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5, 2016

基督徒的喜樂


张国昇牧师10/23/16

深秋依然留恋北国风光的大雁必有喜乐的理由
當我思想保羅對腓立比教會勸勉的話,我就想起傳道書來。傳道人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期. 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静默有時,言語有時...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放置在世人心裏。」(傳3:1-11)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這些情緒激動時,往往是不容易抑制。很多年前在香港,傭人休假時都喜歡去看電影,粵語長片,都是悲劇,被情所困,家家有本難念之經,看到涙流滿面,哭得一塌糊塗。我不喜歡看悲劇,為什麼要休息反折磨自己,浪費眼淚?要娛樂,就和孫輩看看卡通片吧。但有時也有麻煩Sometimes will get into trouble for laughing too loud. 哭有時,笑有時,而且要合宜,appropriate. 上週末我們在教會有一個安息禮拜,為要慶祝亦安小姐妹活出美麗的人生,但師母預先跟我說,像這様的安息禮拜,雖然不是哀悼,但也不是嬉笑的塲合。我們把頌讚歸與神,但失去一個至親的人心裏仍是傷心難過。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也有時。懷抱有時,...静默有時,...有時安慰的話,盡在不言中,只能用緊緊的擁抱來表達。

保羅說,與喜樂的人要同喜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就是說在人生的過程中,無論是親身的經歴,或是別人的經歷,你都嘗到痛苦,傷心,難過的事,不是每一天都可以笑得出來,但都可以安然渡過而得回喜樂。或許你有機會安慰別人;又或許你需要安慰,最重要的還是要用合宜的話,要知道得安慰的源頭。當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信徒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他是深知道喜樂的源頭。

喜樂不是情绪的產品。情緒激動時覺得很快樂,情緒低落時很快又不樂了。保羅喜樂的源頭是從認識真神的愛而來。他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基督徒不是沒有災難的人生。甚至信了耶穌以後會面臨更多苦難,但基督徒若認識真神的愛,就得着喜樂的秘訣。保羅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麽,是逼迫麼,是飢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麽,是刀劍麽。...然而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5-37

苦難,災禍肯定是不好受的,會使人傷心難過。但知道靠着愛我們的主,已經得勝有餘了,這個最終得勝的應許就是喜樂的原由。

有時人生中遇到一些難題,不知怎樣解決。美國人都很有自信,若失去自控的能力,對人生,對自信都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有學問,有才能,本來是自不凡的人物。偏偏公司請來一個不近人情的頂頭上司老闆,工作環境變成戰場,失去自控。為了吃飯,不幹又不成;要幹下去快會發神経病!但基督徒有喜樂的秘訣。基督徒的生命最重要的不是能「自控」,而是要願意讓「神控」。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虛。保羅說,「既是這樣,還有甚麽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31)乖僻的老闆也在神的掌控下,只管作自己的本份,喜樂自心底發出,因為知道萬事都是互相效力的。

人生也有失意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跟別人來比較而覺得不快樂。常常怨命問天:「為什麼」?為什麽同班同學事業一帆風順,自己却找不到理想的職業,又或者工作換來換去,一事無成!更難明白一些又古板又不善交際的男生,居然找到漂亮的女孩子,自己風流瀟灑,卻沒有人垂青。不要緊張,也不要苦惱。你有沒有聽過「耶和華以勒」這個字,就是耶和華神必豫備的意思。保羅說得好,「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衆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麽。」(羅8:32)就這句話就足夠加給我們心中的喜樂。神為你豫備的肯定最好的。你的工作可能不是那麽炫耀 glamourous,但省去很多壓力,可活得暢快,命長一點為主作見證。年青人找對象也不要着急,神會把合適的配偶帶到你面前。不一定是白馬王子,或是白雪公主。神要造一個配偶幫助男人,只要相配就是最美好的。

人生也有孤單的日子。所愛的人要與你分手,約會多年,以為是可托付終身,為什麼會移情別戀?結婚多年,為什麼要棄我而去?面對這樣的打擊,有些人會自咎,有些人也會指責對方的不義,但這些情緒只會引至憂鬱,怨恨和傷心。在這不由得你的環境下,又怎能喜樂,得回自我,正面的活下去呢?基督徒喜樂的秘訣是知道主瞭解我們心中的憂傷,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 13:5;申31:8)人生的道路,有時孤單難行,但主與我們同行,並不是孤單獨行的,他必拉着我們的手,走過死蔭的幽谷。有一首詩「腳印」描寫在人生最艱難的時日,為什麼砂土上只有一雙腳印,是否主丟棄了我。主說,孩子,那雙是我的腳印,是我背着你走。

