟隨婆婆拿俄米。拿俄米對路得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罷。」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那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於我。」(得 115-17

從路得這一番話,我們看到最主要的一點,不是他對婆婆的敬愛,而是他對耶和華的決志。外邦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各有不同功能,但大多數與生殖有關gods of fertility ,以牛犢代表他們的神。以色列的神卻不一樣,耶和華是唯一真神,不能用任何形象來代表。當神與以色列民在西乃山立約時, 亞倫縦容百姓,為他們造金牛犢代表神,神發怒要滅絕百姓,不與他們同去,摩西懇求神,「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麼?」(出 3316)以色列人與萬民有別,就是因為他們是分別為聖,敬拜耶和華神,宇宙萬有的主宰。當婆婆勸兒婦們回他們的父家,也是預定他們回去敬拜他們本地的神。因此當路得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時,他是決志去歸向依靠以色列的神。

路得怎樣認識耶和華神呢?一定是從拿俄米的生命見證。拿俄米愛她的兒婦是無私的愛。這時候她正是孤零零的寡婦,最需要人照顧服事她。但她心裏只為兒婦切想。這正是反映出神的愛。路得也學到了真神的愛,沒有把自己的幸福放在優先,她想到的是她的婆婆現在正需要她,她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 這樣無私的愛是難嗎?勉強的愛是難的,發自內心的愛就不是難的。基督徒是學基督的,但有時學得不完全,用帶著條件的愛與人相處,給教外的人看到了,反羞辱主的名。

路得不單投靠以色列的神,也遵守了耶和華律法上的一切吩咐。她依從婆婆的吩咐,作波阿斯的妻子。波阿斯的年紀比路得大多啦,可以作她的父親有餘。但耶和華的律法要求死人的妻要嫁給死人的至近親屬,生子為死人的產業留名。路得遵行耶和華的命令,不顧自己的所欲,盡了律法的義。波阿斯很受感動,對路得說,「女兒阿,願你蒙耶和華賜福,你末後的恩比先前更大,因為少年人無論貧富,你都沒有跟從。」(得 310)她把順從神的旨意放在笫一優先。其實波阿斯也不是至近的親屬,不過那一位更近的親屬不願意盡律法的本份,因為怕娶了路得為妻,將來或許對自己的產業有礙,就不願意赎了。他把看顧自己的產業比遵守神的律法誡命更重要。更是反映出波阿斯對神敬畏的心,及對以利米勒家無私的愛。美南浸信會每年聖誕節有記念慕迪拉Lottie Moon,的宣教奉獻。 是因為這位女子也是聽從了神的呼召,因愛中國,放棄了婚姻事業,將整個生命用無私的愛獻給中國。今天那個宣教奉獻每年支持三千多個全時間的海外宣教士傳福音給萬民。完全順服遵行神旨意是蒙福的,耶和華賜路得的後裔大衛作以色列王,她成為耶穌家譜其中一個的外邦女子。

路得從波阿斯得了兒子,婦人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得 414)路得記另一個主題思想就是救贖 Redemption和生命的改變 Transformation。拿俄米從孤苦零丁的境況下變為有近親環繞著的喜樂婆婆。從沒有指望的人生變為有福的女人。,路得從外邦女子變為神家裡的人,與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救贖直接有關聯。新約聖經一開始就記着,「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耶西生大衛王。」(太 115-6)正代表了救恩是因信和順服而來,外邦人也是因信稱義,成為神國的子民。神復興以色列,是因為他是個守約的神。「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路得因投靠耶和華,以利米勒的家得蒙救贖。新約的選民,也是因著信,得與神和好。保羅對外邦人說,「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有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興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郤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弗 211-13)這個救贖從路得依靠耶和華開始,直臨到萬邦。


20131020日星期日

Saturday, October 19, 2013

各人任意而行 (Everyone did as he saw fit)

