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30, 2025

聘牧公告

 Chinese Pastor – Hyde Park Church – Austin, Texas

Hyde Park Baptist Church is seeking a Chinese Pastor. The Chinese Pastor is responsible

for leading and nurturing a multi-generational congregation that speaks Mandarin,

Cantonese, and English, by providing preaching, teaching, evangelism, and pastoral care

in alignment with the mission, values, and strategy of Hyde Park Church. The Chinese

Pastor will work with the Lead Pastor to integrate the Chinese Ministry with our other HPC

ministries.

The ideal candidate must:

• Have a vital and growing relationship with Jesus Christ as Lord and Savior.

• Hold a degree from an accredited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 Be fluent in Mandarin or Cantonese, as well as English.

• Have a minimum of five years of pastoral or lay experience.

• Agree with “The 2000 Baptist Faith and Message”.

If you sense God’s calling to serve Him in this capacity, please submit your resume and

testimon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hr@hpbc.org.


美國德州奧斯汀海德公園教會聘請中文牧師

誠邀經過浸信會神學訓練裝備,中英文流利(能講粵語更佳)的牧者來牧養華人教會。

候選人必備條件:

1. 高舉主耶穌基督為救世主與生命之主。熱心培養弟兄姊妹效法基督,在主

裡一起親密長進。協助母會主任牧師帶領全教會牧會事工。

2. 擁有五年以上的牧會或服事經驗。

3. 贊同「2000年浸信會信仰」規則。

若您已領受上帝呼召接受此聖職,請將您的中英文簡歷及見証呈送:

hr@hpbc.org

Monday, June 2, 2025

神的工人

  張國昇牧師 06/01/25

The servants of the Lord
讀經 Scripture Reading :太 Matt. 10:6-10

馬太福音記載耶穌開始傳天國的道、醫病趕鬼、行了很多的神蹟。「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6-38)「困苦流離」 英文NIV 翻作 Harassed and helpless、有被欺壓無助的意思。希臘原文有 "distressed and prostrate"  苦惱、匍匐 (臉伏於地 PuFu)的意思。從這些不同翻釋中、我們可以领會到一種没有突破希望的困境。如同羊没有牧人、不知何去何從、又没有活命的保障、這樣的光境是怪可憐的。試想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在羅馬帝國统治下的光景、沒有國家、没有领䄂、就像是一羣没有牧人容易被傷害的羊。這些羊正須要有人去領、餵養、保護……耶穌說、現在就是時候了。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禾場不能早收、因為禾稼還沒有熟、但禾稼熟的時候、是一起熟的、不能等、要馬上收、不然就被變壞了。所以時機熟時、須要很多的工人。耶穌對門徒說、看阿 、這些人困苦流離、無依無從、沒有指望、現在是時候了、把天國之道告訴他們、讓他們在羅馬政權下、有個明朗的指望。你們當求莊稼的主人 、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耶稣打發他的門徒出去、吩咐他們說、「…寧可往以色家迷半那裏去、隨走隨傳、天國近了。」(太10:6-7)救恩從神家開始、這時最须要聽到天國福音的人是神的選民、因為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已經來臨了、在他們困苦流離的境況下、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盼望。當耶穌被釘十字架復活後、他就吩咐門徒把救恩的福音傳給萬民。(太28:19)耶穌也給他的門徒醫病趕鬼的權柄、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 、福音是神的恩典、我們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去接受神的救恩、我們也要使別人不用化錢去聽到福音。

當耶穌差他們出去作工時、他特別指出作神的工人主要的條件、就是對神要有信心。神的工人不用擔心自己的日用所需:腰袋裹不要帶錢、誰會知道要帶多少錢才夠用、知道神會供给你的所需就夠了。也不用帶兩件褂子。多一件褂子雖然可有能在晚上避寒的保障、但神說、不用擔心、神會供給你住的地方。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太10:10;路10:7; 提前5:18)這裏也提醒信徒們應該怎樣去接持神的工人。雖然沒有說是我們的義務 obligation,  而是我們的特權 privilege 。但這也應該是我們愛的用心。耶稣也曾對他的工人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太10:40)就算是一點點的恩慈、例如给受逼迫的門徒一杯凉水、作在神的僕人身上、也不能不得赏赐。盡管會有一些裝作神的工人去佔别人的便宜的、不過不要灰心、我們用愛心去接待别人是出自真心的、神會察看赏赐我們、别人另有用意是他們的事、神也許會使他們侮改。

