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3, 2024

24 台灣短宣

2024年 台灣短宣分享

Philo Fung Aug 22, 2024




这是我跟我兩個女兒第一次參加短宣。決定參加的原因是希望她們在進入大学之前,能夠把握 這次事奉的机會,吸取經驗,待日後她们 進入大学,能继续努力,參予事奉。 但对於我個人來说,我並未為這次短宣定下什么個人目標或期待,確實,這次短短一星期的宣教活動,並沒給我靈命帶來很大的復興, 但卻讓我感受到在過去一段很長很長時間裏失去的一份感動,是那種切切被神「用」的實在,被上帝「用」來為祂完成祂所喜悅的事的雀躍!

台灣真的很熱,每天在酒店、学校和教会三點之間,頂着一百度的大太陽來回走動,对我们這些來自德州,雙腳少有沾地的人來說,真得苦不堪言。另外加上每天排得密密緊湊的課程和活動,不斷消耗體力和腦力,心中數算著日子,盼著活動快點結束,早点回家。 但神郤在不同方面告訴我,這是祂的事工,衪的能力必然運行在其中,令整件事情得以成就。成如羅馬書8:28 「我們曉得萬事互相効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神用不同的方法去帶動一羣互不認識的人互相配合工作;又在一羣未得福音的人心中動工。在活動最後兩天,漸漸察覺自己心情的轉變,雖然天氣没有轉涼,工作沒有減少,小朋友們照樣鬧腾,疲倦照舊,但快樂。

活動最後一天我们需要用福音咭向自己班内的学生们傳講福音。这是我第一次向七.八歲年紀的小朋友傳講神的讯息,心中不免有一些緊張,害怕他们聽不明白。所以決定提早一天就跟他们傳福音。在我们班,女老師們负责向女孩子傳福音,男老师向男孩子傳福音。通過小小一張福音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有关耶稣基督的救恩,小朋友很單純,我问她們:「你信主耶穌嗎?信祂愛你嗎?信祂的血洗乾淨你黑麻麻的心嗎?」她们给的答案很直接:「我信。」

第四天,活动最後一天的早上,靈修小組裏的一位弟兄特別提醒我們,他提到羅馬書10:9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弟兄鼓勵我們和決志對象開口祈禱。當天下午,我向班裏的女孩們重覆講一次福音,確認她們聽得明白,然後和每一個各自一對一的開口決志禱告。當日跟我一對一開口禱告的還有一個小男生,是其中一個剛決志的女生利用福音咭,清楚明白的向他講述了一篇福音,領他接受了耶穌基督。誰說年紀小不能傳福音,神说可以,就可以!

我們班最後一共有七個小朋友舉手接受主耶穌。我不知他们的信是否完整,但福音種子已灑在他们心中,希望神讓種子發芽,最後扎根一路成長。

 每年短宣結束之後,都有分享時间。 或許在那短短一個小時的分享時段中,我們心中會有一剎那的觸動,讓你有那麼一刻「我也想去」的念頭,但這份感動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剛想而不動,你永遠只能分享別人的經驗,而不是你個人的獨有體會。所以鼓勵大家,不要踝足不前,勇敢走出去。


Tai-Wan mission trip script

Christin Ng. 8/23/24

As many of the people here know, this was my first mission trip and first time going to Taiwan. When my mom initially brought up the idea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trip, I carefreely said, “sure, why not! Worse case scenario, I just nod my head and make the kids laugh with my poor Chinese skills.” But as we got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mission trip date, I began to feel anxious and pressured. The more I thought about it, the better I wanted to do to make the most out of the experience. All I remember from the first day before going on the bus to the school was the huge crowd of Asians all from Texas in one cramped room. I found it hilarious and kind of shocking that half of the Asians there, predominantly Chinese, couldn’t speak fluent Mandarin, and the one white looking dude who was the pastor of the largest church was one of the only people who could speak fluent Mandarin, Cantonese, and a bit of Taiwanese. But other than that surprise, I distinctly recall the feeling of relief like a cool breeze passing by on a summer day when I flipped through our handbook and saw the name beside teacher in dark black bolded font, “Sharon.” The words, “praise god” never felt more true in that moment. ….Oh right Pastor Nelson was also in my group. 

