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day, September 14, 2015
认定真理与美丽人生
![]() |
梁斐生证道,许美恩英文翻译 |
![]() |
百名弟兄姐妹和朋友接受造就 |
梁斐生博士畢業於加拿大亞省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退休前任職於加拿大國防部,負責國防太空、通訊衛星、反飛彈防禦及核子幅射研究與發展等工作。
梁博士於1991 年榮獲加拿大國防部特殊貢獻獎並於1996 年榮獲北大西洋公約(NATO)航太諮詢委員會貢獻獎。他曾以加拿大首席代表身份參加國防太空科技發展委員會,西方國家高科技產品管制(COCOM)委員會,以及北大西洋公約國 四個科技發展委員會的工作。
梁博士於2003 年提早退休,曾任美國基督徒使者協會董事會主席,現任加拿大中國信徒佈道會董事,經常被邀請到世界各地主持聚會及專題講座。他對國際時事及聖經預言甚有研究,著有《真金不怕洪爐火》、《常勝兵法》、《從聖經揭開動盪世代的奧秘》等書籍。
Sunday, September 13, 2015
梁斐生博士在海德公园布道
2015年9月11日至13日,知名神仆梁斐生博士 Dr. David Liang在海德公园浸信会
举行三天布道和信仰讲座,讲题:科学与信仰,个人佈道, 国际时事及圣经预言,
造就了百名奥斯汀地区各教会基督徒和慕道友。
梁斐生博士曾任职于加国国防部,主持国防太空,通讯卫星, 反飞弹防御, 及核子幅射
研究与发展工作。 1991年曾荣获加拿大国防部特殊贡献奖。1996年荣获北大西洋
公约国航太諮询委员会贡献奖。 曾以加国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国防太空科技发展委员会,
西方国家高科技产品管制(COCOM)委员会,反飞弹防御发展以及北大西洋公约国
(NATO)四个科技发展委员会的工作。 于2003年提早退休. 现任加拿大中国信徒
佈道会董事,曾任美国基督徒使者协会董事会主席。 经常被邀请到世界各地主领聚会
及专题讲座。著有《真金不怕洪炉火》、《常胜兵法》等书籍。
![]() |
9月12日在石矿湖教会学校讲座:个人布道,国际时事及圣经预言 |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15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
張國昇牧師 9/6/15
![]() |
荆行健弟兄分享暑期青少年台湾原住民差传信息 |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我不能教人甚麼,我只能使他們好好去思想。」
"I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I can only make them think." (Socrates ?470-399BC)
保羅在以弗所書的開始,描寫一些很值得世人去思考的事,也是他親自經歷领受的。我想最好的講章不是長篇大論的發表個人意見,或傳授知識,而是把一些有關的資料,提供出來引人思考。最美好的演講,最充實的內容,人聽了很快就忘掉。因此最美的文體可算是詩歌:用短少簡結的詞語,扣動人的心靈去思想。經過思想理解,結論會容易記住,領悟,接受。
以弗所書是一本教會傳讀的書信。有些古卷在一章一節沒「以弗所」這個字,可見此信不一定是给指定的教會。因此其內容也和其他保羅書信有點不同,以弗所書沒有針對任何教義的錯誤,或教會的異端離道。以弗所書主要目的是擴大信徒信心的視野,叫他們明白神更高的旨意,讓他們體會到神對教會更高的目標和期望。在第一章,保羅描寫神永恆的旨意是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同歸於一(弗1:10)並使神的榮耀得着稱讚。(弗1:14)神成就他的計劃是從信徒的蒙恩,得救贖開始。
第二章的開始是描寫信徒從前在道德和靈命上的光景。保羅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這是一張很醜陋的圖畫。Death is ugly! 死亡本來就是醜陋難看的。我第一次看到死人就是在解剖枱上的屍体。苍白僵硬,有點神秘可怕。我以前連鷄都没有殺過一隻,要我拿起刀來割在人體上,有點猶豫躊躇。可是割下去,死人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是解剖課,不是要找出死因,那是驗屍官的工作範圍。我們看電視節目CSI 的兇殺案,死於非命的臉都是很可怕的。保羅對猶太的信徒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2:1)過犯罪惡是死因,肯定是比任何死因更可怕!保羅繼續描繪一幅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圖畫:那幅圖畫是一個人被魔鬼牽着鼻子走,是麻木的,沒有反抗能力。旁邊有一羣人,也是被魔鬼牽着鼻子走的,好像行屍走肉一般。The walking dead!保羅不是針對任何人來講,他說我們 all of us 就是所有的人,猶太人,外邦人,從前都是在這行列中,放縦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這種生活慣了,也就麻木了,對神的警告和呼召一點都沒有反應。我們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弗2:3)We were by nature object of wrath. 