當耶稣差他的門徒出去的時候、也警戒他們、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羣。」(太 10:16)很危險的。狼是很兇的、要吃羊、羊靠自己的本能也敵不過他們。所以要活下來、就要靈巧、但也不能有壞的心態:你不仁我不義的態度是不對的;要馴良像鸽子、用和平的態度去處理被逼迫的事宜。

神的工人就是願意意為神作工的人、甚至他們願意放下一切、擺上自己的一生、是因為他們聽到了神的呼召、 便顺服地按着神的旨意去行。莊稼熟了的禾場是很大的、須要很多的工人去收割。 這些工人包括宣教士、傳道人、牧師、主日學老師、兒童培訓員、個人佈道家、領人去教會的信徒等等⋯

神的工人須要互相勉勵、互相支持、才能更有效的事奉神、服待人。腓立比書是一篇宣教士的感恩信。 A missionary thanksgiving letter. 保羅說:「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腓1:3)接着保羅說:「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2:1-2)這裏保羅着重合一的心。在主內合一有幾方面的特色:不結黨;不貪圖虛榮;不看自己比人強;要看顧別人;以基督的心為心。

保羅也特別提到腓立比教會的一個美好的榜樣:就是供給宣教士的所需。「腓立比人哪…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我並不求甚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腓4:15-17)宣教士踏上工場是憑着信心、依靠神的供應;我們供應傳道人是憑着愛心、接受神的使命。不要忘記、我們都是神的工人、在不同的剛位上事奉。包括供應宣教士的需要。

我剛才提到保羅很注重信徒和教會有合一的心。讓我們把眼目轉到最實際的環境裏:就是今天我們在教會的事奉。很多人往往都會覺得教會有些「暗潮」、有些教會更因這些「暗潮」而分裂。暗潮往往都是因是意見不合、辦事的方式不同、又不彼此明說去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鼓勵會友多多交通、坦誠相處。但有些更嚴重的因素會使教會結黨分爭的、就是在信仰真理方面的分歧。作為神的工人在這方面便須要有從上頭來的智慧去處理。保羅對提摩太說:「不可為言語爭論、這是沒有益處的、只能敗壞聽見的人。」(提後2:14) 當時提摩太所處的環境卻是這樣:有異端「諾斯底派」 Gnosticism 的人說沒有肉身復活的事(林前15:12-19)但保羅說不要跟他們爭辯、但不是要我們去妥恊 compromise 、我們只要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便是了。爭辯是沒用的、誰肯認輸呢!神的工人總要離開不義(提後2:15);自潔、脫離卑賤的事、作贵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𢓭2:21)保羅多次指出神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温温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温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给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理。(提後2:24-25)「無愧」的工人、是神認準的 、行事為人、都問心無愧。approved by God、 one does not need to be ashamed.

我剛才說過了、腓立比教會常常供給保羅的需要。神的工人、一般來說都沒有渴望我們的餽送、供應傳道人是我們出於愛心的奉獻。很多傳道人一生獻上事奉神卻被我們信徒遺忘了他們、讓他們過着困苦貧窮的生活、我相信他們一點都沒有埋怨神、有些在清貧中稍稍地離世了、遺下寡居的配偶、孤單可憐。這讓我想起當我作全職牧師時、美南浸信會有一個支助退休傳道人的機構叫「尊容的使命」“Mission Dignity"、這機構完全沒有美南浸信會總部的金錢支助、但是這機構看到那些忠心的主僕實際的需要、就像腓立比教會對保羅的心意、供應他們晚年最基本的所需。六月廿二日是特別為這些退休宣教工、牧師、他們的遺孀 surviving spouse 、寡婦、的奉獻日(June 22 is Mission Dignity Sunday)讓我們準備我們的心、為那些有需要的神的工人去奉獻。你們也很清楚知道、我這個老牧師從來很少在講壇上叫會眾去捐錢、今天講的主題也不是錢、而是我們都是神的工人、要學會怎樣去彼此服待的功課。

真財寶

張國昇牧師 05/18/25 

讀經: 馬太福音六章十九至廿一節
Scripture Reading: Matthew 6:19-21

聖經裏面有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物、名叫所羅門、他是大衛王的兒子。大衛臨终時遗命立所羅門继