跟着导游走“八卦”
Rev. Cheung    10/13/ 2013
Sermon Text: Judges 17:6
講道經文:士師記十七章六節
Scripture Reading: Romans 8:5-8;Gal.6:13
讀經:羅馬書八章五至八節; 加6:13
After Moses and Joshua there was no leader of like stature in Israel. For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following the death of Joshua Israel remained as a loose confederate. The book of Judges laments the frequent apostasy of Israel and demonstrates the covenant faithfulness and unfailing mercy of the Lord, The judges were led by the Spirit of the Lord to fight against the foreign powers that threatened to destroy God’s chosen people; and they claimed victory against all the odds.
What kind of parallels we can draw from the history of Israel and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The Church is the redeemed people;the spiritual descendants of Abraham. The church is the chosen people in the New Covenant sealed by the blood of Jesus Christ. After the Pentecost the Holy Spirit had led the Church in many battles to victory against persecution, corruption, and apostasy. Throughout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church history there were many periods of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against the Christian church. The church, empowered by the Holy Spirit, not only survived but flourished and became stronger under persecutions. There were ungodly individuals among the clergy and unholy union of the Church and the State throughout church history that brought shame and corruption to the body of Christ. The church also fell into apostasy many a time but the Holy Spirit brought revival and great reformation to the Church. The Church failed God by not following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but God is faithful in keeping His covenant with His Church. The Bible said, "If we are faithless, he will remain faithful, for he cannot disown himself." (2Tim. 2:13)
Let us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nation of Israel in this long period of Judges that spanned over 350 years. In beginning of the Book of Judges, it describes the initial success of Israel in occupying the Promised Land, but soon after the death of Joshua they failed God miserably. "Then the Israelites did evil in the eyes of the Lord and served the Baals. They forsook the Lord, the God of their fathers, who had brought them out of Egypt. They followed and worshipped various gods of the peoples around them. The provoked the Lord to anger because they forsook him and served Baal and Ashtoreths."(Judges 2:11-13)The first apostasy is compromising their faith by accepting the practices of the Canaanites. They did not drive out the Canaanites from the land as the Lord had told them to. They began intermingling with them in marriage and adopting their culture and their gods. It was not an issue of cultural exchange, neither was it an issue of inter-racial marriage. It was an issue of compromising in faith. The story of a Moab woman Ruth married to a Israelite Boaz is a beautiful story of inter-cultural and inter-racial marriage that greatly blessed by God.
Ruth was one of four gentile women named in the genealogy of Jesus Christ. This beautiful story began with Ruth's confession of faith that is often recited in Christian wedding ceremonies, as Ruth said to her mother -in- Law Naomi, “Don't urge me to leave you or to turn back from you. Where you go I will go, and where you stay I will stay. Your people will be my people and your God my God." (Ruth 1:16)The historical failure of Israel finds modern application for Christians. In considering marriage a Christian should guard against compromising in their faith in Christ. Paul had said, “Do not be yoked together with unbelievers.”(2Cor. 6:14) mainly emphasize the point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faith do not go the same direction in their life paths. It will make marriage life so much harder.