過去兩個星期,在教會有好幾個喪禮和安息禮拜。會後人散,就發覺我們所愛的人不再回家了。父母失去兒女,心裏的空洞是沒辦法填補的。白頭人送黑頭人是最傷心的事;另一處境,晚年喪偶也是無法想像的空洞。據統計,晚年喪偶寡居的人,很多時都沒有勇氣或指望再活下去,不久也跟着離開世界去了。但基督徒應該不是這樣,因為我有一個標竿和指望,因為耶穌説,「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約11:25-26)信這話的人,雖然捨不得老伴先他而去,但知道分離是暫時的,將來在永恆裏都要復活。基督徒的婚姻本來就是一個盟約:願意二人成為一體,同心同行,為的是要以生命榮耀神,既然先走的配偶己跑完人生崎嶇艱苦的路,就當為他感谢神而喜樂。仍留在世上的一半,人生的標竿仍舊是不應改變,要為主而活到最後一分一秒,繼續以生命去榮耀神。有一首歌詞很美的詩歌叫「因他活着」:

「我奉一位復活主,他今在世活着;我知道他確活着,不管人怎麼說;我見他手施憐憫,我聞他安慰聲,每次當我需求他,他必答應。基督耶穌今天仍然活着!他與我談,他伴我走,人生窄路同過;我要傳掦救恩臨到萬民,你問我怎知主活着,因主活在我心。」

基督徒知道所事奉的主已復活,今天仍活在世上,就是喜樂的原由。正如保羅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籍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4-7


復活的主伴我們同走人生的路,就是基督喜樂的原由。我們活着是有指望的,因為有一天我們也要復活,在永恆裏與主同享褔樂。

基督徒的標竿


张国昇牧师 10/16/16

大江大海交界处的灯塔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華倫所寫的「標竿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 by Rick Warren)書的首頁就是一個問號「 我幹嘛活在世上?」What on earth am I here for?我相信全世界的人,在人生的某一階段都會問這個問題,被這問題煩惱的時候,就往往想從宗教或哲學去找答案。但華倫一開始就作個定論:你的存在不是關乎你!It is not about you. 人生的目的超越你個人,倘若你要知道為什麼活在世上,就先要從認識有神作開始. 就算世界最有名的無神論者羅素 Bertrand Russell ( a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 who won a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50) 亦曾這樣說,「除非你假設有個神,否則要談人生的目標是沒有意義的。」"Unless you assume a God, the question of life's purpose is meaningless." 正如華倫說,我們是因神的旨意而生,也是為他的目的而被造。"You were born by His purpose and for His purpose." 換言之,在神以外人生就沒有目標,活着就沒有意義。Apart from God there is no purpose or meaning in life. 很多人曾經思想過這句話,今天或許你也得好好去思想。免得浪費 了一生。

科學家發明一些工具都是有目的有用途的。也只有發明那工具的人才知道那工具的功能和用途。鐘錶是用來計時,固此發明它的人要設計他分秒都得準確,社會的一切運作就有秩序。計時的鐘錶目的不是要作計時炸彈的用途。同樣現代的手機除了通訊以外,還有很多用途,發明手機的工程師都把一切正確的用途都寫在說明書裡,但使用他來觸發路旁炸彈不是發明家的原意。 故意或無意的誤用那些工具的功能,會引起不良的後果,甚至會嚴重的傷害自己或別人。同樣人活着肯定是有價值和目的,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就不能活出真正的價值;朝着錯誤的人生目標走,還會自己受損,甚至傷害到別人。那麼要知道為什麼活在世上,就不再是個哲學問题,而是個很實際的生活。

倘若我們相信世界上有一個真神,而這個真神又是聖經中所説的那一位,那麽我們就不難找到我們人生的目的,因為聖經說,「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一概都是藉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西1:16)既然人類是神所創造的,世人的受造一定有個明確的目的,而且神也把造人的目的和旨意都寫在說明書𥚃,那本說明書就是聖經。要尋求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就得先看説明書。當我們明白我們受造是有神永恆的旨意,我們活着並非要神滿足我們慾望的所想所求,我們活着是要去滿足神的旨意。能脫離以自我為出發點的人生觀,就不會再問:我面對的人生應怎辦?我的目標,夢想,將來又怎樣?等類的問題。

世界沒有一件事情比知道神在人生命中的旨意更為寶貴;同樣,沒有一件東西能彌補人不明白神旨意的損失。因為神在人生命的旨意不在乎在這世界,因為他的旨意是永恆的旨意。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活着,不是為今生而活,而是為來生作凖備。在過去一個星期,在這教會就有四個安息禮拜:二個為不到三十歲的年青人和二個為八十多歲的長者。若一個人只為今生的夢想而活,或為要得着甚麼而耗上一生的精力,得到了又怎樣?因為得到的時候大概已到退休年齡,準備去渡過最後的人生。神給世人的標竿不是這樣。聖經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宇宙萬物的被造是為神的榮耀。人的被造也是為神的榮耀。神是預備與他按着自己形象而造的人在永恆中同享福祉。但人犯罪後又怎能與神同享永恆呢。又怎樣能榮耀神呢。

