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昇牧師 11/19/23
讀經: 可10:17-22
聖經描述一個標準「好人」,是個年青人(太19:20);路加福音說他還是一個有權勢的官(路18:18)。他又有錢、又有勢;是個正人君子、而且他信神、遵守神的律法。他没有名字、也許他就是代表世上很多一等「好人」的模樣。
這個年青人太有錢了、就好像世人很多的有錢人、錢给他們加添了一種憂慮:就是有錢還要有命才可以享用。倘若有甚麽三長兩短,一切財產豈不變成遺產罷了!我相信這個年青人曾經聽過、可能也見過耶稣所行的行蹟奇事、醫病趕鬼、知道耶稣是個非凡人物、所以他跑去找耶穌、跪在耶穌面前,很謙卑地向他請教生命的秘訣:「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
他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耶稣卻回答說、「你為甚麽稱我是良善的. 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耶穌沒有否認自己是良善的,他提醒這個年青人、世上沒有良善的人、就算是一生潔身自愛的正人君子、也不敢說自己的一生是全無過犯。在神眼裏世人都是罪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人總是用不同的眼光來看自已和別人、把自己與別人比較、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當作一等「好人」、是個配進天國的材料。中國人一向都有這個觀念:行善積功德、抄經唸佛、希望靠一生的善行、死後能成佛進西方極樂世界。但那裏有這麼容易、要行多少善、積多少功德才夠用呢?會不會剛唸完彿經又發脾氣駡人、豈不是功過相抵嗎?只怕沒積夠功德便一命烏呼了。耶穌卻告訴那年青人、正因為只有神才是真正的良善、要得永生、就不能靠好行為、只有倚靠神才成了。
中國人有話說: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我們的父母都是這樣勉勵我們。我年青時也帶著這個信念來到北美、努力𡚒鬥、也算事業有點成就。不錯,我們都應該這樣鼓勵年青人、去求上進、為了他們自己、為了社會、為了人群、都應該努力去幹活。有時人生不那麼如意。中國人信「命運」、說天命難違。冥冥之中有個主宰。所謂:謀事由人、成事由天。所以我們還是要告訴兒女和身邊的青年人,宇宙有一位掌管萬有的真神、也是掌管我們生命的主。若能認識祂、尋求他的旨意、我們活著就有方向、有盼望。聖經裏那位年青人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又經過耶稣的這一番話、正表示耶稣就是那位真神。
那位年青人來請教耶稣永生之道、耶穌先問他的為人、有没有遵守摩西的律法、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诫命中的一大堆「不可」、他都守住了。還有些當做的、如孝敬父母、他都做到了。所以他問耶穌、還有什麼「當作」的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呢?這位年青人真的是個「好人」的模範、所以耶穌看着他、就愛他。不過他把追求永生的方法看錯了:他以為靠行為就可以得着永生。所以他才問耶穌還有甚麼我當作的呢?
耶稣没有責備他、只有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那就是指他當作的事: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我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年青的好人、過去一定作過很多善事、包括賙濟窮人。但他缺少的這件事、不單是樂善好施、而是「變賣」一切「所有」的、去給窮人。變賣所有的房屋、田地、家𥚃一切收藏的寶物、全分給窮人。就是地上一切所擁有的都得放下、然後去跟從耶穌。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不是他不想跟從耶穌、聖經指出他作這個決定、是因為他的產業很多。俯心自問、我所擁有的、絕對沒有那年青財主所擁有的萬分之一、但自己又是願意放下多少來跟從耶穌呢?
耶穌沒有批評指責那年青人、只說:「有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錢當然不能代表一切、但錢卻是我們很多人都捨不得失去的。古今中外對錢的看法都差不多、一方面曉得錢是身外之物、另一方面又要積聚更多的。當然我們絕不會覺得自己是貪財、只不過是積蓄些錢來防老、也為兒孫作保。中國古典的小說「红樓夢」裏的一個道士對世人所最關注的四件事:妻、财、子、祿、作了些警世之言。 尤其對財方面的看法、與聖經所言一致。他說:「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金錢忘不了。一生只恨聚無多、得到多時眼閉了。」聖經裏耶穌作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無知的財主、只顧積聚財寶、不知道靈魂的境況。神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16-21)其實這些話、不單是應用在錢財方面、我們在一切牽掛的事上、又能放下多少來跟從耶穌呢?