英文翻譯得好,by nature, 按着我們的本性是招神忿怒的!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真是一個很可怕的光景。然而 神既有豐富的憐憫. 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4:4-5)那是一個極強烈的對比,也是一幅極美的圖畫。不單是活的形象,而且是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這個「天上」不是有雲的藍天,也不是宇宙太空,這天上是指神所在的地方,The Heavenly realms。基督從死裏復活,現今坐在神的右邊,(弗1:20;羅8:34)我們蒙恩得救的人也與基督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得享受神賜的一切榮耀與豐盛。
我們讀以弗所書第一和第二章,不難找出保羅着重的詞語。第一章3-14節在希臘文是一長句,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基督裏」 “In Christ”, 一詞。 這個詞在這兩章裏用了十二次。基督是神永恆計劃的中心。聖徒的蒙揀選,被救贖,得基業,有盼望,都是在基督裏成就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救恩是人得榮耀盼望的開始。這救恩完全是神的作為,不是出於人的行為,是神在基督裏白白的賜給世人。世人因信耶穌就被神稱義了。這段經文中,我們可找到另一組保羅用來強調相對的用語:「從前,那時 」和「如今」。從前你們是死在罪惡過犯中,順着今世的風俗,好像行屍走肉,過着沒有指望麻木的生活;如今活過來與基督在天上同得榮耀。你們從前是外邦人,與基督無關,在神應許的諸約上是外人,是遠離神,沒有指望的;如今靠着耶穌的血,已經得以與神親近。如今「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弗2:19)
靠着基督耶穌的寶血,外邦人和猶太人兩下都歸為一,與神和好了。所以保羅用「我們」來描寫一切在新約裏同蒙應許的信徒,並沒有猶太人,外邦人之別了。「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弗2:10)「工作」原文有「藝術品」"a work of arts" 的意思。不是孩子亂畫的圖案,是神的藝術作品。藝術家的作品與機械產品大有分別。畫家徐悲鴻畫馬,每一隻馬都有不同的神氣,也沒有一隻馬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藝術品是要花上很多心血才完成的,所以每一樣的藝術品都有它的特殊價值。機器產品可以大量生產,都是一模一樣的,生產越多越便宜。我們原是他的工作,是神的精心創作,在基督裏造成的。這個「造」字原文是 “ktizo” ,與羅馬書1:20「自從造 “ktisis”天地以來⋯」那個「造」是同一個字根,指創造。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 .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 5:17)我們是神新造的藝術原裝本 We are God's new creation—a piece of original work of arts. 是有特殊價值得,不是叫人因此而驕傲,而是叫人不可軽看神賦予他的價值。這個新人跟從前死在罪惡過犯的舊人差別太大了。這個新造的人是活的,能回應神呼召的!神在基督裏從新創造我們,「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行善」,不是指作慈善 benevolence, 也不是說人得贖只是為了做善事。這是與新生命有關的行為,正如「要脫去行為上的舊人⋯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4)The new self is created to be like God in true righteousness and holiness. 這新生命活出來的就是善。這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與以上(第一章)所述的神揀選救贖計劃很有關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4)這樣的生命行出來的,叫神的榮耀得着稱讚,也就是神在選民身上的旨意。
以弗所書是一本教會傳讀的書信。有些古卷在一章一節沒「以弗所」這個字,可見此信不一定是给指定的教會。因此其內容也和其他保羅書信有點不同,以弗所書沒有針對任何教義的錯誤,或教會的異端離道。以弗所書主要目的是擴大信徒信心的視野,叫他們明白神更高的旨意,讓他們體會到神對教會更高的目標和期望。在第一章,保羅描寫神永恆的旨意是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同歸於一(弗1:10)並使神的榮耀得着稱讚。(弗1:14)神成就他的計劃是從信徒的蒙恩,得救贖開始。
