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9, 2022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

張國昇牧師 1/16/2022

講道經文:约14:27

讀經:約 14:1-6 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2022 來臨了、又是新一年的開始。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歲、去舊迎新是新年的盼望。不過今年的開始、可是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一些鄰居還抗議那些爆竹聲驚怕了他們的狗呢。說實的、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通貨膨脹、很多失業人仕面臨經濟危機、非法行為日見增多、人心惶惶、憂鬱症患者日增。我們怎樣才能樂觀地去回應眼前的一切憂慮煩惱呢?

人生本來就是勞苦愁煩、令人擔憂的事情多的是、不是去年、今年才有。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憂慮。小的時候、不高興就吵鬧;學生時期有作學生的壓力、告訴你今天我作夢時、也常會夢到考試的挑戰、限期交作業的壓力。年青人會被情所困、成家的人會為經濟煩惱、為教養兒女操心。老人會覺得孤單、擔心身體健康的退化。最近又被冠狀病毒疫症所困、再加上社會環境的種種壓力、我們又須要怎樣去面對這一切人生的挑戰呢。


讓我們從幾方面來看一般人對環境壓力的反應:


1)逞强:盡量靠自己的聰明能力去應付:不過誰都曉得我們自己的聰明才智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我們會覺得失控、失敗;便會帶來沮喪、甚至憂鬱。跟據統計、在疫症期間、憂鬱症和神經病的病例數字日見上升。依靠精神病專家去幫助他們解決心裡的問題、也是很有限的。有堅強的自信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單有自信而不瞭解現實、便很容易帶來難以接受的打擊。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多的是、聖經說、「你要尊心依靠耶和華、不要似靠自己的聰明、在一切事情上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當行的路。」(箴言3:5-6)、又說:「應當一無掛慮、凡事藉著禱告、感謝和祈求、把你的事交托給神。神賜出人意料的平安、必保守你的心懷意念。」(腓 4:6)不單單是不依靠自己的聰明、更重要的是把我們的依靠交托給神、就一定不會走錯、而且靠著神的恩典和指引、不但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並且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和平安、不至憂鬱成病。不過要學會交托給神的功課也不容易、因為先要學會放下自我、才能真正把憂慮重擔交托給神。更重要的是先要認識真神。自古以來世人有解決不了的心事、都會去求上天的幫助、求神拜佛去保佑我們一切所行的。不過倘若我們所求的神不是真神、不但沒有果效、而且所寄托盼望的都屬於虛無的幻想。耶穌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14:1)他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他就是那真神、我們心裏不要憂愁、只要信他。


2)逃避:在中國封建社會傳統下生活、壓力很大。家有家規、注重禮儀、尊卑有別、輩分分明、無論是事業、婚姻的選擇、很多時侯都沒有自己的自由。在封建制度下的人權、當然不能與今天美國自由社會的人權相比。這並非是說我讚同今天的人權主義、今天的人權、我以為是過份的自我中心、沒有關注到別人的權益。在封建制度下生活的人、很多時侯是無法抗拒社會加在自己身心上的壓力。有些人會作出逃避現實的選擇、遁跡空門、出家當和尚去了。民國初年、有一位詩僧叫蘇曼殊、特別引起我的興趣、不是因為他出家的選擇、又是因為他是一個詩人。詩人會用詩詞來表達他的心情、他一生的經歷就是一個例子。清朝末期政治腐敗、外患日增。洋人給清政府強迫要求各種不平等的條約、更是讓百性日見憤怒。蘇曼殊早年參加革命、一股愛國熱情、但不竟壯志未惆。出家以後、也擺脫不了世俗的煩擾。他肯定是個溫文有禮、情感豐富的和尚。給一紅顏知己愛上了、他寫下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烏舍淩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鉢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蘇曼殊出家求擺脫一切纏繞着他的七情六慾、「恨不相逢未剃時」這句話、或許是表達了他心中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是否在想、倘若他早遇上了這紅顏知己、他的人生又是否不一樣呢?他不能擺脫那些疑難問題、只可以抑制、。他的另一首詩也表達了那抑制的心情:「契濶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塲已似冰。」行雲流水一孤僧、看來好像是個瀟洒無牽無掛的行僧、其實是個孤單可憐的浪客。無端哭笑更表達了他無法抑制的情緒。要用逃避的方法去擺脫現實的煩擾、也不是實際的辦法。保羅告訴我們面對人生苦難煩惱、不是消極放棄逃避、而是要積極努力:「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3:16);「⋯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不逃避、就要有明確的標竿跟着去跑。