位為王。所羅門登基後在基遍為耶和華獻
祭、耶和華在夢中向他顯现、問他說、你願我赐你甚麼、所羅門不求甚麼、只求神賜他智慧、可以辨别是非、判断神的子民。(王上3:9)神不單赐他智慧、連他没有求的神都赐给他。聖經在列王記上3:16-28 特別記載一件事張表所羅門王的智慧:有二個妓女、每人都同時生下了一婴孩。她們帶着婴兒同床共睡。一個晚上、其中一個妓女睡得太熟、把自己的婴孩壓死了。她發覺之後就把自己的死嬰跟同伴的活婴换了。活婴的媽媽醒來、發覺不對勁、事情就閙到所羅門王面前、兩個婦人都說活婴是我的、死婴是她的。那是又没有DNA 驗正的科枝、就算中國傳統的滴血方法都會有差錯、因為血型包括Rh factor 也只有八種。你猜所羅門王會怎樣去處理呢?我們真想不到他會說、拿刀來把嬰孩砍為兩半、每人拿一半!那死嬰的媽媽說好、王真有智慧。她心裏想、我得不着、你也不要想得着活的孩子、這是出於一種嫉妒的心理。所羅門王不是真的要把孩子砍成兩半、他要知道誰才是孩子真正的媽媽、真正的媽媽一定會把活的孩子讓給死嬰的媽媽。當年的所羅門王是謙卑敬畏神的、所以神賜所羅門王得享受極度的榮華富贵、不過在他晚年時、他寵愛異族的女子、以至隨從了外邦的神、干罪於耶和華。當他活到晚年時、回顧以往、感嘆世人在日光之下的一切勞碌、都是空虚的空虛、没有意義的(utterly meaningless,  NIV)。

他說:「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所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愚味、誰能知道· 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傳2:18-19)

宋朝範仲淹有話說:「一派清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勞碌所得的、只不過是留給後人而已。唐朝羅隱說:「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說這話的人也是感歎自己一生勞碌得來的、不一定是自己能去享受的。聖經中的傳道者也說:「就是人蒙神賜他貲財、豐富、尊榮、以至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喫用、反有外人喫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所得的一切都那麼美好、卻不能享用。有可能老了沒有牙齒、又可能有腸胃病、只能看着'別人享用、這也是頂可憐的。

其實這都不是悲觀喪志的話、而是寫實。傳道書的作者 一般人認為是所羅門王、他享盡榮華富贵、最後還是一聲嘆息、空虚的空虚。其實傳道者要我們看到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怎樣去看我們在世所擁有的一切、好得着智慧的心。

擁有财寶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基督徒又應該怎樣看财寶呢?

財寶會引人犯罪、因為我們的财寶在那裏、我們的心也在那真。(太6:21)「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太6:24)錢財不是没有它的價值、沒有錢就不能買到我們日用所需。不過聖經教訓我們對錢財的得失、不要過份担憂、以至寢食不安、因為我們所需的、神是知道的。無論甚麼事都有輕重之分、先後之别。生命比一切物質的所需更重要(太6:25-30)我們向神先求的是他的國和他的義、其他的神會加给我們(太6:33)我們能否有這樣的信心去排除我們心中的憂慮呢?

傳道書一章指出不太富不太窮是最大的祝福、因為太富會使我們離棄神;太窮會令人容易犯罪。中國宋朝一個才子陸游、他的仕途不顺、寫下一句從心發出的話:「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這也就是說他看透了甚麼是人生最大的祝福。 

喜樂的人生不是用擁有多少物質财富來衝量的、而是相信那賜萬有的神、知道我們的所需、會供给我們生命所需的一切。所謂:「知足者、貧永樂、不知足者、富亦憂。」滿足的喜樂、是從信心開始、信心能排除心中的憂慮。耶穌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彀了。」(太6:34)只要學會把我們的難處交托给神就夠了。

我剛才說過、财寶本身不是壞事、但當一個人選擇化上一生去追求财寶時、就會浪费了我們生命最寶貴的年日。中國清朝時代的曹雪𦭐、他的家族、本為朝庭看重的、但後來家道中落、寫下一本小說叫「红樓夢」、小說裏的跛道人論到妻、财、子、祿時、對愛财的有話說:「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金錢忘不了。一生只恨聚無多、得到多時眼閉了。」對我們的後代也有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些哲理就好像回應傳道書作者的話。