第二章的開始是描寫信徒從前在道德和靈命上的光景。保羅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這是一張很醜陋的圖畫。Death is ugly! 死亡本來就是醜陋難看的。我第一次看到死人就是在解剖枱上的屍体。苍白僵硬,有點神秘可怕。我以前連鷄都没有殺過一隻,要我拿起刀來割在人體上,有點猶豫躊躇。可是割下去,死人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是解剖課,不是要找出死因,那是驗屍官的工作範圍。我們看電視節目CSI 的兇殺案,死於非命的臉都是很可怕的。保羅對猶太的信徒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2:1)過犯罪惡是死因,肯定是比任何死因更可怕!保羅繼續描繪一幅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圖畫:那幅圖畫是一個人被魔鬼牽着鼻子走,是麻木的,沒有反抗能力。旁邊有一羣人,也是被魔鬼牽着鼻子走的,好像行屍走肉一般。The walking dead!保羅不是針對任何人來講,他說我們 all of us 就是所有的人,猶太人,外邦人,從前都是在這行列中,放縦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這種生活慣了,也就麻木了,對神的警告和呼召一點都沒有反應。我們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弗2:3)We were by nature object of wrath. 英文翻譯得好,by nature, 按着我們的本性是招神忿怒的!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真是一個很可怕的光景。然而 神既有豐富的憐憫. 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4:4-5)那是一個極強烈的對比,也是一幅極美的圖畫。不單是活的形象,而且是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這個「天上」不是有雲的藍天,也不是宇宙太空,這天上是指神所在的地方,The Heavenly realms。基督從死裏復活,現今坐在神的右邊,(弗1:20;羅8:34)我們蒙恩得救的人也與基督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得享受神賜的一切榮耀與豐盛。
我們讀以弗所書第一和第二章,不難找出保羅着重的詞語。第一章3-14節在希臘文是一長句,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基督裏」 “In Christ”, 一詞。 這個詞在這兩章裏用了十二次。基督是神永恆計劃的中心。聖徒的蒙揀選,被救贖,得基業,有盼望,都是在基督裏成就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救恩是人得榮耀盼望的開始。這救恩完全是神的作為,不是出於人的行為,是神在基督裏白白的賜給世人。世人因信耶穌就被神稱義了。這段經文中,我們可找到另一組保羅用來強調相對的用語:「從前,那時 」和「如今」。從前你們是死在罪惡過犯中,順着今世的風俗,好像行屍走肉,過着沒有指望麻木的生活;如今活過來與基督在天上同得榮耀。你們從前是外邦人,與基督無關,在神應許的諸約上是外人,是遠離神,沒有指望的;如今靠着耶穌的血,已經得以與神親近。如今「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弗2:19)
靠着基督耶穌的寶血,外邦人和猶太人兩下都歸為一,與神和好了。所以保羅用「我們」來描寫一切在新約裏同蒙應許的信徒,並沒有猶太人,外邦人之別了。「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弗2:10)「工作」原文有「藝術品」"a work of arts" 的意思。不是孩子亂畫的圖案,是神的藝術作品。藝術家的作品與機械產品大有分別。畫家徐悲鴻畫馬,每一隻馬都有不同的神氣,也沒有一隻馬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藝術品是要花上很多心血才完成的,所以每一樣的藝術品都有它的特殊價值。機器產品可以大量生產,都是一模一樣的,生產越多越便宜。我們原是他的工作,是神的精心創作,在基督裏造成的。這個「造」字原文是 “ktizo” ,與羅馬書1:20「自從造 “ktisis”天地以來⋯」那個「造」是同一個字根,指創造。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 .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 5:17)我們是神新造的藝術原裝本 We are God's new creation—a piece of original work of arts. 是有特殊價值得,不是叫人因此而驕傲,而是叫人不可軽看神賦予他的價值。這個新人跟從前死在罪惡過犯的舊人差別太大了。這個新造的人是活的,能回應神呼召的!神在基督裏從新創造我們,「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行善」,不是指作慈善 benevolence, 也不是說人得贖只是為了做善事。這是與新生命有關的行為,正如「要脫去行為上的舊人⋯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4)The new self is created to be like God in true righteousness and holiness. 這新生命活出來的就是善。這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與以上(第一章)所述的神揀選救贖計劃很有關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4)這樣的生命行出來的,叫神的榮耀得着稱讚,也就是神在選民身上的旨意。