In reading through the Book of Judges one cannot fail to notice the recurrent comments on main problem of those days: “In those days Israel had no king; everyone did as he saw fit.”(Judges 17:6)The writer of Judges was not lamenting that Israel did not have an earthly king to rule over them,he was lamenting that Israel had rebelled against the lordship of God; refused to acknowledge the kingship of God in Israel established by the covenant at Sinai.
They sought the blessings of the gods of Canaan instead of the blessings from the Lord. Everyone did as he saw fit in their religious practice with little regard to God or others. They had no regard to God or others. There was a man named Micah from the hill country of Ephraim. His mother made image and idol with silver and put them in Micah's house.(Judges 17:4-5) Micah had a shrine and he made an ephod and some idols and installed one of his sons as his priest. Everyone did as he saw fit! It was wrong to make a shrine for idols in his house; he had no right to install his son as priest because he was not a Levite.  In doing what he saw fit he had gross disregard of the Law of Moses. Later when a Levite from Bethlehem came to Micah,he offered the Levite good money and benefits to be his family priest to make his religious practice more legitimate. Bethlehem was not one of the 48 designated levitical cities (Joshua 21); and this young Levites was out searching for a place to stay. Obviously the people of Israel were not taking care of the Levites as prescribed by the Law. This young Levite taking the priesthood as a pay job only as evident later when he was offered better benefits and prestige by the Danites, he left Micah and moved on. (Judges 18:18-20)Let us take a good look at Christians' attitude of worship and service. Do we worship and serve God with right attitude acknowledging Jesus as our Lord and King? Or do we take the 'Everyone can do as he sees fit' attitude and refuse to accept the Lordship of Jesus in our lives?
Then there was in those days the issue of moral corruption when everybody did as he saw fit. There is the story of a Levite from the hill country of Ephraim and his concubine. They were travelling and came to Gilbeah in Benjamin to spend a night.(Judges 19:15) an old man took them in his house. While they were enjoying themselves, some wicked men ponder on the door and demanded to have sex with the Levite. The Levite took his concubines and sent her out to them. They raped her till dawn and she died outside her master's door. This incidence brought the Israelites up in arms against the Benjamites; as a result almost the entire tribe of Benjamin was wiped out.
The standard of morality was set by God. When everyone did as he saw fit, no one was respecting God's Law. The standard of morality in the Western societies is based on the Bible. When the Supreme Court of our land decided to keep the Ten Commandments from being displayed in public schools and the school stopped teaching the Biblical principles of morality, we began to see a great change in the moral concept in the society. In these days there is no king in our land; everyone does as he sees fit! Breaking away from God's moral Law is equivalent to entangling oneself in sins. Doing things as one pleases is always a self-centered behavior in rebellion against God. Rejecting God’s moral law will lead us closer to falling into Satan's trap.  Falling into Satan's trap is never the way to experience true freedom. Jesus said, "If you hold to my teaching, you are really my disciples. Then you wi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John 8:31-32)Christians are set free by the truth but the Bible tells us true freedom is not the ability to do whatever to please ourselves. Paul said, “You, my brothers, were called to be free. But do not use your freedom to indulge the sinful nature; rather, serve one another in love.” (Galatians 5:13) To indulge in sinful nature sometimes means to do things as one pleases no regard to please God. Paul gave us an example, “Those who live according to the sinful nature have their minds set on what that nature desires; but those who l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have their minds set on the Spirit desires.” (Romans 8:5)  The history of Israel is a warning to the world today.

