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昇牧師 6/4/2023
講道經文:詩篇廿三篇一節
Scripture Text:Psalm 23:1
我自小就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唐詩宋詞、更使我很感興趣。因為中國的詩詞、大多數
都是表達個人的心境、有時我面對一些情境、心裏有相同的感受、便會朗頌起來、太太通常都不太感興趣、只說聲whatever!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聖經裏的一首眾人喜愛的詩。聖經詩篇的體裁、跟中國的詩不一樣。詩篇 Psalter 在希臘文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這個字原是指一些𢇁絃樂器、後來也指一些用這些樂器伴奏的歌。這些詩歌的內容有兩大分類:讚美的詩 Psalms of Praise,( tehillim) 和 禱告(Tephillot)。詩篇是經過幾百年、一段很長時期收集起來、在猶太人被掳歸回後、(大概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在聖殿敬拜時用的詩歌書。
都是表達個人的心境、有時我面對一些情境、心裏有相同的感受、便會朗頌起來、太太通常都不太感興趣、只說聲whatever!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聖經裏的一首眾人喜愛的詩。聖經詩篇的體裁、跟中國的詩不一樣。詩篇 Psalter 在希臘文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這個字原是指一些𢇁絃樂器、後來也指一些用這些樂器伴奏的歌。這些詩歌的內容有兩大分類:讚美的詩 Psalms of Praise,( tehillim) 和 禱告(Tephillot)。詩篇是經過幾百年、一段很長時期收集起來、在猶太人被掳歸回後、(大概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在聖殿敬拜時用的詩歌書。
詩篇廿三篇是大衛寫的一首詩。大衛在聖經中是個很不平凡的人物、他被稱為合乎耶和華神心意的人(撒上13:14)。他並不是個完全人、他也曾犯下大錯、但他敬畏神和信靠神的心志、卻是合乎神的心意。大衛不是以色列人的第一個王、以色列第一個王是掃羅。當摩西帶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他們沒有王、耶和華神就是他們的王。神籍著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迦南神應許之地、把地分給各支派為業。約書亞死後、神興起士師治理他們。直到撒母耳時代、神都籍着士師領他們爭戰。當撒母耳年紀老邁時、他想要立他兩個兒子當士師。可惜他的兒子不肖、不行其道、故此以色列人到撒母耳面前、求他為他們立一個王去治理他們、像外邦的列國一樣。撒母耳就很不喜悅他們厭棄耶和華作他們的王、但神也應允他們立王、但警戒他們立王不一定有好處、因為他們的王將會轄制他們。(撒上8:4-10)
神為他們揀選的第一個王是掃羅。他高大威武、作王之先、他為人慊卑、敬畏神、又愛自己的同胞、本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選。但他作王以後、他便沒有尊重耶和華、不遵守神的律例、甚至在戰情緊張時、代替撒母耳去獻燔祭。這本不是王當作之事(撒上13:8-12)他沒有完成神給他的託付、去為以色列人爭戰、因為他把眼目注視在自己的王位上。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上15:11)「後悔了」英文 KJV 翻譯作 ”repented“ ;NIV 翻作“grieved” 。神絕對不會錯、也沒有須要後悔 repent 的地方、所以翻作傷痛grieved 比較近一點、他也實在是傷了神的心。不過原文用的詞是Nâcham——有深呼吸、吸一口氣的意思、這種動作是表示一個人的感受 deep breathing is a physical display of one‘s feeling 。神不是後悔錯了、而是改變了心意a change of heart;或指改變了主意 或目標、 a change of mind or purpose 。當人改變了態度、神也會相應的調整。when man changes his attitude, God also makes corresponding changes. 後悔 “Nâcham” 這個詞、在掃羅事件之前、在創世記也用過一次:在挪亞時代、人在地上罪惡極大、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創6:5-6)當然神不會後悔造人、因為人是神創造的顛峰、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因人犯罪的行為使神傷痛 grieve the heart of God ,因而神改變了主意、用洪水毀滅了那個世代、要作一個新的開始。神造人的旨意沒有改變、人類仍然按他旨意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神後悔立掃羅為王了、祂命撒母耳膏立大衛為王代替掃羅。那時有一個身高九尺多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向以色列人挑戰、年輕的大衛得知那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向耶和華的軍隊駡陣、就很生氣、他相信神定把那辱駡神的外邦人交在他手裏。大衛把哥利亞殺了以後。本來掃羅應該會識才重用大衛、誰知掃羅反而產生嫉妒、要除掉大衛、因為他怕大衛會奪走他的王位。