你從以弗所書第一,二章中,有没有看到神永恆的目的和恩典?你的視野有沒有擴張,看見神的救恩,和他在選民身上要成就的美旨?你從鏡子裏看見的是「那時」的你,還是「如今」神的精工傑作呢?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15
所以你們要去
![]() |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
張國昇牧師 8/30/15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
牧師講道的題目具有吸引力。信徒聽完道回應說,講得好,講得有理,好,我們去!牧師必定很開心,今天講道有回應,成功了!不過信徒會馬上跟着問,牧師,我們去那裡阿?問得有道理,牧師不告訴他們往哪裡去,今天晚上他們就肯定睡不着覺!首先,「萬民」不是一個地方,你不能買張機票,飛到「萬民」那裡。其實你就在「萬民」之中。耶穌講這句話是有策略的。讓我們先看看怎樣去遵從耶穌的吩咐。
耶穌的策略是從門徒被召時開始。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彼得和安得烈兄弟兩人,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耶穌要教他們一個新的打魚方法。他們立刻捨了網,跟從了耶穌。從那天起,二十四小時都跟在耶穌身旁。耶穌的言行,一舉一動,都天天學習。聽到喻言,不明白就問個清楚。他們要「去」之前,那段學習的時間很重要。學基督跟去神學院修課不一樣,因為學基督不是學教義教條,而是學習與主同行的密切關係,與耶穌交往多時,就會懂得主的心意。時機成熟了,耶穌就差門徒出去,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中去傳天國的道理。這時他們聽過耶穌怎樣教訓人,看過耶穌醫病趕鬼,行神蹟奇事。經過一段時間與主同行,现在他們所認識的主,不是只聽回來的,而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今天耶穌不在這個世界行走,跟隨耶穌的人,更要重視每天讀經靈修的時間,養成一個良好的與神交通的習慣,每天实实在在地經歷主的同在,這是「去」之前最重要的一步。
耶穌在約翰福音8:32 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真理和自由是直接關連的。認識真理的人,就是從罪釋放出來得真自由的人,能使用那真自由去作神順命的兒女。得真自由的人,也就是主已給他力量,能脫離不潔淨的罪,去過聖潔的生活。跟隨耶穌的人,生命要聖潔才能有效的「去」作主工。我不是說過,我們是身在「萬民」裏嗎,我們每天都是「去」為萬民中作見証。不潔淨的行為,污穢的言語,只會羞辱主的名。另一方面,耶穌所講的道和聖經一切的話語,都是真理。真理能使我們分辨是非,辨別真假,認出異端。彼得對信徒說,「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滅亡。」(彼後 2:1)倘若沒有好好認識真理就「去」,恐怕就如耶穌所指責的法利賽人,把傳統當真理去教導人,像瞎子領瞎子一樣,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裏。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理,自己才不會被異端邪教迷惑。今天傳異端的都是引人「入教」;不是傳真理,叫人得救恩。就好像耶穌指责當時那些傳猶太教的師傅,「⋯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更加倍。」(太 23:15)。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
牧師講道的題目具有吸引力。信徒聽完道回應說,講得好,講得有理,好,我們去!牧師必定很開心,今天講道有回應,成功了!不過信徒會馬上跟着問,牧師,我們去那裡阿?問得有道理,牧師不告訴他們往哪裡去,今天晚上他們就肯定睡不着覺!首先,「萬民」不是一個地方,你不能買張機票,飛到「萬民」那裡。其實你就在「萬民」之中。耶穌講這句話是有策略的。讓我們先看看怎樣去遵從耶穌的吩咐。
耶穌的策略是從門徒被召時開始。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彼得和安得烈兄弟兩人,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耶穌要教他們一個新的打魚方法。他們立刻捨了網,跟從了耶穌。從那天起,二十四小時都跟在耶穌身旁。耶穌的言行,一舉一動,都天天學習。聽到喻言,不明白就問個清楚。他們要「去」之前,那段學習的時間很重要。學基督跟去神學院修課不一樣,因為學基督不是學教義教條,而是學習與主同行的密切關係,與耶穌交往多時,就會懂得主的心意。時機成熟了,耶穌就差門徒出去,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中去傳天國的道理。這時他們聽過耶穌怎樣教訓人,看過耶穌醫病趕鬼,行神蹟奇事。經過一段時間與主同行,现在他們所認識的主,不是只聽回來的,而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今天耶穌不在這個世界行走,跟隨耶穌的人,更要重視每天讀經靈修的時間,養成一個良好的與神交通的習慣,每天实实在在地經歷主的同在,這是「去」之前最重要的一步。