耶穌其實要這少年財主看清楚一件事、好作個選擇:緊抓住地上的產業;還是要得着天上的財寶。耶稣看着他憂愁的離去、便感嘆的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天國、是何等的難哪。」(可10:23)是難、不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因為進天國不是靠錢、也不是靠行為、而是藉著神的恩典。耶穌也不是叫那財主白白的放下一切、而是叫他去拿今生之物、去換取永恆的獎賞、因為他若聽從主的囑咐、就必有財寶在天上。彼得聽完耶穌的話、便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不錯、彼得撇下的、比那財主要放下的少得多、不能相比、然而這也是彼得所有的一切。彼得是打魚的、他聽到主耶穌的呼召、就馬上撇下魚網去跟從耶穌。打魚是他的生計、不打魚又能幹甚麼呢?跟從一個到處奔跑的傳道人、又能得着甚麼呢?耶穌立下一個很大的應許、只要我們信就成了。耶穌說人為他和福音撇下甚麼、在今世都會得回百倍。耶穌還很仔細地描寫出來:撇下房屋、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也會同樣在房屋、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得回百倍。神絕不虧待人。更寶貴的、就是跟從他的人、在來世必得永生。(可10:30)
倘若那個無名的少年財主、那個標準「好人」是代表我們一般世人的話、我們就當醒悟過來、永生不是能用錢買到的、也不是能靠行為、行善積德可以得到的。永生是神所賜的恩典。我們不單須要放下一切、包括一些傳統的今生來生觀念、一些我們一向自以為對的生活方式、還要去跟從耶穌。這兩步是有次序的:不能放下一切、就不能盡心的跟從。同樣要承受永生、也有兩步:首先要「信」、信耶穌是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使我們能與神和好得永生;第二步就是為主作見證。最基本的見證就是受浸禮歸入他的名下。我們也要活出美好的生命見證來榮耀神。
世人大都會聽到耶穌的名字、有不少人願意作個基督徒、又願意受洗歸入他名下、參加教會作會友、甚至在教會裏事奉。他們都是真誠的基督徒。不過每一個基督徒的成長都不一樣、雖然我們都認耶穌為主、不同之處乃是耶穌在我們生命中的位份、是多是少、是輕是重、卻有所不同。每個基督徒信主的經歷都不一樣、有些像溫室的玫瑰、由愛主的父母用心的栽培、又嫩又美。有些人卻經歷過非常的境遇、才醒悟過來、明白主的愛。就如那首聖詩「奇異恩典」的作者 牛頓約翰(John Newton) 的經歷一樣。牛頓約翰早年喪母、父親是個船長、年少時放蕩不羈、作盡不少敗德之事、被父親厭棄。後來他在販賣黑奴的船上工作、亦被船長之黑人主婦所厭棄。他的光景可算是倫落到一個奴隸之奴隸的地步( virtually a slave of slaves) 。後來他看到 湯馬金(Thomas a Kempis ) 所寫的書「效法基督」(Imitation of Christ ) 時、他開始醒悟過來、後來又因遇到一次大風浪、幾乎喪命、他便信了主。他還在39 歲時當了牧師、一生事奉神。他也寫了很多聖詩、其中“奇異思典”是牛頓約翰的信主見證、並他作基督徒的經歷。另有一個現代人物喬治斯(George Beverly Shea)。他媽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詩人汪米勒 (Rhea F Miller) 的一首詩、她把這首詩放在喬治的鋼琴上。他看見了就有感寫下了歌詞和曲譜、並且在葛培理的佈道會上用他雄壯的聲調唱出來、成為眾人皆知那首詩歌:「我寧願有耶穌」(I‘d Rather Have Jesus) 。他真的是從心底里唱出來的聲音。他有很多機會可成為出名的歌星、享有榮華富貴、但他寧願有耶穌、勝於這世界能給予的。就是副歌最後那一句話:I’d rather have Jesus than anything,this world affords today. 尤其是中文翻譯、更是貼切、「我寧願有耶穌、勝於世上榮華 glory、富貴 wealth 、聲望 fame。」這三樣豈不都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嗎!
來見耶穌的那個無名少年官。榮華富貴和聲望、這三樣他都已經擁有了、可是他也知道、他更需要的是永生。耶穌指示他先要放下世上的財富、然後來跟從他。那年青人便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寧願放棄永生、也不願放棄他的財寶。你我都知道榮華、富貴和聲望都是暫時的、不可靠的、抓不住的、但你我心裏還是暗暗的想要得到它、倘若真得到了、也不願意輕易放下。我們雖渴望跟從耶稣、還有這三樣牽掛呢?我們是否只是隨伙地唱着「我寧願有耶穌」、還是真的從心底裏唱出那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