耶稣也曾用了一個比諭來教訓人: 有一個貪愛積财的财主、以為積聚了很多錢財、就可安枕無憂地在晚年享福了。但耶稣說、「無知的人阿、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豫備的、要歸谁呢?」(路12:20)所以不要只管去積聚、堆積如山的財富、不去運用又有甚麼價值呢、只不過是銀行户口賬目裏的一個的數字;又可能只是在保險箱裏的一大堆鈔票而已!世上所能擁有的一切、都是神暫時托付給我們的、我們不能帶走、卻须要我們有智慧去應用。怪不得所羅門王說、财寳堆在一處不去用又有甚麽價值呢、倒不如享樂一下吧。(傳5:18-19)不過我想我們也不要辜負神所托付我們的、不論是財富或是才能、都要懂得怎樣去運用來事奉神、服待人。

耶穌說、不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地上這句話、還有一個值得去思想的原因:因為太多财富會令人擔憂。因為怕會失去。因為地上有蟲子咬、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19)你擁有很多股票嗎、就得天天化時間在電腦上去看股票市場、一不小心、一天就會失去一大半。積聚了很多美元嗎、今天又怕那些 BRICS 國家發展新幣制去代替美元在國際上的價值。耶穌給我們一個建議、只要積財實在天上就是了、因為天上沒有蟲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更重要的、就是我們的財寶在那裏、心也在那裏(太6:21)這句話就會叫我們好好省察。「財寶」英文作 "Treasure"、就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那些東西究竟又是甚麼呢?因為那些東西會令我們的心也在那裹的、所以「財寶」對我們是很具影響力的。

首先我們要去思想「財寳」的真正定義。
    財寶 Treasure 不是單指金錢。除了錢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物質和非物質的東西。
    讓我們看為寶貝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在世所追求的東西、包括房產、名牌的汽車、衣飾、珠寶……
           名譽、地位、學位、虛榮……等等。
有關物質的東西嗎、傳道者說: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 會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空虛。」(傳5:10)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 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傳5:15)
關於名譽地位嗎、傳道者和一些哲人也有智慧之言給我們參考: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傳1:11)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曹雪芹:红樓夢)

積財寶在天上是不會失去、不會銹壞貶值的。最珍貴的財寶是在我們心裏、是我們心之所向。因為財在那裏、我們的心也在那裡。

接着下來耶穌用幾個例子、讓我們看到怎樣去積財寶在天上。
    首先是對神:要有信心、勿慮。
    其次是對人:要曉得怎樣待別人:
                          不要假冒為善、隨便去論斷人
    還要懂得怎樣去選擇:
                          兩條路;兩種果樹;兩等根基

只要對神有信心、知道神在時刻看顧我們、就會得到心境的安寧。耶穌用兩個很美的比喻說:天空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天父尚且喂養它們;野地的花、穿着美簏的衣裳、就是所羅門王最榮華富贵的時候、也不及野花的一朵。能夠一心信靠神、心裹一無掛慮、就是得着神所赐的一種寶貝。

不論斷人就是不假冒為善、因為假冒為善的人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只看見別人的短處卻沒有看到自己的缺點。耶穌用一根刺和一根梁木來作比較、雖然這兩的分別是那麼大、但我們往往都看不出來。要先除去我們眼中的梁木才有资格去論到别人眼中的刺。

最後耶穌指出、我們想要得着世上短暫如過眼雲煙的財實、或是想要得着真正不能銹壞的天上財寶、我們是可以選擇的。他用兩條門路;兩種果樹和兩等根基來作比喻。進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要努力才可以進去、還须要小心去走才不會跌倒。另一條又寬又多人進去的路是引到減亡的。兩種果樹、結出不同的果子、有好壞之分。憑着他的果子就可以認出樹來。蓋房子也有兩等根基可以選擇。我們聽道後也可以選擇怎樣去行。聽道而不行道就像房子建在沙土的根基上、是站立不穩的、相反的就是聽道而去行的、就好像把房子建在磐石上、風吹雨打也不會倒塌。

耶穌所講的、對一個基督徒的生命成長、都是很實際的教訓。基督徒人生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欄阻、在世受到不少逼迫、不過倘若一個基督徒能聽道又行道的話、他就是積財寶在天上、天父看見了、也必然報答他、他將來在天上的賞賜也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