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7, 2023

有福之人

 張國昇牧師 Kwok-Sing Cheung

9/17/2023

讀經:馬太福音五章一至十一節

今天我的講題是「有福之人」、我看到這裏就有個有福之人、就是大薄。他性格爽朗、不拘小


節、不求名利,隨遇而安。神不單單是給他一個賢慧的太太、一個能幹的兒子、現在他還抱了一個孫子。尤其是在中國人的眼中、他就是一個有福之人。

我家裡存放著一些過年用的利是封、上面寫著一個大的「福」字、背景是用不同字體寫的小小的「福」字。我想大概是代表種種不同、大大小小的福份罷。

世人對於「福」的定義和領受各有不同:一方面是受着文化和風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参有宗教哲学的领悟。我們中國人對「福」的認識、也有實際和抽象 abstract 的兩方面的觀點。廣東人有時會把那個「福」字倒轉來寫、表示福到、好像一件東西、UPS 送到我們的門前。我們看事業的成功、家境的富裕、兒孫滿堂、置有房產,都是踏實的「福」份、這些都是實際的;在另一方面、喜樂、平安、無憂無慮、也是一種難得的福份。這些感覺就是比較抽象的一面。不過當我們每天看時事新聞時、就很容易領悟到、這些所謂「福」都不是穩妥長存的、所謂:「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Just as the sky is unpredictable, people are also prone  to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 况且人生每一階段對禍福都有不同的感受。小時躺在母親


懷裡、吃糖果、聽故事、一無掛慮、就是最幸福的;少年時有良師益友伴著同行成長、是幸福不過的。對成年人來說、成家立室、事業有成、家人恩恩愛愛、和目相處、就是何等的福份。晚年唯愛靜、萬事不關心、也就是得享清福了。可惜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這些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罷了。今天的社會、在時事新聞裏、天天都佈導著種種的天災人禍。社會的壓力重重、造成了不少破碎的家庭、都不是年青人成長的好環境。不過在人心裏所祈求的福、在神那裡是可以找得到的。

圖解:熱烈祝賀信主受洗的白木欣(Lydia Bai)姐妹, 李哲睿(Zach Lee)和盧子睿(Jack Lo)弟兄。



聖經在馬太福音五章、耶穌開口教訓跟隨他的人、論及「福」的源頭。告訴他們誰才是真正有福之人。不過在聖經裡那些中文翻譯的詞句、還須要加上一些解釋。我們首先對「有福」(blessed) 這個字、須要有個正確的認識。「有福」blessed 原文是 “makarioi" 、意思是表示出神品性的特式 it is  to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quality of God. 有福 blessed 也有完全滿足 fully satisfied 的意思。因此 makarioi 這個字不能翻作喜樂 happy, 因為喜樂是受環境影響的。有福是因主耶穌住在我們裡面 to be blessed is when we are indwelt by God , 神的性情在我們裡面、and God's nature is in us , 神的國就在我們心裡 then we have the kingdom of God within us (Luke 17:2) 我們就會有那種在神裏滿足的福份。

我們既然認識到只有主住在我們裡面 indwelling of Christ 才算是有福、那麼那種「福」便不會是靜止的 not “Static ”、而是繼續發展的 but “progressive“。那麼福的發展 the progression of blessedness 、就有賴怎樣一步一步的去滿足聖經所描述的「八福 」 the ”beatitudes” 了。

耶稣的登山寶訓首先說: 1)「虛心的人有福了」。虛心(poor in spirit)、中英文的字眼都不易了解。虛心不是指心虛 guilty feeling 、或謙虛 humble 、也不是指靈裡的貧乏、原文 ptochos 的 翻譯應該是「了解自己在屬靈方面是完全無能為力的」realization of one‘s spiritual helplessness. 有這樣虛心的人、天國就是他們的、因為天國是神賜的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a gift of God, 不是人能作什麼去進天國。2) 哀慟的人有福了。「哀慟」mourn  是為自己的罪和別人的罪而哀慟、神是會安慰為罪傷痛的人。3) 溫柔的人有福了。溫柔 meek 是向神的態度、正如詩篇 37:11所講的、有福之人是在神面前謙卑 humble before God、認識到自己完全是倚靠着神的恩慈、realized that we are depending on God‘s grace and goodness. 在這裏的字裏行中、意思是向罪發怒抗拒、而不是負面的冷淡態度 in the context here means to become angry at sin; a Christian attitude of combatting sin instead of passive indifference. 就如詩篇1:1-2 所描寫的、不與恶人同伴、唯喜爱耶和華的律法、這人便為有福的。