Lord’s Supper
1Corinthians 11:17-29

Wednesday, October 9, 2013

那時以色列沒有王

張國昇牧師 10/6/ 2013

各人任意而行, 各拜各的偶像
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開始的,也沒有人知道人類上古的歷史,因為上古之時,沒有文字記載。不過人是唯一有靈魂的活物,知道物質世界以外,必有神靈。因此人類的本性就是要尋根,那創造宇宙萬有的神,也願意人類知道自己的根源,就藉著大自然的啓示,把自己向人顯明。又藉著他所揀選的僕人摩西和眾先知,把神與人的關係寫下來,這就是聖經。聖經是神的啓示,並不是一本歷史或科學書,但它包括人類的歷史和科學的真理。雖然他的啓示在幾千年前已寫下來,但一點也沒有跟科學衝突。

聖經第一本書是創世記,神告訴我們宇宙和這個世界都是他創造的,而且人是他創造的高峯,因為人是神愛的對象。不過人被造後不久就犯罪,自尋死路。但神不願意世人死在罪中,便為人設下救恩。生命是寶貴的,罪的後果是死亡。是永遠與神分離,那麼嚴重。只有用生命去贖生命,才能免去死亡。神愛世人,他拯救世人免死亡的辦法就是以他兒子的生命,代替世人的罪死。他的方法是揀選一個敬虔的人,叫亞伯拉罕,應許他的後裔成為大國。亞伯拉罕的孫子以色列,帶著一家七十人,在埃及寄居。四百年後成為二百多萬人的大族,並且被迫在埃及為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西乃山神給他們律法典章,成為一神治國。神就是他們的王。

摩西死後,他的助手約書亞帶領他們進神應許的迦南地,要他們在列國見證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耶和華。「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諸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華。」(書 2431)但這個世代過去了,新的一代起來,他們不認識耶和華,就離棄真神去敬拜列國的假神偶像。耶和華把他們交在外邦人的手,他們被欺壓甚重的時候,就呼求耶和華,在神面前悔改。耶和華就興起士師,為他們爭戰,把他們從敵人手中拯救出來,得享太平。日子安逸後,又離棄真道去敬拜別神。神任憑他們,當他們落在苦難中呼求神時,神又為他們興起另一士師拯救他們。如此循環往復有七次之多。這段以色列人的歷史稱作「士師時代」,有三百五十多年之久(大概相等於中國商朝後期和周朝初期之間)。

士師記就是記載這段時期的民族史。當時以色列十二支派在迦南各自得地為業,彼此沒有很密切的聯繫。也沒有一個像摩西,或約書亞这样的領袖來帶領他們,所以每個支派都各行其道,可以說是一個很鬆馳的聯邦 loose confederate 。士師不是律法師,也不是律師,英文的翻譯 Judges 是不太合宜。以色列人離棄耶和華神,神容許外邦人去懲罰他們,是神對以色列人離道犯罪的審判。神興起時代的士師,是軍事領袖,施行神的拯救,並領他們歸回正道。士師的背後,神才是真正的審判官和拯救者。從西乃山開始,以色列是一個神治國。主耶和華神是他們的王。以色列人若接受神的王權,遵守他的律法,他們便會成為最蒙福的子民。摩西和約書亞臨終時都切切的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忘記耶和華是他們的神,是他們的王。不過士師記有一句出現很多次的話,就是,「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士 1761811912125)雖然好像指他們沒一個地上的王去統治他們,率領他們去爭戰,其實他們是厭棄耶和華作他們的王不肯順服天上的王。後來神為他們立一個王治理他們,不過他們要知道,地上的王是神的僕人,要按神的旨意去治理神的子民。中國人也知道這觀念,皇帝自命是「天子」,天是父,皇是子。皇帝的聖旨開句是「奉天命,皇帝召曰...」中國的皇帝承認自己得天下國權是奉天意𠄘受王的位分。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違命,不順從神,禍患就臨到他家。並且神把他廢掉,另立大衞為王。雖然大衞不是完全人,而且犯了大罪,但他必竟是敬畏神,完全順服神的人,神應許堅立他的國位,直到永遠。就是西乃山約裏應許的福與禍。

另一方面,士師記給我們看見,神是信實的,守約的神。以色列人不斷地違背神,為自己招來禍患,但當他們回轉,向神哀求,神仍是守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拯救他們。雖然日後士師時代結束時,以色列人厭棄耶和華作他們的王,要撒母耳為他們立地上的王,耶和華仍是應允了他們。而且因大衞王的順服,神揀選他,「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撒下 711-12)神實現對亞伯拉罕和大衞的約,是因為他們信,而且順服。彌賽亞來臨,生在大衞家,實現了神的國度,因為神應許亞伯拉罕,「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 2218
昔日摩西,約書亞,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成為自由自主的民族,并且進入迦南美地,得安息享平安。不過當以色列人離棄神時,就為仇敵所勝。但神沒有忘記他的選民。正如今天的教會,因耶穌的救贖,得以從罪之奴僕身份釋放出來,得以自由。當軟弱離開神的時候,會受到神的責打管教。但當我哀求神的時候,神就會施行拯救。信徒心裡尊敬基督為主為王時,就會過得勝的生活,因為聖靈引導並替我們爭戰,勝過一切仇敵,正如士師藉著神的靈拯救選民,為他們爭戰。

