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7, 2018

Santo Domingo Series: 佳美的腳蹤

Pastor Cheung Sermon @Santo Domingo
8/26/18

佳美的腳蹤
(羅10:15

多明尼加的哥倫布博物館 Santo Domibgo
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我們在世界上是一個文明古國、在西方國家還是蠻夷民族時、我們已經有了文化。中國是禮儀之邦、幾千年來都是受儒家思想薰陶、以禮待人。孔夫子創立的是禮教、不是宗教、不過他也信有鬼神。他對鬼神有一種懼怕的態度、所謂「敬鬼神而遠之」、就是說不要碰到鬼或神就好啦。世人都怕鬼、因為鬼會害人。也怕黑、因為鬼在黑暗裡行事。至於神、我們知道是光明公義的、我們懼怕神正因為神是絕對公義的、祂不能以有罪的為無罪。世人怕神、就是怕太接近祂、祂會發現我們的不義而懲罰我們、因為孔夫子也知道、聖人都有錯!因此世人便創出很多宗教來、那些宗教都是教人行善積德、希望神忽視我們的過犯、祝福我們。誰知創造天地萬物的神、是無所不知的神。不是我們能用自己的方法就可以瞞得過祂的眼目、無論我們怎樣敬而遠之、我們的心思意念祂都看得清清楚楚。也不是我們能用功德去遮蓋我們的罪。有些財主用各種手段得到很多不義之財、到了晚年、因怕神的審判、良心也責備他、便想拿錢來贖罪、作一些慈善工作。中國人的倫理存着行善積功德的觀念、就是知道人心邪惡的一面、任何人都有虧欠神的地方。但公義的神不是因人的善行責備他、而是按祂的公義去審判世人的惡。人不能用錢或善行去收買公義的法官、罪的工價乃是死。要贖罪也得要靠神的方法、不能靠人自己定的方法。 創造萬有的神也是慈愛的神、他已經定了拯救世人的方法。

有一個極好的消息、就是神不單是公義、祂也有慈愛。公義的神不能不審判人的罪、罪的工價乃是死;但神愛世人、不願人死在罪中、所以祂差祂的兒子來到世上、替世人死、祂的血洗淨我們的罪、既除去罪污、我們便被神稱為義了。這個好消息就是福音。保羅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 2:8-9) 我們不需要作什麼去換取救恩、也不能作什麼、這完全是神的恩典、白白賜給我們的。唯一的條件就是要我們相信和接受。聖經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 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 9-10)我們信的是什麼?我們是信神把耶穌從死裏復活!耶穌的復活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倘若沒有死就沒有復活。耶穌確實死了成了我們的挽回祭。神是預備了耶穌作我們贖罪的羔羊。聖經說若不流血、罪就得不到赦免。耶穌捨命流血、祂的寶血遮蓋了我們一切的罪、神看到了這贖罪的血、就稱我們為義了。不是我們有什麼義、我們被稱為義是因為我們藏在神的羔羊底下。我們要信神把耶穌從死裏復活、勝過了死亡。耶穌的復活不是一個神蹟那麼簡單、而是我們也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主一同復活、好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信耶穌的人是信神把祂從死裡復活、我們也因此重生得救、出死入生了。信耶穌得永生、就是與神和好、回復我們在創造時與神的關係。

得救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口裏認耶穌為主。當舊約聖經被翻譯成希臘文時、「耶和華」這個名字就譯作「主」;主就是代表神。我們要口裏承認耶穌是獨一的真神。耶和華的名就是舊約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名。在舊約裏神給以色列人律法和獻祭的條件、好讓他們能成為分別為聖屬神的子民;獻祭主要是為贖罪得以與神親近。是預表耶穌要把自己一次獻上成為永遠的贖罪祭。耶穌既把自己獻上、便用祂的寶血為我們立下了新約。希伯來書說、舊約因人的軟弱有所不能行、人不能靠律法行為稱義、因此耶穌與我們立了新約、靠恩典在神面前被稱為義。我們認耶穌為主、也就是說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主、好像奴僕要順從主人一樣、要順服遵守祂的命令、好作祂的門徒。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 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 21) 遵守主命的人是愛主的、是明白主心意的人、因此主應許、按着祂心意奉祂名所求的、必定成就。(約14: 14