4)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從倚靠神、抗拒罪、進而渴慕神的義、神會满足我們追求神的公義之心。5)憐恤人的人有福了、這就是宣教士的心意。倘若一個基督徒有憐恤鄰舍的心志、要帶领未信主的鄰舍脫離罪的捆綁歸向神、他就是有憐恤人的心、有宣教士的心腸、這便是一個有福之人、他也必蒙神的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6)「清心」pure in heart ,不是指信了耶穌後、便達到成為一個永遠心清完美的基督徒、not a one time achievement of purity 清心是一個持續的追求、每時每刻都追求一個聖潔的生活。因為這等人才能看到神真正的整潔完美。7)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不是指做個和事老、勸人不要爭鬥。一個基督徒從神那裏得到平安、也想別人得到這樣的平安、他們勸人與神和好得享從神來的平安。神的兒女就是這些有傳福音心志的人。在人際的生活行為上、使徒保羅也勸我們、若是能行、凡事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8)平安和睦也是我們天父的品性、我們能表達與人和睦的品性、也就表示我們是神的兒子了。

8)更高一層蒙福的人就是為義受逼迫的人、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在這個墮落的罪惡世界、我們會受到多方面的逼迫。有些是政治上的逼迫、有些是工場上的逼迫、有些是人事上、嫉妒分爭的逼迫。有些逼迫是外界加與的、也有些是自已找來的麻煩。當然逼迫是不好受、但在人際關係上、很多時候受到逼迫、也是免不了的。不過那些逼迫、跟為義受逼迫可有很大的分別。行「義」是對的、公義是神的道、為神行公義、本是不該受逼迫的。不過今天有很多人、確是為行神的義而受到逼迫。其實今天很多為義受逼迫的人、他們本身不是逼迫的對象、逼迫他們的人、心中真正的對象是攻擊神。

論到有福之人、耶穌兩次提到天國是屬他們的 (5:3;5:10)詞句的文法是用現在式(present tense) , 就是說享受天國在人間之福樂。不過論到那些為主受逼迫之人、今生盡管為主受苦、但他們將來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5:12 文法上用將來式 future tense)、因為先前已有例子、以往的先知也是為神受過同樣的逼迫。

最後我想用詩篇第一篇來作結束:「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1-2)我曾看過 Watchman Née  寫的一本書、「坐行站」的英文版 "Sit, Walk, Stand" 就是有關基督徒這三方面的言行。「坐」就表示安樂穩妥地安定下來、sit means to settle oneself comfortably 。首先我們要作個選擇、坐在那一邊。知道坐在那一邊、才可以知道如何「行」。坐在義人的會中、就「 不從」not walk in … 惡人的計謀、就是不與惡人同流合污、不行惡人所行的;「不站」not stand 就是不站在惡人的立場和崗位上。這些我們「不要」做的、只不過是負面的行動;在正面積極方面、是「要」喜愛神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我們不單要棄絕惡者、更重要的是要喜愛神的律法。基督徒要好好讀聖經、思想神的話語、便為有福、活出豐盛的生命、扎根結果。

有福的人生是踏實的、不是虛構的幻想。但有福的人生不是能靠自己努力賺來的、我們只能在基督裡才能真正的享受到有福的人生。金錢能買到的東西、一切物質上的享受、都是暫時的「歡樂」 temporary happiness 、不是「福樂」 not blessedness 。在詩篇第一篇、詩人形容有福的人、是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有水、在陽光下堅定穩立、按時結果子。有豐盛的生命、有健康的綠葉、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詩1:3)他的生命、不但自已蒙福、也祝福別人。「福」blessings 也是神給我們的恩典、誰也不配得到、只有在主耶穌基督𥚃、我們就白白的得到這個福份。在基督𥚃、我們有今生來生的福份、你願意信耶穌、作個有福之人嗎?讓我們一起禱告。