人的犯罪不能改變神造萬物的旨意;也不能破壞神起初創造人的目的和永恆的計劃。神有他救贖的計劃去完成他的旨意。「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希伯來書更指出「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來1:3)耶穌不但讓我們看見神的榮耀,也讓我們能藉著他得永生,認識神的旨意。人生活着的標竿,就是要榮耀神。不只在今生榮耀神,而是趁著還有今生,去作準備在永恆中榮耀讚美神。你今生活着若有永恆的指望,你人生的價值觀就會有很大的改變。能為神的榮耀而活,便是你人生能達到的最大的成就。

一個有永恆盼望的人生,目標就不會放在今生的成敗得失。我們要學基督,生命結出仁義的果子來,正如保羅說,要靠着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11)神看重的不是我們的功業(achievements)而是我們的品格,(Characters
神要我們放下一切屬世的纏,和今生的驕傲;要誇口的只在基督裏誇口。保羅在未認識耶穌之前,在屬世的事上可算是一個極成功,有才能的人物。不過他認識耶穌以後,生命绝然的改變,他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已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腓3:7-8)他竭力追求去認識基督,去效法基督。他承認,「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未認識耶穌之前,我們可能有很多遺憾的事情,被纏擾着,懊悔,甚至羞愧,抬不起頭來。保羅說,既然神在基督耶穌裏已經赦免了你,就應當放下,了結,done with!忘記背後,重新開始,努力奔跑前面的路,不要被過去的失敗或罪咎拖累着跑不動。


或許我們過去的成功也會成為我們事奉神的拦阻。成功往往使人驕傲,倚靠自己才能多過於依靠神,喜悅人的稱讚多於把稱讚歸與神,以至神得不到榮耀。保羅從自己的經歷也認識到這些危機,所以他勸勉弟兄們,這些也要忘記放下,因為基督徒的人生是有標竿的人生,那標竿就是要榮耀神,任何拦阻我們向着這標竿去跑的東西都要忘記放下,努力向着標标直跑,不要轉彎迷路,也不要打圈子,因為我們不是為今生的成敗得失而跑,乃是為來生永恆的奬賞而跑。

Sunday, October 16, 2016

敬送雅雅小妹荣归天家


雅雅的弟弟为姐姐诵读诗篇23: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雅雅的母亲(右)和老师高歌《奇异恩典》

我们亲爱的妹妹卡琳娜陈(Karinya Chen)于2016年102日星期天凌晨安息主怀。雅雅小妹靠着主的大能,已经与脊椎骨癌进行了五年抗争。期间收到教会,亲友和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卡琳娜所喜爱的歌唱家以及主内弟兄姐妹都曾经在床边为她演唱所喜爱的歌曲和圣诗。今天参加追思礼仪近500名亲友齐声高唱雅雅最喜爱的两首圣诗《我知道谁掌管明天》和《祷告》。

张牧师说:卡琳娜小妹过着讨主喜悦的生活,她的信心,爱心和盼望,激励着千万名基督徒“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根据雅雅母亲凯瑟琳的愿望,参加追思礼拜会的朋友和家人不穿黑色的哀悼服装,穿 Karinya最喜欢的颜色Tiffany蓝色。雅雅的朋友,老师和医师在会上分享和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和蒙恩见证。与会朋友纷纷为卡琳娜的母校Kirby Hall设立“Karinya Chen 奖学金” 奉献。

500名主内弟兄姐妹和亲友为雅雅送行

Wednesday, October 5, 2016

只求自己的益處



张国昇牧师   10/2/16

以愛心供應
腓立比書是一封感恩的信。保羅感謝腓立比教會在他缺乏的時候,不斷的以愛心供應他的所需。當時保羅被軟禁在羅馬,很掛念遠方的腓立比教會,同時也很感嘆他周圍的人都求自己的事,不求耶穌基督的事。在他身邊的提摩太,卻與众不同,保羅特別推蔫他,差他帶信息去腓立比,安慰他們的心。

自私之心,人人皆有。台灣到處都是廟宇,善男信女燒香拜佛,喃喃自語,大概是為自己求福求壽。求菩薩保佑自己家裏的人出入平安。鄰居嘛,平常都不太和氣,不在菩薩面前咒詛他們便算好了。同樣在美國到處都是教會,每星期三都有禱告會。是公禱會,大家開聲禱告:為教會聚會人數禱告,教會事工禱告,為會友的軟弱和難處禱告。禱告內容也離不開教會的圈子,都是求自己的事。