The day before our first class, I was assigned the job of teaching the icebreaker game and arts and crafts. Although I could’ve just asked the local teaching assistant, Mint, to help me translate, I wanted to test my Chinese and show the students my effort, so I spent all night using google translate and filled my entire page with ping ying. And my effort paid off as the kids sort of understood my botched up Chinese and actively played along. As the days progressed I’d try to make small talk with the kids by asking, would you ever want to go to the U.S.? or if they were in the same class at school but I soon learned that these children really had motors running in their mouths. After the first few words, I give up trying to pick up the pieces and went with the classic; the smile and nod. It was a truely humbling moment. Honestly it felt like I wouldn’t ever be able to get closer to them, but then came the solution; rest time. This was a time where the students were supposed to sleep and take a break after lunch before the rest of the school day, but we had one student that came with the mission group and wasn’t used to the sleep time. So I taught her how to make a fortune teller. For some reason 3rd and 4th graders are very fascinated by paper folding so this was how I was able to get the class to like me. Yeah, kids are that simple. While I want to share the good news with the children, I knew that there were better teachers in the room that would be a lot better at explaining then I was. So I decided I place my efforts on the one person I actually could spread directly to. Mint was our classes local TA, or someone who went to school where we taught, and was basically my go to when needing help translating something to the children. The first day I met her, she asked me what time she should come the next day to help. I welcomed her to join our devotion time before the day started but she politely refused and said she’d just come to set up. She was initially very rigid and told us that she feels anxious easily, so I tried my best to have as many conversations with her as I could and she soon became a lot more relaxed and we’re now good friends. On the last day of the mission trip when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follow the prayer if they accept Jesus into their lives, Mint also raised her hand. It was a very impactful moment for me because unlike the kids who were much younger, she was old enough to actually understand most of what we were teaching making the moment so much more important. Throughout the mission trip, we had an overlying message during devotion time that I thought was very applicable and wanted to share. It’s that everyone has to work together as the body of christ to make the church function as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And I believed this to be true. Everyone had a role either as a teacher, TA, crafts leader, cook, or coordinator and this mission trip wouldn’t be able to function without one of them. Every and every person has their own talents to spread god’s word and no one is valued more than another. We should seek opportunities to share without fear because we’re all part of god’s bigger plan. I’m so thankful to have been able to be apart of this plan and listen to so many people’s stories and backgrounds. I hope the everyone has the chance to go on one of these mission trips as it’s really an experience that you’ll never regret and remember forever.Thank you.


Monday, August 5, 2024

天生瞎眼

吳紹偉牧師  08/04/2024

約翰福音9:1-7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生下來就瞎眼的人。2他的門徒問他:“拉比,這人生下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3耶穌回答:“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4趁著白晝,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一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界的光。6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一點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7對他說:“你去西羅亞池洗一洗吧。”(西羅亞就是“奉差遣”的意思。)於是他就去了,洗完了,走的時候,就看見了。

拉比(Rabbi)是猶太文化稱呼某人為神律法的老師。 不像今天,你必須擁有神學院的學位才能教授聖經。 如果有人願意跟隨你,你就可以按照你理解律法的方式教導神的律法。 你不需要註冊並獲得許可證才被稱為“拉比”。 門徒稱耶穌為「拉比」,他們在心裡是從人的角度看待耶穌。 耶穌並沒有拒絕或糾正門徒稱祂為拉比的說法。

拉比作為神律法的教師,不是律法的製定者,而是律法的解釋者。 有些拉比會先去學校學習。 他們的教義是從人的觀點来解釋律法,也可能不是受到神的感動來理解。 所以他們的教導或許好壞難辨。 就像今天一樣,有些人教導聖經是好的教導,也有壞的教導。 我們怎麼知道? 他們的教導將我們引往何方,是了解教導是好還是壞的關鍵。