讓我們看看大衛是何等人、為甚麼神看他為合乎自已心意的人呢?大衛確是個不凡的人物、他一生經歷過不少成功、失敗和挫折。他是個詩人、琴師;是個戰士、也曾經是個流亡者;他是個牧羊人、也是個君王。至終他是個得勝者、就是因為他有信心倚靠神。
今天我們要看看詩篇二十三篇、就可以感受到大衛一些蒙福的源頭和經歷。詩篇23 篇是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寫的。他到處流浪、居無定所、所遇見的不是敵人便是佰生的異鄉人。但大衛對神的信心和依靠、在詩篇23 篇盡情的流露出來。他的思潮好像是回想到他孩童時代、牧羊的時候、一無顧慮、羊在他手下安然躺臥、完全信賴他保護的情景。如今他想到耶和華是他的牧者、他再沒有其他的須求了、這是多麼活的對比寫照!在危機重重的環境下、他想像着耶和華是他的牧者、在祂身旁是多麼大的安慰。牧者在當時近東的文化是指君王的隱喻 used as a metaphor for kings. 雖然當大衛受膏後已經是被神立的君王、他仍然慊卑的去牧羊。他心中只尊耶和華為他的「牧者--君王 」Shepherd-King。在動盪危機四伏的環境下、「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躺臥 lie down——羊吃飽了、安詳的躺下甜息、 是一種完全安全滿足的感受。青草地上、綠油油的、軟柔柔的、是個充滿生機的住處、原文有家、即安樂窩的意思。「他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水能使疲倦的小羊清爽 refreshing, 解渴舒𣈱。可想像喝過了清涼的溪水、躺在水邊的小羊、多麼舒服滿足。在寧靜的水邊、也可以看到自已的反影、大衛看見自己是個癲沛流離的樣子、還是個在主裡安祥穩妥的小羊。清涼的水不單單能使身體得到舒適、也使他的靈魂甦醒。大衛也𠄘認、我們很多時會糊塗、走迷了、沉迷在一些自我的觀念裏、被自己一些思潮困住了。但我們的牧者-君王甦醒我們、為他名的原故、领我們走義路、行在神的旨意當中。從信心來的平安、是不受環境影响的。正如保羅在羅馬被囚時、寫信给腓立比教會的心情、雖然被捆銷、仍有内心的喜樂。他的喜樂是靠主而來的、他說:「你們應當常常喜樂 . 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籍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4-7)大衞當然知道自己所處的是什麽環境、但他有信心地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死䕃的幽谷就是填墓 the grave 、象徵着大災難 calamity、他也不害怕 fear,dread 遭遇到災害 harm , adversity。原文的意思:就算是遇到可置於死亡的境况中、也不懼怕會受害、因為有大牧者同在 、他的杖和竿都使我能放心 reassure me。杖 rod 是用來引導、保護、數點、拯救的;桿 staff 是用來支撐、可以依靠、扶着去行路的。雖然大衛有很多敵人要追殺他、但神在他仇敵面前為他擺設筵席。按近東古代的傳統、擺設筵席是代表聯盟、強國保護臣屬國。神與我們同盟、活在神的蔭護下、保證會是平靜安穩的。按古代傳統、筵席的主人會用油膏貴賓的頭、也賜他福杯美酒、代表滿溢的恩典。大衛在這裏好像已忘記了一切的災難、只想到他一生一世都有主的恩惠慈愛隨着他 ”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 will follow me all the days of my life…“ 大衛把恩惠慈愛人格化、personified 好像是兩個僕人待候著他。「恩惠」Goodness 在希伯來文在這裏有很廣泛的意思、包括一切好處、美好的、beautiful 、豐盛的 bountiful 、喜樂的 joyful、恩慈的 kindness。「一生一世」原文指一切所有的年日 throughout the years 、也暗示着他對神的信靠、就算是死亡也不能奪去神的恩惠和慈愛。「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如神家裡的貴賓直到永遠。我們今天作基督徒的、也可以聯想到神所賜大衛的子孫耶穌、信靠他的人、在世也不至缺乏什麼、而且在永恆裏、我們也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享受永生、直到永永遠遠。
大衛雖然是被揀選作王、但他幼年牧羊的日子、自由安樂、無憂無慮、倒是他最懷念最難忘的日子。不受人表面的奉承、不怕有人鬼詐諂害、不會被捲進嫉妒分爭的場合、不须多方維護自己的權勢王位。他看着那些可愛順服、安全穩妥的小羊、巴不得自己變成一隻小羊、活在大牧者廕護之下。今天我們活在這化化世界、 為着權利去鬥爭、為著財富去賣命、為了名譽地位去與人比較、天天帶著嫉妒愤恨不平的心情而活、倒不如是隻小羊、活在大牧者的羊圈內、一無掛慮地躺在青草地上、是多麼幸福。其實我們都可以成為神羊圈裏的小羊、只要接受耶稣作我們的救主、我們就是主的小羊、一生一世有恩惠慈爱随着我們。我們且有永生的盼望、將來在天上、且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至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