3)宗教:投靠一個教門也不是解脫的辦法:中國近代流行是佛教、但遁跡空門、卻不能達到四大皆空的境界又怎樣呢。就算是求神拜佛也不能解脫心中的憂慮煩惱。我在這裏不是評論佛教、我是說所有的宗教信仰都不能解決人內心的問題、基督教也不例外。宋朝楊萬里看見一沙陀在抄經、就贈他一詩:「瀝血抄經又若何、十年依舊一頭陀;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換成今天的基督徒可不是一樣嗎:「天天讀經又如何、十年依舊一信徒;未去教會煩多事、去了教會事更多。」教會除了崇拜外的聚會、也是挺繁多的;教會裡面的人仕關係也挺複雜、不小心很容易又會被捲入是非的漩渦裏。宗教信仰、對一般人來說、只不過是一種精神或心靈的寄託、宗教也有規條、可說是捆綁、不是釋放。想要從行善積德去往西天極樂世界、又有甚麽把握?要積多少功德才足夠上天堂?就好像猶太人的律法、只不過是要人知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佛家說行善、猶太人要守律法、宗教的路標都是想靠行為去得蒙神的悦纳。


倘若我告訴你、信耶穌不是信基督教、你會有什麼反應?你也許聽人說、所有宗教都是叫人行善。不錯、大多數的宗教不會教你去行惡、大多數的宗教都說行善便是得正果的途徑。佛教教人行善、修身成佛。耶稣在山上教訓世人很多為人之道、(馬太福音5-7章登山寳訓)但沒有說我們能做到他所講的一些道理教條就可以上天堂!剛剛相反、信耶稣得生命後才可以真正行出善來。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神那裡去。」(約14:6)不是靠好行為行善來得生命、而是先要信耶稣得着生命、才可以真正的活出善來。得永生是神的恩典、不是靠行為可得的。


聖誕節過去不久、我們會很清楚記得耶穌降生的記戴。耶穌降生那一天、天使把這佳音首先是傳給在曠野的牧羊人。牧羊人當時在社會中、是最低級的賤民、但天使報給他們的喜訊是關乎萬民的。他們聽見了、不但相信、而且要馬上去親眼看看神所成就的。聖經沒有記載他們帶着甚麽禮物、他們謙卑的敬拜就是最好的禮物。接着來的有東方的幾個博士、他們在社會肯定是有很尊貴特殊的地位。他們很可能是從波斯來的宗教政治家、他們看見一夥明亮的星出現、知道是猶太人所預言的彌賽亞降生了、所以他們帶着禮物遠道而來要拜他。他的禮物是配得上獻給王的黃金、膏祭司用的乳香和為他安葬用的没藥。他們朝見耶穌的時候、見到的不是在馬槽裏的聖嬰、因為耶穌已經是兩歲多的小孩了。他們來到迦南地去見希律王、問他猶太人的王降生在那裏。希律王聽見就很不安、召了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查問他出生之地。他想要知道那要作猶太王的人要生在那裏、好去殺他、因為一山不能藏二虎、不能有另一個王。那些祭司和宗教領袖很熟識聖經的預言、便根據聖經的預言告訴希律王、彌賽亞以色列的王要生在伯利恆。Dr. Charles Stanley 對這段聖經所描述的人物所表達的態度、作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定論:謙卑、尊敬、冷漠。那些猶太人的宗教领袖、他們很熟聖經、也很熟聖經所說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他們在聖殿裏按律法條例去敬拜耶和華、等候預言的成就。但對耶穌的降生的消息、卻是那麽冷漠、難道他們所信的預言只不過是頭腦上的知識、在聖殿裏的敬拜只不過是例行的宗教儀式?我們也須要俯心自問、今天我們是信耶穌還是信基督教?倘若我們信基督教、只不過是一個基督教徒、我們仍然是沒有新的生命、心裏沒有在主裏真正的平安、更沒有辦法去解脫2022 年要面臨的一切困苦災難。心裏還是天天為疫情憂慮、為世事煩惱。