羅馬書10:1 弟兄們,我心裡切切盼望的,並且為以色列人向神祈求的,是要他們得救。2 我可以為他們作證,他們對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見識;3 他們既然不明白神的義,而又企圖建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4 因為律法的終極就是基督,使所有信的人都得著義。

門徒們看到一個生來就瞎眼的人,他們的神學問題是:“誰犯了罪,他的父母還是他自己?” 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 一些猶太教義認為,罪的懲罰不僅會降臨到犯罪者身上,而且會遺傳給他們的孩子。 這種思維在大多數文化中都存在。 父母的罪會影響我們嗎?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吸毒者,他們的生活方式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有時這些孩子天生就有一些身體和精神上的缺陷。

有些基督徒認為,當我們成為信徒時,需要承認祖先的罪,否則不會被神接納。 繼承罪,神會懲罰。 我不相信這一點。 並不意味著不相信罪不會從父母遺傳並影響我們。 我找不到任何聖經經文來支持為祖先認罪的教導。

如果罪不是從父母遺傳下來的,難道是自己造成的嗎? 這就是罪的另一面。 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嗎? 當我失業、有健康問題或發生事故時,是因為我犯了罪嗎? 有時是,但有時不是。 門徒的疑問不止於此,這個人從出生起就是瞎眼的。 是否意味著他在出生前就犯了罪? 在母胎裡? 有生來就是罪人嗎?

詩篇51:1神啊!求你按著你的慈愛恩待我,照著你豐盛的憐憫塗抹我的過犯。2求你徹底洗淨我的罪孽,潔除我的罪。3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4我得罪了你,唯獨得罪你;我行了你眼中看為惡的事,因此,你宣判的時候,顯為公義;你審判的時候,顯為清正。5看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我母親在罪中懷了我。

我知道「我們生來就是罪人」這句話並不流行。 沒有人想聽這個。我們告訴自己,我們是善良的,沒有人是有罪的,這個教導是從人的角度,不是從神的角度。

羅馬書5:12 正好像罪藉著一個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所以死就臨到全人類,因為人人都犯了罪。13 沒有律法以前,罪已經在世界上了;不過,沒有律法的時候,罪也不算罪。

罪來自亞當和夏娃,被稱為原罪,因此每個人生來就帶有罪孽。 我們從出生起都是罪人。 而罪的懲罰就是死亡。 不管罪是來自父母還是我們的選擇。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告訴門徒不要注意誰犯罪,這不能解決問題。 我不要求人在受洗之前寫下祖先或自己的罪。 我們確實需要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並祈求神的饒恕。 耶穌就是這樣回答。

約9:3耶穌回答:“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

我們罪的焦點應該集中在神的工作和恩典上。 耶穌把泥土與唾液混合,開了這個人的眼睛。 那是神的工作,記得這個人生來就是瞎子。 那是創造的一部分,沒有人能做到。 我們的科技最終可以做到這一點; 即使那人生來就失明也能看見。 這就是為什麼人覺得不再需要神了。

耶穌要求這人去西羅亞池洗眼睛,他服從了,洗完後他就能看見了,,他的行為反映了他對耶穌的信心。 如果他不相信耶穌的話會去嗎?如果他不去他能看見嗎? 他沒有求耶穌醫治他,當耶穌把泥抹在他眼睛並叫他去洗時,他可以無視耶穌。 以前沒有人能。醫治過一個生來就失明的人的眼睛。 證明這個人對耶穌有很大的信心。 救恩涉及兩方面,一是神的拯救恩典,二是人對神的信心。 這是一個謎,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但這個公式從未改變。 首先是神的恩典,然後我們憑信心回應。 就像宴會一樣,主人先邀請你,你才去享受聚會。

當他睜開眼睛後,鄰居們都不相信這是同一個人。 他告訴鄰居,他就是那個生來瞎眼的人,現在他被耶穌治癒了。 有些人不信我們信耶穌後生命發生了改變,但這個事實不能改變,我們需要見證耶穌在生命中所做的一切。 正確的教導不僅將我們引向耶穌,也應該成為耶穌的見證人,將別人引向耶穌。