不信耶穌的人,我們能了解他們的思維。他們對今生來世的想法,與基督徒不一樣。他們對來生的盼望,其量只有輪迴的想法,只求能脫離地府閻王的刑罰。人能想到的辦法只有靠好行為,修功德,唸經拜佛,為親屬亡人求超生,為自己求得成正果。這都是求自己的事。在這種信仰觀念裏的思維,當然是很合理的。但保羅認為,基督徒既然是蒙恩得救的人,就不當只為自己的事來求。我不是說不為自己的事求,為自己的事求是很合理的。基督徒的行事為人,應當與所蒙的恩相稱。不是靠行為得救上天堂,而是基督徒的好行為會得到神和人的喜悅。既然我們是屬基督的人,就應該求基督耶穌的事。就是耶穌心裏面所思想,要成就的事。所以保羅說,你們要以基督的心為心。(腓2:5
若要以基督的心為心,首先要明白基督的心意,其次是要用正確的態度去行出基督的心意。基督對世人的心是十架犧牲的愛,誰信誰得救;基督對教會是肌膚之愛,教會是基督的身子。基督徒在教會是彼此作肢體的,那麼基督徒在教會的大家庭裏,又應當怎樣行呢?保羅說,「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 ,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2:1-2)保羅這裡強調的是彼比關懷,相愛合一的心志。勸勉,安慰,交通,和憐憫,都是用愛心發動的,都是為別人的好處,沒有存着自私的心。不是發自愛心的勸勉很容易便變成自高自大,充滿自義的教導,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不是出於真誠,不會体貼别人感情的話語 lack of sensitivity 用意雖然是安慰 ,但效果卻像挖瘡疤,使人越聽越難過。憐憫的心也像愛一樣,絕對不能裝假。裝假的憐憫便是虛偽,中國人有話說,貓哭老鼠假慈悲,是最惹人討厭的。愛人不可虛假,是學基督最基本的,也就是以基督的心為心了。
在教會裡彼此相愛配搭事奉,最寶貴是能和諧合一。教會同工若能同心禱告,順服聖靈的帶領,就能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了。心思意念相同,教會就能和諧合一,這就是基督對教會的心意。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這也是態度上的問題。能有不貪圖虛浮榮耀的心,就不會結黨爭權;能看別人比自己強就有慊讓的心。我們學基督也應是這樣。耶穌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學會基督溫柔謙卑的心,心境就能平靜安穩,弟兄間就沒有爭競,融會合一了。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的事。不是叫我們不顧自己的事,而是不要單單顧自己的事。就算是辦理自己的事,也處處為別人着想,以不傷害別人為原则,這也就是學基督愛人的心意

「以基督的心為心」不單是指學習基督愛人的心,也是指學習基督僕人的心志(The servant's heart). 好僕人的特色,第一就是忠心。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當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在那里受魔鬼的試探。魔鬼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界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當然魔鬼不一定能做到他應允的話,只不過是個騙局。但是多少基督徒看見世界的榮華富貴,就掉進魔鬼的網纙。但耶穌說,撒但退去罷 。因為經上記着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4:10)要認清楚敬拜事奉的對象,專一的,忠心地去事奉神。僕人服事的態度是要謙卑。聖經說,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 2:6-7
記得學生時代,在加拿大每年聖誕節都有個冬令會,為一班離開家園,孤單的大學生而設。我們大部分都是窮學生,不少從沒有聽過福音。一些年長的外國基督徒,在冰天雪地里開七八個小時的車送我們去。又有一對年長的中國醫生,太太是兒科主任醫師,先生是癌症研究專家,在當地都頗有名氣的。他們捲起衣袖,在廚房裏服事我們。這就是僕人的心志,不以那些粗重的工作為卑微,只用愛心默然的服侍。我信了主以後,也跟他們學個榜樣。當我也做了大夫的時,週末便去禮拜堂,掃地洗廁所。當耶穌被賣的那一夜,與門徒用最後的晚餐時。他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盒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洗腳是僕人做的工作,他對門徒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们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13:13-15


僕人另一個特色就是顺服。一個雇工不聽主人的命令,反倒常常跟主人辯駁頂嘴,就算他有天大才能,主人絕不會重用他,甚至要把他開除。寧可得一個聽命的僕人,慢慢的訓練栽培他。基督也為我們立下順服的榜樣,「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 2:8)順服也包含着犧牲。耶穌顺服父神,甘願去走十字架的路。今天真的有些基督徒為了顺服主命而殉道,但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要殉道而死,但主喜悅每個信徒都聽命。主人所說的,唯命是從就是僕人的美德。一個好僕人,不會單以自己的事為念,也以他主人的事為念;基督的僕人也不例外,必顧别人的事為別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