耶穌的命令就是差門徒出去傳福音。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没有分别。但世人若不知道自己的光景和福音這個好消息、誰會主動去求呢?保羅用一連串的反問指出一個教㑹面臨的最大挑戰:他說「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 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  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 14-15)耶穌在世的時候、曾差派門徒出去傳天國的道理、傳福音不單是十二使徒的使命。(路10: 1-9)傳福音是耶穌給所有跟隨祂的人的一個大使命、這就是教會的使命。愛主的就是遵守祂命令的人、而且祂的命令是很清楚的:出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並教訓他們遵守主所吩咐的。(太28: 19-20) 從何處開始呢?主也有指示。主不是吩附我們愛我們的鄰舎嗎? 就是從我們所認識的人開始。不過耶穌也告訴我們、對親人傳福音是有難度的。 就算耶穌也遇過同樣的困難。當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時、眾人都希奇祂的教訓。但他們卻厭棄祂、說、「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  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  、他弟兄們不是叫 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   他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  這人從那裏有這一切的事呢 ?」(太13: 55-56)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太13: 57)要是我這個老牧師跟一個年青人講福音、起碼他會給牧師一點面子、心裏想、大概牧師讀的聖經比我多、聽聽他又何妨。但跟你一起長大的朋友、對你的看法就不一樣、他們心裏會說、看你這個人、在學校裏笨頭笨腦、在社會上老老實實、不會變通、現在你要來跟我講什麼道理!自小看著我們長大的父母、親戚長輩、向他們傳福音、更不能用高言大智般的講道。在他們的眼中、我們總是個毛頭小子、他們會說、我們從小就一直教導你們怎樣做個好人、現在你們倒過來、要「指責」我們是個「罪人」!要見証主就要活出我們的生命來、讓我們至親的人看出我們所信的是誰。耶穌起初差十二門徒出去先到以色列人中傳天國的道、不是說他們不要向外邦人傳福音、而是他們有義務先向自己最親的人去傳這個好消息。我們也有義務向同胞傳福音、也許向同胞傳福音、在文化語言方面有些方便。傳福音是教會的使命、我們只管去傳。聽道的人怎樣回應、是聖靈的工作、我們管不了、只能為他們禱告。

總而言之、最要緊的是我們要遵守主的吩附、正如保羅所說、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福音、不要忘記經上記著說、『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聖經這句話是記載在以賽亞書52:7。從前打仗在戰塲上的勝敗、全得靠使者傳遞與王。以賽亞預言的好消息、是以色列人終會從被擄之地釋放歸回本土。這個好消息也應用在新約裏、耶穌把我們從罪惡過犯中釋放出來是個極大的好消息。腳蹤是留下印記的痕跡。福音在人生命上留下的是一深深的痕跡、永不能刷去的生命、是多美!試想這福音是有感染力的、福音的腳蹤向各方前行 、不斷留下美好的痕跡。福音的好消息就是:求告主名的、必然得救。然而人没有信他、怎能求他呢?所以聽到福音、第一步就是要信。從信就開始了傳福音的環節、至終成為福音的使者、使萬民都聽到福音、阿門!

主僕
國昇

Santo Domingo Series: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Pastor Cheung Sermon @Santo Domingo 
8/19/18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提後1:12


多明尼加詠恩堂浸信會: 詩班
最近兩年來、我有機㑹到世界各地旅遊、也去過不同地方的教會 、發覺教會的成員、大部份都是年長的姊妹、陰盛陽衰、暮氣沈沈。全世界的人口都漸趨老化是個事實、但年青的一代在那裡?為什麼會有後繼無人的現象?歐美有些古老的教會、因人數減少、經濟無法維持下去、就把宏偉的堂址給其他團體租用、甚至乾脆賣掉、結束教會。令人聞之心痛。從正面美好的角度來看、海外的華人信主的越來越多、也開始建立小小的教會、正好借用或租用那些設備完美的堂址、甚至蒙神祝福、買到很理想的禮拜堂。不過陰盛陽衰、年青一代的流失、也是中國教會普遍的現象。我們不得不檢討一下基要的原因在那裡。

根據一個統計、在美國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信有神、一半以上聽過耶穌的名字、並說自己是基督徒。他們偶爾去禮拜堂也不覺得作難;婚禮、喪禮、每逢時節都會去教會、但不覺得有這樣的必要。他們也讀聖經、但不一定信整本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說到信仰的問題、答案更是不一致。有些會告訴你信教是精神寄託;信耶穌得保佑平安喜樂、祈禱可消災解難。教會是教人行善、孩子在教會只會學好不會學壞。難怪一些人信了耶穌後、碰到厄運、遇到災難倒霉時、便說信耶穌沒用、反而招災、不如離開教會去拜菩薩更好。在教會長大的人、或許在受浸班、在崇拜聚會、都唸過「信徒信經」、他會告訴你他信天父創造天地、耶穌為童女所生、受死、復活、將來耶穌會再來。也信有聖靈、有永生。他們信的不錯、而且都是正確的信仰、可惜他們只是信教、信的是教會教導的信條、對他們的生命一點關連都沒有。生活行為與世人無異。倘若教會的會眾、一半是這樣的信徒、就算他們循規蹈矩、每一個主日都去崇拜、教會也沒辦法被建立起來。他們的兒女、小時也會跟著他們主日循例去教堂、倘若沒有重生的真正經歷、長大後離開家園、肯定不會再去教會。