宗教領袖也不相信,因為耶穌醫治他的眼睛的那天是安息日。 他們質疑他並譴責他是個罪人,這個瞎子對神的律法一無所知。 他們詢問他的父母,他們的兒是否生來就瞎眼?是誰開了他的眼睛? 他的父母害怕宗教領袖,推託說兒子已經成年,可以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宗教領袖第二次質問他,並請他祈求神的寬恕。 因為他們認為耶穌在安息日醫治是犯罪?和瞎眼人都是罪人。 他們倆都應該受到神的譴責。 宗教領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罪人,因為他們遵守法律,而其他人則不遵守。 我們很多時候也做同樣的事情,我們是義人,別人是罪人。 我們不需要神的寬恕,其他人需要。

約翰福音9:30那人對他們說:“這就奇怪了,他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然不知道他從哪裡來。31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的祈求,只聽那敬畏神,遵行他旨意的人。32自古以來,沒有人聽過生下來就是瞎眼的,有人可以開他們的眼睛。33這人若不是從神那裡來的,他就不能作甚麼。”34他們說:“你的確是在罪中生的,還敢教訓我們嗎?”就把他趕出去。35耶穌聽見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的時候,就對他說:“你信人子嗎?”36他說:“先生,誰是人子,好讓我信他呢?”37耶穌說:“你已經見過他,現在跟你說話的就是他。”38那人說:“主啊,我信。”就向他下拜。39耶穌說:“我到這世上來是為了審判,使那看不見的能夠看見,能看見的反而成了瞎眼的。”40有些和耶穌在一起的法利賽人聽了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是瞎眼的嗎?”41耶穌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是瞎眼的,就沒有罪了;但現在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還是有罪的。”

這個瞎眼人的神學並不完全正確。 神確實會垂聽罪人的聲音。 法利賽人和稅吏在聖殿裡禱告,神垂聽了稅吏的禱告。 兩種不同的瞎眼——身體的失明和屬靈的失明。 罪有兩種,有一種罪是可以被寬恕的,而另一種則是不可寬恕的。

馬太福音12:31因此,我告訴你們,人的一切罪和褻瀆的話,都可以赦免;可是,褻瀆聖靈就得不著赦免。32無論誰說話得罪了人子,還可以赦免;但說話得罪了聖靈的,今生來世都得不著赦免。

許多人不了解褻瀆聖靈的罪。 當我們反對聖靈或質疑神蹟是否來自神。 我們是否得罪了聖靈? 很多年前,有個朋友帶我去教會,那是我第一次去,很多人發出不同的聲音,我聽不懂,有人把手放在一些人身上,祈禱他們接受聖靈,他們就向後倒地,其他人接住他們。 朋友告訴我那是聖靈的工作,我問他是否懷疑這些靈是不是從神來的? 他告訴我那是褻瀆聖靈的罪,是不可饒恕的罪。

我遇到的問題不是說方言,也不是被聖靈充滿,我相信神仍然會做這些。 我遇到的問題是不試驗聖靈是否來自神。 聖經告訴我們要試驗每一個靈是否出於神。 當我試驗聖靈時,我不會得罪聖靈,犯下不可饒恕的罪。

約翰壹書4:1親愛的,不要每個靈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否出於神,因為有許多假先知已經來到世上了。2你們可以這樣認出神的靈:凡是承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那靈就是出於神。3凡是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那靈就不是出於神,而是敵基督者的靈;你們聽過他要來,現在他已經在世上了。

那麼什麼是不可饒恕的罪呢? 不信是不可饒恕的罪。 像一些鄰居一樣,宗教領袖和他的父母不相信耶穌是打開他眼睛的那一位。

約翰福音3:16“神愛世人,甚至把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17因為神差他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藉著他得救。18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 神獨生子的名。

聖經在第18節清楚地告訴我們審判和懲罰的準則。如果我們不相信耶穌,我們就會受到審判和懲罰。 但當我們接受耶穌時,就不會受到審判和懲罰。 我們不需要付出代價,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付出了代價。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需要面對審判和懲罰,耶穌為我們受了審判和定罪。 如果我們不信耶穌,那麼我們就需要自己面對審判和懲罰。