Monday, September 11, 2023

彼此相愛

吳紹偉牧師  09/10/2023


約翰壹書3:11-18   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這是你們從起初聽見的信息。12不要像該隱,他是屬於那惡者


的,他又殺了自己的弟弟。為甚麼殺他呢?因為他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弟弟的行為是義的。13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希奇。14我們因為愛弟兄,就知道我們已經出死入生了;不愛弟兄的,仍然住在死中。15凡恨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知道,殺人的在他裡面沒有永生。16主為我們捨命,這樣,我們就知道甚麼是愛;我們也應當為弟兄捨命。17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硬著心腸不理,他怎能說他心裡有神的愛呢?18孩子們,我們愛人,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


當我們信基督後,必須愛我們的弟兄姊妹嗎? 約翰說我們從一開始就聽到“我們應該彼此相愛”。 他用“應該”而不是“必須”來講述彼此相愛。 約翰用創世記中該隱和亞伯兩兄弟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彼此相愛。 起初,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亞當和夏娃,他們是完美的,沒有罪,他們能夠愛神並被神所愛。 神告訴他們,除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以外,園中的任何果子都可以吃,違抗命令的那天就會死。


亞當和夏娃違背了神,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結果在屬靈上和肉身上都死了。 罪來到世上,不僅摧毀了他們的生命,也摧毀了他們與神的關係。 他們無法像以前那樣愛神並被神所愛。 罪不僅影響了他們與神的生命,也影響了亞當和夏娃之間的夫妻關係。 當亞當和夏娃有了孩子後,罪也影響了下一代的關係。


該隱和亞伯都向神獻上了禮物。 根據聖經,亞伯將頭生的羊獻給神,該隱則獻上一些地裡的出產的農作物。 有人說神不公平,祂偏愛亞伯。


創世記4:1亞當和他的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就說:“藉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得了一個男兒。”2她又生了該隱的弟弟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3有一天,該隱把地裡的出產拿來,當作禮物獻給耶和華。4亞伯也把自己羊群中一些頭生的,和羊的脂油拿來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禮物;5只是沒有看中該隱和他的禮物。該隱就非常忿怒,垂頭喪氣。


有些人認為亞伯獻的是羊,但這個詞應該是動物。 神在亞當和夏娃得罪祂之後,殺死了一隻動物,用皮來遮蓋他們。 這就是亞伯的祭物蒙神悅納的原因。 它還代表基督作為神的羔羊為我們的罪而死。 該隱只是獻上一些土產,並沒有涉及血。 這就是他的奉獻沒有被神接受的原因。 我並不完全相信這種解釋。


在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之前,舊約帶血的祭品是非常重要的。 利未人的獻祭制度中,神確實要求以色列人獻上果子來作為供物,這是神所悅納的。 當我們看創世記第四章時,它告訴我們該隱是一個農夫,亞伯是一個牧人。 神沒有要求他們像神要求摩西和以色列人那樣獻祭。 他們只是將自己所擁有的來獻給神。 該隱的祭品有什麼問題嗎? 神為什麼接受亞伯的供物呢?


