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4, 2014

一人不能事奉兩主


中国福州鼓岭千年樟树下的“树神”供坛

張國昇牧師    8/31/ 2014

       科技發逹的今天,電腦的運作,可以多項事工同時進行。也把我們的腦袋訓練得更有效率,能作 multi-tasks 的處理。有時父母看見兒女那麼能干,一邊聽音樂,一邊看電視,一邊 online 做功課,一方面感嘆時代不同了,另一方面,真的有點擔心兒女是否真的能專心做功課。盡管有最靈活的腦袋,幾件事情同時進行,难免會有遺漏,不能每件事情都辦得十全十美。不管能否做得最好,單是能同時搞多種運作,就是一種挑戰,或者是一種享受和生活情趣。


 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沒有那麼多閒情樂趣的機會。人生常常面臨着抉擇,只能在兩者中選一。要是在工作上想有良好的果效,亦只能專心在一事工上努力去幹。廣東人有句話說就「周身刀,冇張利。」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或 說,「火麒麟,周身引」甚麼都有興趣,結果沒有一樣專長。今天我們很多拿到 PhD 學位的都稱為「博士」。其實今天的博士 PhD,應該稱作「專家」。博士是指博學之士,並不是專家;專家乃是指專心研究一門學問的人。對任何一門的學問,要有深度的研究,所學的範圍就肯定不能太博。這也是一種抉擇:要專就不能博;要博就不能專。因為人生的年日是有限的。因此人生追求的對象要看得準,不然就會浪費生命。
 
耶穌對跟隨他的人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 624)今天在這登山寶訓的背景,我們起碼可以學到两個功課。在兩個「主」之中,要作抉擇,不能兩個都服待。因為人愛得不完全,對人對事都是一様。若有兩個服侍的對象,其中必然會有偏愛,偏重的表現。不要自欺,其實世上並沒有「中立」這一回事。有人自以為是聰明,坐以待視,所謂「騎牆派」,见風使舵,哪邊有利就投靠哪邊,結果是兩邊都不討好。

另一方面,耶穌給我們看見,人在物質世界上的需要,和靈裏的需要。人很自然的追求物質世界的享受,忽略了天國的福份。耶穌說,人生所需的衣食住行,天父是知道的,也會按時供應給我們。不要為這些事過份憂慮。憂慮是難免的,因為我們會先看見眼前的缺乏。銀行沒有錢了,米缸沒有米了。很現實的,怎活下去呢?耶穌沒有說人不會擔心,憂慮是人之常情。他用天空的飛鳥,野地的花來作例子,告訴我們不用擔心,神必然看顧我們所需要的。世人不認識神時,就不會知道神的愛護是無微不至的。外邦人整天憂慮,求神拜佛供應日用所需,因為他們不知道神的應許。屬神的人應該是不一樣的。耶穌不是責備屬神的人會憂慮,乃是責怪他們的小信。我們的信心,往往也是只憑眼見。希伯來書的告訴我們,信心不是這様,「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 111)信心讓我們知道,我們一切所想所求的事,神已經為我們成了,只是眼前还看不到而已。信心讓我們得到確據,神已經看到我們的需要,而且已按着他的計劃和時間正在供應我們。以色列人实在走頭無路,後有埃及追兵的時候,才看見神的大能,紅海分開讓他們安然走過去。英國慕勒的孤兒院沒有飯開啦,他們禱告求神。禱告後,門口來了一部卡車,帶來麵包店送來的麵包。神感動店主把隔夜麵包捐贈給孤兒院。神的帶领就好像晚上開車,只能看見車頭燈照亮的公路,但憑信心去開車,車頭燈照亮之處總是有路的,而且一定會引到目的地。化憂慮為信心的交托,當然不是容易學的功課。耶穌說沒有人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就是說,就算是憂慮也不能改變什麼,耐心等待神的賜福,更會帶來驚喜,讚美和感恩。

需要(needs)和慾望(wants)有很大的分別。所以耶穌一開始敎訓門徒時便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主」就是人服侍那對像。「事奉」的意思包括花上時間,勞力去服侍那對像。要擁有任何物質上的享受,都要用生命的代價去換取。當然,能夠享受一些勞力得來的物質,並不算過份。但用不能滿足的胃口,去追求擁有更多,不知不覺就把這物質世界上的東西,當作主人去「事奉」。代表物質的世界就是瑪門----財利的意思。耶穌說,屬神的人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這樣不單是會使人分心,不能專心事奉神;更重要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價值觀,是完全不配合的。Completely incompatible! 屬世的東西都是暫時的,沒有永恆價值的。屬天國的一切都是有永恆價值的。為什麼不能兩樣都同時事奉呢?因為不是愛這個就是惡那個;不是重這個就是輕那個。我們看重今生的享受,就會輕看永恆的事情;我們注重財利就會輕看神國裏的福氣。因為人的財寶在那裏,他的心也在那裏。要是花上時間去追求財利,就沒有太多時間去享受神國的福氣。人生的抉擇,必須先清楚知道優先次序。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尋求神的人,其他地上的福氣會跟隨着來。相反地,倘若我們只會追求屬這世界的事,到頭來,甚麼都成空,甚麼都得不到。當走完人生短暫的路程時,既得不到天國永恆的盼望,連在世花了一生勞力得來的都要失去。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包含着有忠心的要求。基督徒不能又愛神,又貪愛世界。約翰寫信給年輕的信徒,勸勉他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聖經常常把夫妻比作基督與教會。丈夫要求妻子的愛,是要專一的﹔主耶稣要求他的新婦----教會,也是要獻上完全的愛。不能只用嘴巴說愛神,心卻貪愛世界。約翰跟着告訴我們,專心事奉神是怎様一回事,「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情慾的事和今生的驕傲都是最容易引人離開神的。在基督徒的經歷中,往往在情慾上犯罪跌倒;又因今生的驕傲奪去了神的榮耀。因此基督徒的生活,要常常警醒,不要貪愛世界。貪愛又與偶然犯錯有很大的分別。貪愛是迷醉在屬世的事情上,對屬靈的事情上,漠不關心;事奉瑪門,不事奉神。耶穌告訴我們,愛父母,愛兒女多於愛主的人,就不配作他的門徒,(太 1037;路 1426)愛世上任何的事物多過愛他的人,包括金錢,甚至生命,都不配作他的門徒。(可835-36;太 1624-26)不背起十字架去跟隨他的,也不配作他的門徒。就是說事奉神的人要先計算代價。直覺的聽起來,很苛求,很負面。不過當我看到約翰福音最後一章時,就會發現,耶穌對每個信徒的呼召,都是很個別的。拋棄一切,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也是很自然,很正面的,對主愛的回應。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多麼?」並沒有向彼得施壓力,或苛求。彼得說,「主呵,你知道我愛你。」彼得也不敢肯定能捨棄一切,不敢保證至死忠心的事奉主。在那一刻,彼得只是很誠實的對主愛的回應,因為他知道主了解他的軟弱,也知道他自己沒有虛偽的心。主說,「你餧養我的羊。」主完全接納了他的委身的格言,把一個重大的責任交托給他。當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其實不是一個主人對僕人的苛求,而是一個愛的挑戰。要我們輕看世界的榮華,看重主的呼召和托付。