羅馬書5:1 所以,我們既然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神和好;2 我們也憑著信,藉著他可以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以盼望得享神的榮耀為榮。3 不但這樣,我們更以患難為榮;知道患難產生忍耐,4 忍耐產生毅力,毅力產生盼望;5 盼望是不會令人蒙羞的,因為神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6 當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照所定的日期,為不敬虔的人死了。7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好人死,或有敢作的;8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對我們的愛就在此顯明了。9 所以,我們現在既然因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受神的忿怒。

我們所犯的所有其他罪就像洗腳一樣,如果我們洗了身體,我們就乾淨了。 洗身體就是信耶穌,洗腳就是我們接受耶穌後所犯的罪。 我們需要不斷地向神承認這些可赦免的罪,好讓我們與神保持良好的關係。

 

趕出啞巴鬼

吳紹偉牧師 07/21/2024

讀經:路加福音11:14-26耶穌趕出一個啞巴鬼,鬼既出去,啞巴就說起話來,眾人都希奇。15有人說:“他靠鬼王別西卜趕鬼。”16又有人試探他,向他求一個從天上來的神蹟。17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對他們說:“如果一個國家自相紛爭,就必定荒涼;如果一個家庭自相為敵,就必然敗落。18如果撒但自相紛爭,他的國怎能站立得住呢?你們說我靠別西卜趕鬼,19我若靠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孫趕鬼又靠誰呢?因此,他們必要作你們的審判官。20我若靠神的能力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21一個壯漢拿著武器,看守自己的家園,他的家財就平安無事。22但是一個比他更強的人來了,勝過了他,奪去他所倚靠的武器,就把他的家財當作掠物分了。23不站在我這一邊的就是反對我的;不跟從一起收聚的就是分散的。24“一個污靈離開了一個人,走遍乾旱之地,尋找棲身的地方,卻沒有找到,就說:‘我要回到我從前離開了的那房子。’25到了之後,看見裡面已經打掃乾淨,粉飾好了,26他就去帶了另外七個比自己更惡的污靈來,進去住在那裡;那人後來的情況,比以前更壞了。”

污靈能驅鬼嗎?答案是可以的。不只用耶穌的名能趕鬼,其他宗教也能趕鬼。我年輕時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一位男士既習武也玩神打,他讓污靈保護而免受傷害。他在婚禮上喝醉,污靈降到他身上,力量非常強大,五個朋友控制住了他。最後動用師傅才將那個污靈驅逐出去。污靈是墮落的天使。天使有不同的等級,能力有大小。正如第26節所說,後來出現的七靈,使那人變得更糟。

有一次,一個被鬼附身不能説話。耶穌把邪靈趕了出去,他就能說話了。有人看到耶穌所為,不認為這是一件神蹟。他們指責耶穌是利用鬼王別西卜的力量。巴力是舊約中非利士人的神,迷惑以色列人遠離神。

列王紀下1:1亞哈死後,摩押背叛以色列。2有一天,亞哈謝在撒瑪利亞,從樓上的窗戶掉下來,他就病了;於是他差派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求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這個病到底能否復原?”3但耶和華的使者對提斯比人以利亞說:“你動身上去迎著撒瑪利亞王的使者,對他們說:‘你們去求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神嗎?4因此,耶和華這樣說:你必不能從你躺上去的那張床上下來,因為你必定死。’”於是以利亞去了。

他們誣陷耶穌用假神的力量,同時誤導别人去敬拜假神。為了證明耶穌是來自神,他們要求祂再行一個神蹟。耶穌拒絕了。耶穌不需要用神蹟來證明自己來自哪裡。耶穌回答他們,一個國家分裂就站不住。一個邪靈驅逐另一個邪靈的原因是什麼?首先,證明誰最強,誰負責。第二,獲得各方的好處和關注。這不僅是針對邪靈的,也是針對國家和個人之間也是如此。自我中心是一切衝突的根源。

雅各書1:15私慾懷了胎,就生出罪;罪長成了,就產生死亡。

雅各書4:1你們中間的爭執和打鬥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肢體中好鬥的私慾來的嗎?