耶穌在約翰福音8:32 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真理和自由是直接關連的。認識真理的人,就是從罪釋放出來得真自由的人,能使用那真自由去作神順命的兒女。得真自由的人,也就是主已給他力量,能脫離不潔淨的罪,去過聖潔的生活。跟隨耶穌的人,生命要聖潔才能有效的「去」作主工。我不是說過,我們是身在「萬民」裏嗎,我們每天都是「去」為萬民中作見証。不潔淨的行為,污穢的言語,只會羞辱主的名。另一方面,耶穌所講的道和聖經一切的話語,都是真理。真理能使我們分辨是非,辨別真假,認出異端。彼得對信徒說,「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滅亡。」(彼後 2:1)倘若沒有好好認識真理就「去」,恐怕就如耶穌所指責的法利賽人,把傳統當真理去教導人,像瞎子領瞎子一樣,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裏。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理,自己才不會被異端邪教迷惑。今天傳異端的都是引人「入教」;不是傳真理,叫人得救恩。就好像耶穌指责當時那些傳猶太教的師傅,「⋯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更加倍。」(太 23:15)。
耶穌給我們留下很多傳福音的榜樣。例如引導尼哥底母去領悟重生的道理;對撒瑪利亞婦人井旁談道等等。我們看到耶穌傳道,起碼有兩個特點:用愛心關懷;明白對方的需要。今天耶穌要我們去,使萬民作他的門徒,這萬民一定包括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生背境,不同的語言。保羅甘心作眾人的僕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 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然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甚麽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 無論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 9:20-22)保羅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愛人的靈魂,其他的小枝節不重要。好像早期來中國傳福音的西方宣教士,入鄉隨俗,穿中國衣服,吃中國的饅頭。我們到印度傳福音,就不吃牛肉吧,充其量回到三藩市再大吃一頓漢堡包。對猶太人和回教徒傳福音,就不要提及家鄉的梅菜豬肉多好吃。到泰國去傳福音,不論是為了減肥也好,為別的原因也好,吃素就好了。保羅說,「信心輭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輭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軽看不吃的人. 不吃的也不可論斷吃的人. 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羅 14:1-3)我們無論去甚麽地方,都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風俗,律法,和禁忌。保羅用「接納」這個字,按文意是接納這些「人」,並沒有說同意與不同意他們的做法。 “Accept him whose faith is weak.” (NIV); “Him that is weak in faith receive ye, ...”(KJV) 當時保羅想到的,可能是有些猶太教徒,擾亂加拉大教會,堅持他們守律法中的一些節期,按傳統一些吃喝的規矩。
今天社會講論的大標題,是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的人不一定有同性戀的傾向,只不過他們把道德,人權,法律,一併混在一起來推論,就認為同性婚姻合法才算是公平,他們也就以自己為神,去判斷公平或不公平。基督徒雖然不同意同性婚姻合法化,也不能接受他們的想法,但要「接納」這些「人」,因為他們也是神所愛的,基督也同樣為他們死了。正如耶穌要往加利利去,為了福音的原固,他特意經過撒瑪利亞,要跟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談道。耶穌不是贊同她從前有五個丈夫,現在又沒有結婚與另一男人同居。耶穌接納她,給他看見神的救恩。她信了,全村有很多人也信了。不要辯論,要接納信心輭弱的人,是為了天國福音的原故。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不管你是去上班,去購物商場,去教會,去海外的福音工場,都要帶着這個使命感去,使萬民作基督耶穌的門徒。你能不好好的裝備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