耶穌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14:1)他叫我們不要憂愁、能辦得到嗎?重點是在那個「我」字。在這裡耶穌是稱自己是與神同等的。信耶稣就是信神、就是對神有信心。而且這個「我」字是很實體、很親切可以親近、很個別的、他叫我們去與他建立關係的。耶穌要我們常在他裏面、他也常在我們裏面。他用葡萄樹作個比例、枝子若連接在樹上、就不會枯乾、葉子也茂盛、多結果子。他又說、他愛我們、若我們遵守他的命令、就常在他的愛裏。他要叫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1)我們作基督徒、不是單頭腦上相信耶穌是基督、而是要跟主的生命連接起來、常在他裏、他也常在我們裏面、我們才能活出一個滿足喜樂的人生。耶穌還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人生的重擔太多了、工作的重擔、經濟的重擔、還可以比較容易的逞下來、心靈上的重檐可不是那麼容易卸下。不過耶穌說不管是什麼重擔、那些擔擔子的人、都可以到他那裏來得安息。關鍵就是我們有沒有學會把擔子卸下交給主耶穌、得到真正的安息呢。從前在香港出入都是坐公共巴士、在上班下班、或上學下學時候、巴士上人很多、很難找到坐位、只有站著、倘若背着重重的書包、趟來趟去、很容易䟗倒。反正車子載著你和你身上的包包、乾脆把書包放在汽車的地板上、讓車子載著它、就不用自己去背負啦。這與把重擔交託給神是同一道理。


「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的住處。」(約14:1)我們心裏不要憂愁更大的原因就是信主的人有永生。冠狀病毒的疫症流行又怎樣、耶穌説、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太10:28)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暫的、連生命的年日也不會太長久、有永恆的歸宿才是真正的不用憂愁。耶穌說在他父家有許多住處、而且籍着他我們便可以到父那裏去。(約14:1; 6)  因為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他、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我們不用憂愁、因為主不會撇下我們、他要求父賜下一保惠師聖靈、與我們同在。(約14:16-17)「保惠師」counselor 是個法律上的用詞 a legal term 辯護者、為那些在律法下犯鍇的人辯護。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是聖潔的、是引導人進入真理的靈。聖𩆜也要常常提醒我們耶穌對信徒所說的一切話(14:26)聖靈也常與他們同在、住在他們裏面。(14:17) 在使徒行傳二章記載在五旬節的時、聖靈降臨、門徒就都被聖靈充滿。今天我們信主的人、我們不用憂愁、因為我們常有聖靈同在、他住在我們裏面。(約14:17)


耶穌又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14:27)究竟神所賜的平安又是怎麼的平安呢?猶太人的習俗、打招呼和告別都說「平安」。Shalom平安、就像我們打招呼是說「你好」;告別時說 Shalom, Shalom 平安、平安就是說再見。究竟「平安」Shalom 又是什麼呢?士師紀 6:24 耶和華呼召基甸去領以色列人與米甸人爭戰、他就為耶和華神築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 Jehovah-shalom 、他用沙龍 shalom 作為耶和華的稱號 (Title )、耶和華就是平安 The Lord is peace。這平安 Shalom 差不多是一全面性的平安  a comprehensive peace。 包括福祉安樂 well being。(詩122:7);滿足安寧 contentment (詩 37:37);人際關係上的平安 relationship (箴言12:20);國際上的平安、peace between countries (利 26:6);個人與神關係上的平安(詩 119:165)以賽亞預言基督的來臨、「…他的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The prince of peace)。」(賽 9:6)不過希伯來文 Shalom 這個字也不能完全代表聖經說的平安 cannot provide the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Biblical peace、因為我在基督裏才能得着真正的平安、「⋯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 “Eirene”。」(約16:33)希臘文Eirene 這個字是從 ”eiro” 這個動詞而出、意思是把已經分開的再連結起來 to bind together。我們因犯罪已經是與神分離、要籍着耶穌的恩典才能與神再連合起來、所以只有認識耶穌基督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平安(帖後 3:16)。世俗所說的平安是一個盼望 (a wish)、希望你得着平安。但世人都心底裏明白、世上的平安都是不完全的、是暂時的、不能認定、很可能只是個願望、很容易便會失去。耶穌所賜的平安就不一樣。耶穌跟他的門徒說、過不多時他便要離開他們往父那裏去。門徒聽見就很憂愁、不知道耶稣離開後會發生甚麽事、會遇到甚麽難處、心裡就很不安。耶穌安慰他們:他賜給他們一條新命令、叫他們彼此相愛。雖然彼此相愛不是新的命令、摩西的律法也叫人彼此相愛。(利 19:18)但耶穌要他們知道彼此相愛有更深的意義。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約 14:21)這一羣人是遵守主命令的、是愛主並為神所愛的、為神所愛的便不用憂愁。信徒與主的關係、是在愛中建立的、很親密的、沒有隔漠的。信徒彼此的關係也是在主的愛裏建立、應該是很親密的關係、我們在主裏能用信心放下一切憂慮、彼此相愛、在主裏有平安、這就是在世人面前作出最美好的見証。(約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