今天的年青人很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因為今天的年輕人受到同輩的壓力太大了。甚麼是同輩壓力呢?就是要迎合 conform 大眾的想法和要求!在文化的潮流下有脫離主流文化的副流 subcultures: 對宗教信仰、對性別和性關係 sex identity and sexual relationships;、對言論、對自我形象 image of self 、對媒體、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反應。不信的人會譏笑那些宗教活動 religious stuff or doing church, 甚至稱基督徒是儍瓜! 對宗教太狂熱了 too religious. 今天我們受電視、電影、流行音樂、臉書的影響太大了、有時我們在社交塲合裏所作出的言論行為、也不是我們心底裡真正的觀點 not really our convictions 、只不過是迎合同輩壓力下屈曲求存。就算在基督徒的圈子裡、因怕人批評不夠屬靈、就勉強在教會多作些事奉的行動、年青人又怎様跟我們學習呢。在同輩壓力下、要有型便裝假 when you play cool you are a fake;要表現出一種虔誠的宗教態度就現出是假冒為善 to play religion you show up as a hypocrite。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因聽同輩的話、不從長者的忠告、把半壁江山都喪掉了。我們要教導年青人去敬畏神得着智慧、就得先堅定自己的信仰、我們信的不是教、守的不是教條、我們的人生不是要玩弄宗教來取得別人的贊賞、我們要認清楚所信的是誰、才能勝過同輩的壓力、內心的懷疑和困擾。

耶穌出來傳道的時候、用很多理論和比喻教訓眾人、醫病趕鬼、行了不少神蹟奇事。門徒們從開始就與主同在一起。當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我還告訴個你、你是彼得 Petros、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 Petra 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8)雖 然十二個門徒都是從起頭就跟隨耶穌、但他們對耶穌的認識、跟當時的群眾沒有差別、很糊塗困惑 confused 不清楚耶穌是誰。不過聖靈感動彼得、承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說、他要把教會建立在這個真理的宣言:教㑹的根基就是建立在這真理的盤石上。教會的成敗與信仰的根基很有關係。

我們單是信有神是不夠的、因為聖經說、「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  魔鬼也信、卻是戰驚。」(雅2:19)這就是說、就算我們對所有基督教的信仰都明白認同、就算是曾背誦「信徒信經」一百篇、也只不過是知道我們所信的是「什麼」。我相信大部份的教友都知道他們所信的是什麼、但不一定認識所信的是「誰」。保羅說、「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提後1:12)那才是真正的重要。 



多明尼加詠恩堂浸信會浸礼
彼得的宣言、第一是承認耶穌是基督。基督就是舊約先知預言的彌賽亞、神所膏立要來把世人從罪惡過犯中拯救出來的那一位。承認耶穌是基督、也就是承認自己是個罪人。基督徒就是蒙恩靠著耶穌的寶血救贖出來的一群人、稱為教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教會的頭、信徒彼此作肢體。保羅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6:3-5)基督徒在基督裡是新造的人、 是一個與基督連合的關係;要見証基督在他們身上的作為、讓這新生命見證出神的愛來。彼得第二個宣言更深入的認識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這個認識把我們與神的關係拉得更密切。約翰福音告訴我們:「凡接待他(耶穌)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這名份是因信耶穌而得的、耶穌在眾弟兄中作長子、我們行事為人也要效法長子的模樣。(羅8:29)因此我們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不是信教、而是因信耶穌、與神和好、建立一個密切的關係。我們要認清楚所信的不是什麽教;而是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

彼得前書 2:9 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不錯、教會的使命是傳福音、一個基督徒能活出新生命來、就是最美的見證、就是宣揚基督了。

我們認識所信的是誰、對我們的生命有關踺性的重要。保羅說、「為這(福音)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  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1:12)保羅寫這封信的時候、是在極大苦難中、快要殉道、但他不懼怕、沒有一件事能奪去他心中的喜樂平安、因為他知道所信的是誰、我們縱然失信、主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保羅能在試鍊和苦難中活出一個得勝的生活、因為他知道所信的是誰、知道主愛他、也能幫助他。他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31)「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絶呢.  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麽、是飢餓麼、是赤身露體麽、是危險麽、是刀劍麽。然而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5-37)答案是、那些都不能使保羅與基督的愛隔絕、因為他經歷過神的實在、知道他所信的是誰。倘若基督徒只知道自己所信的是什麼、當遇到患難困苦時、便很容易懷疑神的慈愛和信實、很容易就拋棄信仰、失望沮喪了。大衛也曾遇到不小的危難困境、但他知道他所信的是誰、他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我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認識我們所信的是誰、就有勇氣和力量去跑人生崎嶇難行的路程了。

一個興旺的教会、不是建造在有才幹的牧師身上、也不是建立在幾個有名望的執事、或有恩賜的會友上。而是由一群真正認識耶穌是誰的信徒所組成。教會的信徒若不認識所信的是誰、教會就只不過是另一種的集團、有很多組識和活動而已。認識耶穌是「基督」就把教會從世界分別出來。 認識耶穌是神的兒子、就是認識到我們與神的密切關係。

小孩子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天真無邪、有單純的信心。父母怎樣講、他們就怎樣信;他們好像一張空白的紙、讓你寫上留下印象。所以做父母的責任很大、要領兒女學好、把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他們、不是憑教導他們我們所信的是什麽、而是活出我們的信仰、讓他們認識我們所信的是誰。在教會負責教導的都是有生命的屬靈長者、這樣年青人就不會流失、教會一定會興旺起來。

主僕
國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