該隱奉獻了一些土裏所出的土產。 亞伯獻上他羊群中頭生的脂肪。 他們提供的產品之間的區別在於他們的態度。 該隱只獻上祭物,他可能根本不想這樣做,所以他只是挑選了一些東西來獻給神。 我們有時忘記了配偶的生日,趕緊買了一些東西呼延。 亞伯留心向神獻祭。 他從羊群中挑選最好的,頭生的脂油。 當他獻上頭生時,他可能再沒有生二胎或三胎。 神更在乎我們的態度,而不是我們給祂什麼樣的禮物。


馬太福音23:23“虛偽的經學家和法利賽人哪,你們有禍了!你們把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卻忽略律法上更重要的,就如正義、憐憫和信實;這些更重要的是你們應當作的,但其他的也不可忽略。


該隱勃然大怒,殺死了自己的弟弟亞伯,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謀殺案。 當我們與他人比較時,嫉妒和憤怒會導致殺人。 該隱生氣最重要的是他先對神生氣,向亞伯表達了憤怒。 他拒絕神的警告,殺死了他的弟弟。 罪掌控了我們的生命。


創世記4:6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忿怒呢?你為甚麼垂頭喪氣呢?7你若行得好,豈不可以抬起頭來嗎?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口了;它要纏住你,你卻要制伏它。”8該隱對他的弟弟亞伯說:“我們到田間去吧。”他們正在田間的時候,該隱就起來襲擊他的弟弟亞伯,把他殺了。


約翰警告我們,當我們聲稱自己相信耶穌,卻像亞伯一樣恨弟兄,我們的信仰就有問題了。 當我們接受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時,神的愛應該再次活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就能像神愛我們一樣彼此相愛——不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神放在第一位,我們就能愛人如己。 我們甚至可以與他人分享物質財富。 不是被迫,也不是慷慨。


羅馬書5:6 當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照所定的日期,為不敬虔的人死了。7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好人死,或有敢作的;8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對我們的愛就在此顯明了。


約翰壹書3:19/20這樣,我們就知道我們是屬於真理的。即使我們的心責備我們,在神面前我們也可以心安理得,因為他比我們的心大,他知道一切。21親愛的,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在神面前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了。22凡我們所求的,就必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作他所喜悅的事。23神的命令,就是要我們信他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並且照著他的吩咐彼此相愛。24凡是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憑著神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我們就可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


除非我們能得到更好的東西,否則很難放棄現有的東西。 我最近把我太太的手機以舊換新的方法買了一部新手機。 我幾年前買了那部手機,不到一年就壞了,所以我把拿回來,他們給了我一部手機。 但這不是一部全新手機,而是一部翻新手機,我對此並不滿意。 幾個禮拜前有一項促銷活動,我可以用那部手機以舊換新,以優惠價格購買新手機,所以我就這麼做了。 如果我們不知道神有多愛我們,就無法像神愛我們一樣愛別人。 我們越了解神的愛,就越能愛別人。


路加福音7:36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就到法利賽人家去赴席。37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他在法利賽人家裡吃飯,就拿著一瓶香膏,38站在耶穌背後,挨近他的腳哭,眼淚滴濕他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擦乾,不住地吻他的腳,並且抹上香膏。39請他的法利賽人看見了,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因為她是個罪人!”40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他說:“老師,請說。”41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銀幣,一個欠五十。42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把兩人豁免了。他們之中哪一個更愛他呢?”43西門回答:“我想是那個多得恩免的。”耶穌說:“你判斷對了。”44於是轉身向著那女人,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45你沒有和我親嘴;但這女人,自從我進來,就不住地親我的腳。46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47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罪都蒙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那赦免少的,愛就少。”48耶穌就對她說:“你的罪赦免了。” 49跟他一起吃飯的人心裡說:“這是誰,竟然赦罪呢?”50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安地去吧!”


神的愛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才能夠彼此相愛。 還能改變我們的生命另一個機會就是耶穌的再來。 耶穌應許我們祂會再來,好像娶新娘的新郎哥。 當新娘搬去和新郎住在一起時,她在父親家裡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再屬於她,但她會在丈夫家裡得到新的東西。 她不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娘家; 她應該把心思放在她的丈夫身上。 不然的話,對她也沒有好處。 當我們的心思意念總是放在我們現在擁有的事物,忽視耶穌將賜給我們的事物時,這對我們的生命是不健康的。 這就是許多信徒的生命不快樂的原因——心懷二意。


神要求我們先愛祂並愛他人,這概括了神所有的律法。 首先,我們需要在生命中認識並經歷神的愛。 第二,我們需要將心思意念放在祂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