教會也遇到同樣問題。有人耗費精力互相爭鬥和摧毀,想成為老大,讓每個人都聽從。其實有“分裂”是正常現象,完全“一團和氣”才是不自然的,因為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國家和背景。早期教會也有類似情況。

哥林多前書1:10弟兄們,我憑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要同心,在你們中間不要分黨,只要在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上團結起來。11我的弟兄們,革來氏家裡的人向我提到你們,說你們中間有紛爭。12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保羅派的,我是亞波羅派的,我是磯法派的,我是基督派的。13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受洗是歸入保羅的名下嗎?

耶穌在回天家之前為合一祈禱。讓我們知道合一不是自然的事,需要大量的祈禱和工作。

約翰福音17:9我為他們求;我不為世人求,而是為你賜給我的人求,因為他們是你的。10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的一切也是我的,並且我因著他們得了榮耀。11我不再在這世上,他們卻在這世上,我要到你那裡去。聖父啊,求你因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好像我們一樣。……20“我不但為他們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我的人求,21使他們都合而為一,像父你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一樣;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讓世人相信你差了我來。

以弗所書4:1因此,我這為主被囚禁的勸你們:行事為人,要配得上你們所蒙的呼召,2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彼此寬容;3以和睦聯繫,竭力持守聖靈所賜的合一。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就像你們蒙召只是藉著一個盼望。5主只有一位,信仰只有一個,洗禮只有一種;

教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見真神,只見真人。我們常常把自己當成老闆。耶穌說,如果家裡有一個大力士,小偷就不能進屋搶劫。大力士不僅保護房子免於小偷侵害,還把房子管理得井井有條。我家有很多兄弟姊妹,年紀相近,也常常吵架,還會打架。但無論如何,在我爸爸回家之前一切都會停止。他是掌權的那一位。教會也是如此。我們認為神不與我們同在,就想成為老闆。只有當把神放在生命首位,並讓祂掌管教會,合一才會出現。

自稱跟隨基督,是支持祂還是反對祂?帶領人認識基督,還是互相爭鬥,阻止人認識基督?是耶穌還是其他人在掌管我們的生命?這是一個令很多人害怕的事。當一個惡魔從這個人身上出來之後,七個更糟糕的惡魔隨後進入了他的生命。被鬼附身的人,當邪靈從他們身上出來後,需要邀請耶穌進入自己的生命,否則生命就是空虛的。

趕鬼和邀請耶穌是兩個不同的過程。經歷神蹟,擁有聖經知識的人,與從神而生的人不同。只有當我們邀請耶穌進入自己的內心時,聖靈才會住在我們的生命中。一但聖靈住在我們的生命中,污靈就無法進入控制和摧毀我們的生命。聖靈比任何邪靈都強大。

約翰壹書4:4孩子們,你們是屬於神的,並且已經勝過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上的更大。

耶穌趕出了邪靈,他又可以說話了,但他從未相信耶穌。聖經從未提到他對耶穌表達過任何感激之情。他從未與耶穌有過任何互動。例如讀聖經、向神禱告、在不同的事工中事奉神,並不是最終目標。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與神聯合。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的事物感到困惑。

希伯來書6:4因為那些曾經蒙了光照,嘗過屬天的恩賜的滋味,與聖靈有分,5並且嘗過神美善的道和來世的權能的人,6如果偏離了正道,就不可能再使他們重新悔改了。因為他們親自把神的兒子再釘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7這就像一塊地,吸收了常常下在它上面的雨水,如果長出對種植的人有用的菜蔬,就從神那裡得福。8但如果這塊地長出荊棘和蒺藜來,就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

神的祝福就像雨水澆在地上一樣,但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結出果子,另一種則不結果子。聽耶穌的教導,有些人服從,有些人不。有些人經歷了神蹟,有些人悔改並相信耶穌,其他人卻沒有。不信耶穌就不算基督徒,也許就是一個徒有其名的“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