神是昔日,今日,直至永遠,永不改變的神。昔日在西乃山與以色列人立約,要他們按着律法去親近神,違背律法的則被剪除。士師記給我們看見,雖然以色列人屢次背道,神雖然是嚴厲,還是慈愛寬容,施行拯救把他們挽回,不讓外邦人把以色列人全然滅絕,因為神是守約的神。最諷刺的是,一千四百年後當神應許拯救世人的基督耶穌降臨時,猶太人的祭司和官長都不接受他,把他帶到巡撫彼拉多面前控告他,要把釘十字架。彼拉多對猶太人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麼。祭司長回答說,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約 1915-16)以色列人又一次厭棄神的兒子作他們的王。因為他們用自己的意思解釋律法,覺得很有權威,任憑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守摩西的律法。耶穌在十字架上,用他的寶血設立了新約。新約的選民,就是教會,也應當遵守主的命令。(太 2820)耶稣曾對門徒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 1415)耶穌把律法的真意解釋明白,教導聖徒怎樣愛神愛人。今天的信徒能籍着基督,可以坦然無懼的到神面前來,用心靈誠實去敬拜他。信耶穌的人是承認耶穌作主作王的人。不過今天的信徒,也會像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不讓耶穌作他們的王,各人愛偏行己路,任意而行。倘若基督徒心中沒有王,就是自己要作王。各人任意而行時,就必失敗遭殃,以至招來苦惱。基督是教會的頭,倘若教會不順從基督,用屬世的手段,憑人的計劃行事,一定軟弱無能。不但不能結果榮耀神,而且失去見證,被教外人耻笑,羞辱神的名。


昔日神的靈藉着士師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困擾,得享太平;今日的信徒,在生活上失敗跌倒時,也可以向神呼求,再讓主耶穌在生命中作主作王,聖靈也會同樣施行拯救,便能從新得力,過得勝的生活,因為神的信實永不改變。我們縦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2Tim. 2:13)

Monday, October 7, 2013

10月主日崇拜信息预告 (October Sermon Titles)

得人如得鱼
Cover封面: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Memory Verse 金句:「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都沒有。(羅馬書 310-12

Oct. 62013
Sermon Titlein those days Israel had no king
講道經文: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
Sermon TextJudges 17:6
講道經文:士師記 十七章六節
Scripture Reading :  Judges 2:7-8;10-11
讀經: 士 27-810-11

Oct.132013
Sermon Title Everyone did as he saw fit
講道題目:各人任意而行
Sermon Text Judges 2125
講道經文 : 士師記廿一章廿五節
Scripture Reading Romans 126-32
謮經: 羅馬書一章廿六至卅二節。

Oct.20 ,2013
Sermon Title Your God is my God
講道題目: 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Sermon Text Ruth 1:16
講道經文 : 路得記一章十六節
Scripture Reading : Ruth 1:16-17
讀經:路得記一章十六至十七節

Oct. 27, 2013
Speaker:  Ben Guo
講員:郭奔流弟兄
講道題目: 凯旋
Sermon Text Gen 32:28
講道經文 : 创3228
Scripture Reading : Gen 2810-19
讀經:2810-19

November Sermon Titles

cover: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923
Memory verse 金句:「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羅馬書 33

11/3 Guest Speaker 未定

11/10. Guest Speaker ;Brian Rasco

11/17  Guest Speaker 羅牧師

11/24/2013

Sermon Title : help me overcome my unbelief
講道題目:我信不足
Sermon Text : Mark 9:23
講道經文:馬可福音九章廿三節
Scripture Reading : Romans 3:3-6

讀經 : 羅馬書三章三至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